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普陀山是观音道场?

如题所述

“缥缈云飞海上山,石林水府隔尘寰。”这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描写四大佛山之三的普陀山的名句。普陀山属浙江省普陀县,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与我国最大的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岛呈狭长形,南北长八点六公里,东西宽三点五公里,面积十二点五平方公里,其最高峰佛顶山海拔百九十一点三米。


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日本僧人慧锷最早于此地留观音像造寺,后因《华严经》中有善财参观音于普陀洛伽之说,邀将此岛命名为普陀,而将普陀山东南的另一小岛起名洛迦山。相传观音菩萨曾在此现身说法,所以普陀山的寺庙一般都供奉观音。

传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个日本的高僧慧锷,去五台山迎观音像回国时船沉,日本高僧觉得是观音菩萨不愿意去日本,所以把观音像供奉在普陀山的潮音洞里,如今的普陀山景区内大家还可以看到“不肯去观音院”,所以普陀山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实至名归。

观音像在印度是男身,在我国唐以前也是有胡须的男性形象,但唐以后,却逐新女性化了,我们今天见到的观音塑像,多为女性。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一说是观音有三十三种化身,这些化身中,女性形象不少;另一说是因美貌温柔的女性更能体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也更能迎合信徒们的心理。至于有的观音塑成千手于眼形状,主要是为了表示菩萨法力无边,智慧无穷。


普陀分前后二山,前山以普济寺为中心。普济寺位于灵鸷峰下,又称前寺。寺占地面积约二十余亩,沿中轴线分布着山冂、天王殿、圆通宝最、藏经楼、方丈殿、内坛等多重建筑,圆通殿内供有高达八点八米的毗卢观音像,四周环列观音三十二化身,是近年重塑的。


寺前的海印池,又名莲花池,占地十余亩,原是僧人的放生池。池南有清雍正皇帝的御碑亭,池东是玲珑俊秀的多宝塔。塔四方五层,高三十二米,全系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是元朝元统年间由孚中禅师募建的,具有浓郁的元代风格。

法雨寺又称后寺,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清康熙三八年饮赐“天花法雨”匾,故改名为法雨禅寺,建筑面积七于三百五十平方米。寺内的大圆通殿最为有名,殿前古木参天,特别是两株高大的银杏最引人注目。殿正中悬一颗大圆珠,四周有九条离龙,称做“九龙盘拱”。


普陀山多奇石,这是它的一大特点。著名的“心”字石宽约七米,上镌一巨大的“心”字,仅字中的一点即可站七八人。此石是一斛坡,下临悬崖,虽然异常危险,但游人还是愿意登临一番,有人还用手将“心”字抚摸一遍。此字据说是观音在这儿说“心法”时留下的。由“心”字石向上攀登,路当中突然有左右两块巨石对峙,两石之上,另外横架一石,形成天然石门,上刻“西天法界”四字,这就是所谓的西天门。


除了寺庙和奇石外,普陀山的山洞也颇具特色,最出名的是潮音洞和梵音洞。它们都是传说中的观音现身处,其实都是海浪长期冲击所形成的海蚀洞。

潮音洞高数十米,有二门,第一道门上康熙御笔“潮音洞”三字。游浪日夜从润中进出,涛声如雷。过去曾有人至此跳海舍身,以求菩萨现助,清末曾明令禁止。洞旁建有“莫舍身亭”。


梵音洞高约百米,两壁陡削,相合如门,洞中有一巨大石球,整个洞犹如巨蚌含珠。游客可由山路绕到洞腰间的石整台,欣赏海景利听潮声。海潮前仆后继,潮声如虎啸龙吟,确实惊心动魄。


洛迦山是普陀东南的另一小岛。过去,凡来朝普陀山的香客,均要去洛迦山,因为相传观音原在洛迦山修道,后来斗败蛇王,才从洛迦山一脚跳到普陀山。

至今,在潮音洞南海滩的巨石上还有观音留下的一只大脚印,长一尺四寸、宽六寸,人称“观音跳”。洛迦山岛面积仅零点三四平方公里,只保留了一座圆通庵,但西山脚下的“水晶官”很有名,相传可通龙宫。当地人说,“不到洛迦,就不算朝完普陀”,到普陀山旅游的人,可顺便一游洛迦,欣赏那海天、海浪、海风、海潮、海声。


佛家宣称观音的生日为农历二月十九日,成道日是六月十九日,涅乐日是九月十九日。每逢这三日,朝山的人增多,寺庙也都举行隆重的观音法会。二月十九日尤为热闹,信徒们背着黄布口袋成群结队向佛顶山攀登,寺庙里的灯火彻夜不灭,道通晓达旦做法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8
观世音菩萨,于往劫中,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慈悲心切,虽则安住常寂光土,而复垂形实报、方便、同居三土。虽则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六道之身。虽则常侍弥陀,而复普于十方无尽法界,普现色身。所谓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普陀山者,乃菩萨应迹之处,欲令众生投诚有地,示迹此山。岂菩萨唯在普陀,不在他处乎?一月丽天,万川影现,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各各皆现全月。若水昏而动,则月影便不分明矣。众生之心如水,若一心专念菩萨,菩萨即于念时,便令冥显获益。若心不志诚,不专一,则便难蒙救护矣。此义甚深,当看印光《文钞》中《石印普陀山志序》自知。名观世音者,以菩萨因中由观闻性而证圆通,果上由观众生称名之音声而施救护,故名为观世音也。普门者,以菩萨道大无方,普随一切众生根性,令其就路还家,不独立一门。如世病有千般,则药有万品。不执定一法,随于彼之所迷,及彼之易悟处,而点示之。如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各各皆可获证圆通。以故法法头头,皆为出生死、成正觉之门,故名普门也。若菩萨唯在南海,则不足以为普矣。(正)复郦隐叟书
第2个回答  2020-09-28
佛教经典认为观世音菩萨是居住在南方海上叫做“普陀山”的岛上,这为普陀山成为观世音道场的一个理由。其次崇拜普陀山灵验仙气的传说和皇家的御赐,让普陀山成为观音菩萨道场的另一个理由。
第3个回答  2020-09-28
公元 1080年,元丰三年,宋代皇帝宋神宗听了各位大臣对民间传闻的描述,改“不肯去寺院”为普陀山寺院,并且专门供奉观音。从此,普陀山成为朝廷钦定的观音道场。
第4个回答  2020-09-28
佛经《华严经》、《佛祖统纪》中都有记载,普陀山是佛祖亲口“指定”的观音道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