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背信弃义的例子

现代背信弃义的例子

龙网常州日报讯 尽管两“兄弟”相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在金钱的诱惑下,郑某还是选择了背信弃义。6月21日,郑某被金坛警方依法刑拘。 现年21岁的郑某系河南人,去年高考落榜后到金坛某服装厂打工。期间,他结识工友苏北男子黄某,两人年龄相仿,又在同一车间,遂结拜为“兄弟”。然而,郑某 却心怀鬼胎,觊觎起“好兄弟”的那张没有修改过密码的工资卡。 每月的16日是企业发工资的日子,郑某常到黄某的宿舍串门,对黄某的生活起居了如指掌。当天清晨,郑某趁黄某不在将其工资卡偷走,取走卡内1500元现金后又放回原处。第二天,当黄某去银行取钱时,才发现工资卡内仅剩一元。黄某以为工资还没到账,但厂部会计告之两天前工资已划到每个人的账上,黄某这才急忙报警。 金城派出所接到报案后,迅速对此案展开调查。银行监控录像显示,取钱人正是黄某的“好兄弟”郑某。经传唤,郑某交代了作案的全部经过。背信弃义的典故
  吴王国攻越国,勾践为保国家,为夫差做努力,后得范蠡计谋返国,在范蠡与文仲的辅佐下,十年生计,十年教训,终大败吴王国。而吴王国覆灭之际,也是范蠡看透了勾践之时,临走留书于文仲,说“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相信这十二个字大家都眼熟吧,只是少有人知道这十二个字最早是用在勾践身上的吧。。。可惜文仲并不相信,他没有相信自己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君王会背信于自己,直到一日勾践送伍子胥自尽的剑给文仲,质问其说“你有七个灭人国家的方法,只用了三个灭掉吴王国,剩下四个准备用给谁?”文仲最终自尽。相信如果范蠡没有先见之明,下场不会好到哪里。

  想想当初,勾践落魄至马夫田地,越国人才凋零,这种时候有才信主,为其鞠躬尽瘁,何等大义?勾践都可以毫无顾忌的灭杀,此之为真正的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背信弃义的解析
  成语词目:背信弃义

  成语发音:bèi xìn qì yì

  成语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成语出处:《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

  成语示例:背信弃义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曹禺《王昭君》第五幕)

  成语接龙:背信弃义 → 义无反顾 → 顾影弄姿 → 姿意妄为 → 为人说项

  背信弃义的成语故事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也有说原名为季,因其在家排行老四又称刘季,刘邦被人称为赤帝子,战国时期魏国丰邑中阳里人,华夏族。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称沛公。秦亡后被封为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统一天下,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即汉高祖。

  刘邦,出身于市井之中,身上带有些市井无赖的恶习,年少时的他性格豪爽,却不喜读书,为人豁达,不喜农事,只喜欢喝酒,喝酒经常赊账,其父太公训斥为”无赖“,即使这样刘邦依旧我行我素。由于性格豪爽,看似每天无所事事的刘邦在成年后居然也有一大帮好兄弟,还在沛县做了泗水亭长,官职虽小却和县府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在沛县认识的萧何、樊哙、任敖、卢绾、周勃、灌婴、夏侯婴,都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后因秦二世暴政,陈胜起兵,沛令恐,欲响应陈胜,萧何、曹参等劝沛令召回刘邦。刘邦起兵后由几千人的队伍逐渐发展壮大,与各地起义军入关灭秦,后灭秦和项羽、赵王等封王,成为汉王。刘邦所率领的汉军逐渐坐大。楚汉两国协议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互不侵犯。但是,当项羽遵守诺言退兵,并放回扣为人质的刘邦的父母妻子之后,刘邦却背信偷袭。

  无奈项羽退到垓下,处境艰难的楚军在垓下等待时机突围,刘邦却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了楚军军心,最后走投无路的项羽,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像是匹濒死的野狼发出最后的哀嚎,项羽在乌江流下最后两行泪后,带着怨愤和无奈自刎而死。自此,阻碍汉朝江山的最后一块绊脚石,被除掉了,汉王刘邦顺利登上了王位。

  汉王和西楚霸王都是强手,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出身名门;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一事无成。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项羽鼠目寸光、急躁、没有克制力、爱慕虚荣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

  背信弃义的典故
  1. 有人说您背信弃义。

  2. 他有什么背信弃义的事干不出来呢?

  3. 难道你认为我会那样残酷地背信弃义?

  4. 这个人的背信弃义难道永远没有止境吗?

  5. 对他来说,背信弃义几乎成了次要问题。

  6. 吹风笛的人没有料到这背信弃义的一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20
龙网常州日报讯 尽管两“兄弟”相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在金钱的诱惑下,郑某还是选择了背信弃义。6月21日,郑某被金坛警方依法刑拘。 现年21岁的郑某系河南人,去年高考落榜后到金坛某服装厂打工。期间,他结识工友苏北男子黄某,两人年龄相仿,又在同一车间,遂结拜为“兄弟”。然而,郑某 却心怀鬼胎,觊觎起“好兄弟”的那张没有修改过密码的工资卡。 每月的16日是企业发工资的日子,郑某常到黄某的宿舍串门,对黄某的生活起居了如指掌。当天清晨,郑某趁黄某不在将其工资卡偷走,取走卡内1500元现金后又放回原处。第二天,当黄某去银行取钱时,才发现工资卡内仅剩一元。黄某以为工资还没到账,但厂部会计告之两天前工资已划到每个人的账上,黄某这才急忙报警。 金城派出所接到报案后,迅速对此案展开调查。银行监控录像显示,取钱人正是黄某的“好兄弟”郑某。经传唤,郑某交代了作案的全部经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12-09
最出名的应该是刘邦吧,和项羽签了停战协议划分楚河汉界。在项羽班师回朝放松警惕是背后偷袭,逼项羽乌江自刎,这个成语典故就是出自这里
第3个回答  2020-12-29
背信弃义的成语故事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也有说原名为季,因其在家排行老四又称刘季,刘邦被人称为赤帝子,战国时期魏国丰邑中阳里人,华夏族。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称沛公。秦亡后被封为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统一天下,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即汉高祖。
  刘邦,出身于市井之中,身上带有些市井无赖的恶习,年少时的他性格豪爽,却不喜读书,为人豁达,不喜农事,只喜欢喝酒,喝酒经常赊账,其父太公训斥为”无赖“,即使这样刘邦依旧我行我素。由于性格豪爽,看似每天无所事事的刘邦在成年后居然也有一大帮好兄弟,还在沛县做了泗水亭长,官职虽小却和县府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在沛县认识的萧何、樊哙、任敖、卢绾、周勃、灌婴、夏侯婴,都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后因秦二世暴政,陈胜起兵,沛令恐,欲响应陈胜,萧何、曹参等劝沛令召回刘邦。刘邦起兵后由几千人的队伍逐渐发展壮大,与各地起义军入关灭秦,后灭秦和项羽、赵王等封王,成为汉王。刘邦所率领的汉军逐渐坐大。楚汉两国协议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互不侵犯。但是,当项羽遵守诺言退兵,并放回扣为人质的刘邦的父母妻子之后,刘邦却背信偷袭。
  无奈项羽退到垓下,处境艰难的楚军在垓下等待时机突围,刘邦却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了楚军军心,最后走投无路的项羽,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像是匹濒死的野狼发出最后的哀嚎,项羽在乌江流下最后两行泪后,带着怨愤和无奈自刎而死。自此,阻碍汉朝江山的最后一块绊脚石,被除掉了,汉王刘邦顺利登上了王位。
  汉王和西楚霸王都是强手,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出身名门;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一事无成。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项羽鼠目寸光、急躁、没有克制力、爱慕虚荣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