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上画的都是真的吗?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如题所述

提起古代名家的传世画作,不能不提的就是《清明上河图》,这幅篇幅巨大、人物众多,而画中人物又各个有自我的位置的特色的作品,一度让无数鉴赏家啧啧称奇。


而关于这幅画究竟想要表达的意思,没有深入了解过这幅画的人,对这幅画的理解一定仅限于:一幅描绘清明节时汴京城中及近郊风土人情的“风俗画”,其实这幅画另有寓意。许多画作之所以有深刻传世价值,就是因为作者有心地把当时的国家处境与现象融于了看似安宁祥和的作品之中。

有许多专家指出,画名《清明上河图》其实并不光有大众理解的那一层意思,“清明”除取清明节这一释义外,也可能有“清明坊”或“政治清明”之意,而上河若与清明节联系起来,即为“上坟、扫墓”之意,但也有人提出了“河的上游”、“逆水行舟”等截然不同的说法。《清明上河图》之名最初由宋徽宗题于画卷上,而关于画名是否意味深长,想必只有作者和宋徽宗才明白,我们后世人也只能枉作猜测了。

再有,大家知道,一幅篇幅如此宽阔(长达5.28米)的画作,即使作者功力深厚,能将其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拨人物划分成单独的段落,但这幅画的中心是务必要承担中心思想的作用的。而在这幅整体不紧不慢、太平盛世的画作的中央,却显得危机四伏。

在画面中央,一艘逆流而行的船的桅杆将要撞上桥梁,船工们纷纷忙活,有人放桅杆,有人划桨应对冲来的激流。咋看并无不妥之处,但水上并不拥挤,为什么船工们到了临撞上时才作挽回?即使船工们纷纷玩忽职守,河边那么多来来往往、观看风景的人为什么不做一句提醒?

桥梁上也并不太平,两队人马迎面对峙,各不相让,两队为首的人分别是骑马和坐轿,按当时的律例来说,骑马的武官不应该是要主动相让坐轿的文官?这似乎是预示了另一场更大层面上的冲突。


更有甚者,还有人发现整幅图中隐藏着24具尸体,且河边酒肆茶楼,处处有潜伏者藏身。

将画作的每一个角落都描绘到堪称精确的作者怎么可能在画幅中央留下如此大的漏洞,唯一能解释的,不过是作者刻意为之。

《清明上河图》看似“清明”,实则暗藏危机?结合历史一看,当时北宋的国家状况表面太平,而内里腐朽,官员明争暗斗,整个国家风雨欲来、危机四伏,这是否是作者张择端从艺术层面的另一种揭示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8
未必都是真的 也是经历了一定艺术加工的,但是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宋朝的经济发展非常繁荣,原因可能是作者想要表达对当时宋朝经济发达的赞美之情
第2个回答  2021-01-28
是真的,它真实地还原了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记录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即使在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北宋时期的繁华壮丽。
第3个回答  2021-01-28
《清明上河图》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第4个回答  2021-01-28
是的,这幅画主要是通过描述宋都繁荣的经济生活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风物,来歌颂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