经常被父母欺骗的孩子会怎样?

如题所述

在父母决定和孩子有个约定时,请三思而行,不要把爽约看成很正常的事,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言而有信、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人,还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言而无信、谎话连篇的人,最终决定权在父母的手上。
不遵守与孩子之前的约定看起来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小问题,但却给成长中的孩子带去的伤害远比你想象得要多。
它会给孩子带去三方面的影响,经常被家长骗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觉得不公平,对他人说的话表示怀疑。
第一方面:认知上,让孩子质疑世界的真实性
在大人眼里,孩子就是每天吃吃喝喝、玩玩。让人特别羡慕,觉得要是再能回到小时候就好了,什么也不用操心。但其实,他们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每一个孩子都在成长的每一分钟每一秒中学习周遭发生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一个物体的移动、一个勺子的落地、一个声音的传递”都是他们学习这个世界规律的课程。父母时孩子重要的老师,孩子对于社会的很多认知,对于社交的感受和对这个世界的价值观等大都来自他们的父母。
刚出生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父母怎样勾画至关重要。我们会为孩子描述自己见到的,比如“蓝天,天是蓝色的,小草是绿色的,云是白色的等场景的描述”孩子便会原原本本的记在脑里。
所以当我们在孩子面前做出保证,又爽约的时候,就会让孩子感到迷惑,不知道怎么面对世界。
第二方面:情绪上,让孩子失望
孩子在一岁半到四岁的年龄为情绪敏感期,也就我们说的“叛逆的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出现各种情绪,但是孩子尚没有足够能力去控制自己出现的那些情绪,因此常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比如常见孩子躺在地上嚎嚎大哭,家长一点办法都没有。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孩子对各种事情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有的时候一件小事就可能导致孩子的情绪大崩溃。那么如果是被孩子视为最重要最依赖的父母爽约的话,孩子的那种失望和无助的情绪时可想而知的。
虽说孩子的世界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让他们遇到伤心的事,可这并不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失望的借口。作为父母应该教育帮助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把孩子一开始就情绪崩溃的边缘。所以在批评自己孩子是熊孩子不受管教的同时,我们应该想想孩子为什么乱发脾气。
第三方面:教养上,让孩子学习到不守约的行为
父母给孩子一个约定,到了约定时间兑现约定,这就是学习什么叫做约定的过程,如果父母每次都能做到守约,那么孩子学到的“约定”的定义是一种不可打破和不可违反的承诺。相反,父母不守约定,孩子在这个过程学到的是“约定”是一种随意的,可以打破的、违反的,而且不会带来不良后果的行为。长此下去,父母不遵守约定,不仅会让孩子不再信任父母,也会让孩子成为一个言而无信的人。即使父母有偶尔做到守约,对于孩子来讲,也不会起什么教育引导作用。而孩子记住的只是,父母经常说话不算数,所以我也可以这样。有些父母因为爽约会给孩子做些补偿,安慰孩子,但这种办法不可取,只会养成孩子变本加厉的心态,以爽约为借口和父母讲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