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本历史小说,但民间却有"真三国,假封神,一部西游哄死人”之语。神仙鬼怪自然都知道假的,《三国演义》深入民心,人们把它当史,信以为真却要不得。就拿诸葛亮来说,老罗为尊刘贬曹,将他完全神话了。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他的评语是: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成之干,优丁将略""年连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
说明了诸葛亮,就是一个时势造出来的英雄,而非曹操那样,主动造时势的英雄。
这种说法跟《三国演义》里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的诸葛亮简直大相径庭。虽然有人认为陈寿"以成败论英雄",但常理下"一生唯谨慎"的人,拙于奇谋与应变力,才是应有的行为反应风格。
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建议率精兵五千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一举可定。诸葛亮则认为非万全之策,太过冒险未予采用,至于挥泪斩马谡,是"拘泥于法",也有几分是拘谨性格使然。
事必躬亲的诸葛亮,身为丞相连会计账都亲查。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为琐碎之事劳心劳力,形瘦神困,终无一成。
甚至有学者认为,之所要刘皇叔三顾而出,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并非摆姿态,而是心热脚软,不会主动站出来,被动地等待刘备慧眼来识得低调英雄的心态所致。他在《出师表》里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当然作为"敌国之臣”的陈寿,对诸葛亮还是多褒语的,认为他作蜀相非常称职,众人畏而爱之无怨言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
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其潇洒!民间通过该书,对诸葛亮有神谋军师,三国第一奇人之评价。并且在"借东风”中,有奇门遁甲,呼风唤雨的道家仙长法术。
诸葛亮还有"空城计”,"草船借箭","刘备招亲”三个锦囊解围,最神奇的草庐"天下三分策",这些神机妙算之举,正史里都没有的。而且刘备也不是一开始就重用他的,不过三郡军师中郎将,管赋税军饷的。直到七年后,刘备平定益州后,才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根据正统思想,也顺从于民间已有文化,去塑造了一个超级军师神人。诸葛亮未能如愿匡复汉室,魏延踢倒延命灯,完全是天公不作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所以《三国演义》是《三国志》的再造,书中的诸葛亮三分实,七分虚。作为小说,罗贯中笔下诸葛亮是文学性英雄,对于史书,陈寿纸上诸葛亮是历史人物。
只不过作为真实人物的诸葛亮,浪花淘尽已日渐模糊;而作为文化原型的诸葛亮,反倒生动鲜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