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的经济发展

如题所述

涡阳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厚的地域特产,巨量的能源储备,决定了其在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4.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预计2015全县生产总值将达260亿元以上,涡阳,这座皖北新兴之城,正进入井喷式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涡阳县按照提出的“振奋精神鼓实劲,围绕重点抓工作,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措施抓落实,顽强崛起上台阶”总体要求,确定了“全省争先进、皖北创一流”的发展目标,盯紧盯住、抓细
抓实、创新创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2013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194.8亿元,增长10.1%;完成财政收人20亿元,增长15%;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66.2亿元,增长62.4%;规模工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33.5%;引进县外资金51.3亿元,增长47%;利用外资4560万美元,增长51.6%;农民人均纯收入7150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5万元,分别增长17.4%和24.3%。
2013年,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94.8亿元,比上
年增加1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07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81.57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56.16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3.16:44.34:32.5变化为23.0:45.6:31.4,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5%,上升1.6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县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3亿元,增长23.9%。财政支出38.9亿元,增长31.1%。 解放前由私人零星栽培,以枣、桃、梨、杏、红花果、樱桃居多。1949年统计,全县种植面积1233亩,产量13876担。之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55、1964年至1966年,因遭自然灾害,种植面积缩减为101亩至300亩之间。“文化大革命”初期,滥伐果树,至1989年,全县种植面积仅剩54亩。70年代,开始引进苹果树。197
2年起,倡导“以副养农”,果树产量和栽培面积发展迅速,该年果园面积已有1748亩。由于技术力量不足,管理不当,1977年,水果产量下降。1980年实行责任制,少数
农民对水果生产认识不足,又发生乱砍滥伐果树,产量和栽培面积均有下降。经过教育,1981年后,果树产量和栽培面积均逐年增加。1983年,全县果园面积5265亩,水果产量18452担。解放后苹果、梨、桃树占比例较大,分别为总数的80%、10%、5%。其次是葡萄、李子、核桃、石榴、杏子等,约为总数的的5%。苹果的品种主要是金帅、元帅、大国光、小国光、红玉、祝光、青香蕉、黄魁、伏花皮、鸡官、吉红、甜蕉等。梨以白酥梨、明月梨、马蹄黄、蜜梨为主。桃以五月鲜、吊枝白、盘桃为多,也有为数不多的母斯丁、蜜桃等品种。
1949年至1954年,仅有四旁乔木桑。1955年至1969年,重点发展湖桑园,面积300至500亩。1970年后,乔木桑多被砍伐。至1975年,重新种植桑园,面积逐年扩大。19
81年达500余亩。桑园分布:50年代以江集区纪伦寨乡和高炉区赵窝乡为主;60年代以龙山区段营大队为主。1975年以来,先后发展近20个点,主要有牌坊区的燕大、曹庄、高庄大队,高炉区的大呼大队,城郊区的董瓦房、马腰大队等。
解放前为零星种植,均系晒烟,散于县境各地。以涡南双庙、楚店及涡北新兴、张老家、赵屯一带较多。50年代初,本县南部旧城、阎集、佛镇一带为产烟区,多为自产自销、因未纳入国家计划,发展很不稳定。1953年全县种植面积为2400亩,产量1776担。后来,由于产销脱钩,县内烟叶种植陷于无政府状态。1976年始,国家收购烤烟。1981年3月,成立县烟草公司,在义门、牌坊、新兴设立烟草收购站。1983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计51000亩,产量达11.7858万担。
义门、赵屯产药材历史悠久,计40余种。以紫苑、生地、丹皮、白芍居多。本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药材是县对外出售的主要产品。解放前夕,战乱频仍,少数投机商垄断药材市场,压低药价,紫苑每市斤压至5分,故使产量逐年减少。
解放初,因自然灾害,粮食供应紧张,农村偏重于种植麦豆等作物,药材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至1956年,全县仅存500余亩。1958年,鼓励恢复药材生产,该年9月,药材公司与义门公社合营建一药材培植场,10月,每个公社均办一药材培植场。1959年,全县种植面积已发展至10370亩。1960年后,大部分社队不再种植。1963年,仅保留国营白芍农场、义门药材大队、高炉杨陡坎、城郊席楼、龙山三里梅四所药材场。全县种植面积为2069亩。
1966年后,全县药材面积计42659亩,其中白芍种植面积盲目扩大。1970年,国家计划种植3300亩,实际种植11067亩,造成供大于需。为此,1974年,将白芍农场改为园艺场,其他药材场也改种农作物。1978年起,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恢复地产传统药材,1983年全县种植药材5705亩。
2012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2.0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6%。其中农、林、牧、渔增加值分别为27亿元、1.6亿元、7.5亿元、1.3亿元,分别增长4.5%、6.1%、8.8%和4.5%。传统种植业生产平稳,全县粮食总产124.4万吨,比上年增加5.6万吨,同比增长4.65%;油料总产0.34万吨,下降32.9%;蔬菜总产46.5万吨,增长2.8%。养殖业规模继续扩大,2012年实现肉类产量6.18万吨,水产品总产1.29万吨,分别增长10.9%和4%。生猪年出栏60.05万头,家禽年饲养量1800万羽左右。全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户)达到4029户(其中:养牛132户、养猪2527户、养羊606户、养禽701户、其他63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176家。全县规模养殖比重达60%左右。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55家。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40家。全县累计“三品”认证39个。其中有机食品基地1个(苔干基地4000亩);绿色食品23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2个(30万亩皖麦38优质小麦,10万亩优质大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10个,基地5个(面积近30万亩)。 立县初,全县个体手工业者计500余户,除高炉几家酿酒作坊较有名气外,其余主要制作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必要用具。1935年,纺织行业使用过简单的机械。至解放前夕统计,县内手工业有1000余户,属半工半农性质,以分散小型为特征,生产方式比较落后。
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23.84万元。其中个体手工业产值占89%;国营企业2个,产值仅占11%。据1952年统计,县内从事手工业者计1243户,分铁业、油漆业、砖瓦业、木竹业、纺织业、缝纫业、皮毛业、印刷业、油蜡化妆品业等。1953年起,组织各行各业生产合作社,至1956年,成立合作联合社,个体手工业者组织始告完成。是年,集体所有制企业增至22个,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84.6%,年产值为156.2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1.2%。
1958年,地方国营企业增至29个,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48.3%。由于对原料、技术力量、产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均未作详细的调查,1960年,部分工厂被迫下马。1961年9月,贯彻《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从组织规模、收益分配、隶属关系、资产清理、工资水平、企业管理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工业生产有所回升。1965年,全县工业企业54个,工业总产值498.45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9个,年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7.1%;集体所有制企业48个,年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2.9%。“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于领导班子瘫痪,职工闹派性斗争,不少工厂生产停顿,损失严重。
70年代初,贯彻兴办“五小企业”政策,县内兴建一批工厂,至197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418万元,与1970年相比增加2倍。在此期间,由于管理不当,亏损额随产值增加而增加。1979年后,为适应农业市场需要,对部分产销失调的企业进行调整。在企业内部实行改革,逐步推行生产责任制,初步摸索出稳步发展生产的途径。1980年后,工业生产速度平均每年递增10%。1983年统计,全县工业总产值7302万元,是建国以来的最好年份。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产值505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9.1%,集体所有制企业产值225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8%。
1950年,县人民政府内设工商科。1954年,另设手工业管理科。1956年,改为工业科,1958年改为局,下属10个厂(社)。之后多次易名,至1983年,工业局下属9个工厂。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4.9%和22.8%,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33.3:66.7变化为28:72。国有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数由上年末的112家发展到2012年末的140家,净增28家。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家,实现产值7.8亿元,增长7.3%;
全县2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3.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4.9%,饮料制造业下降9.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7.0%,医药制造业增长21.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增长28%、饲料增长40.2%、白酒增长11.1%、小麦粉增长25.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9.68,比上年下降21.36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0.37亿元,下降1%;利税16.21亿元,增长10.7%,其中利润8.96亿元,增长9.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