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家长学会怎样做效果事半功倍?

如题所述

妈妈可以说是和孩子关系最为亲近的人了,从十月怀胎到孩子生下,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应该就是妈妈们了,所以做妈妈的,也都希望自家孩子可以变得更好。

因此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会将自己所有认为对的事情,都放到孩子的身上,但却并不知道,有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而言,可能并不是特别的合适。



前几天的闺蜜聚会上,大家都带了自己的孩子前来参加,大家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也都非非常感慨,因为没有想到当初那么小的宝宝,现在都逐渐长大了,所以大家聊天聊的也非常开心。

但就在聊到兴头上的时候,一个闺蜜的孩子,不小心将桌上的杯子给弄倒了,杯子里的果汁洒了孩子一身。

闺蜜在看到这一情形后,虽然没有对孩子进行打骂,但是却和孩子说教了起来,完全忽略了孩子被果汁弄湿的衣服,所以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而且孩子在闺蜜的说教下,也逐渐哭了起来,觉得自己非常委屈,这个时候闺蜜就忍不住了,对孩子吼道:“哭什么哭?还不是你把杯子给你打翻了,我又没有骂你,你为什么要哭?丢不丢人!”

孩子在听到闺蜜的话后,哭得就更大声了,这也让闺蜜感到很尴尬,所以就提前带孩子离开了。

其实闺蜜的这个举动,是很多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发生的一件事情。面对孩子犯了错,家长不会选择对孩子进行打骂,但却会对孩子进行不停的说教,却发现说教起不了效果,甚至还让孩子感到委屈。

所以很多家长也非常纳闷,为什么和孩子讲道理,起不到预想的作用呢?下面就带各位家长们来了解一下。



家长不停给孩子讲道理,存在哪些问题?

现在很多八零、九零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知道育儿书上提到过的,对孩子进行打骂是错误的教育方式。

因此在孩子犯错后,这些家长会选择说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又会发现,虽然不再对孩子进行打骂了,但是说教式教育,并不能起到自己所想象的效果,孩子该犯错还是会犯,甚至变本加厉。

这也让一些家长感到非常奇怪,难道自己给孩子讲道理还存在问题吗?这主要和以下这几个原因有关系。

1)虽然家长讲了道理,但孩子并未明白

有的家长在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虽然觉得自己讲得非常辛苦,而且声情并茂地对孩子进行讲解,认为孩子应该能够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但是用不了多久,孩子又会重蹈之前所犯的错误,这其实是因为家长虽然感动了自己,但是并没有让孩子明白,家长所说的道理背后,究竟是什么意思?

就像有的孩子才三五岁大,家长就喜欢用说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却想要他们明白家长所说的大道理,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家长才会发现,自己讲道理讲的口干舌燥,但孩子并未听懂,因此想要起到好的效果,家长还得采取别的方式会比较合适。



2)家长的标准过高

有的家长给孩子进行说教的时候,往往会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但是家长与孩子的段位,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甚至可以说家长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米都要多。

那么家长将自己的要求以及标准,全部放在孩子的身上,要求孩子能够明白他们所说的道理,这其实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觉得讲道理的方式适合自己的教育理念,那么不妨将自己的标准放低一些,这样在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也不一定就会觉得孩子做的并不是不好。


3)孩子觉得家长没有重视自己

有的时候,家长的说教感动的只是自己,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究竟是怎样的,要知道孩子犯错的原因有很多,甚至连孩子撒谎,有的时候都是为了引起家长的重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3
我觉得,家长不要一味的批评教育。而是他犯了错以后,要让他尝受到错误带来的后果,这样比批评打骂的效果要好很多。
第2个回答  2021-02-03
第一,切记不分场合的批评 。有些家长就是喜欢当众批评孩子 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让孩子当众出丑 ,才能够让他更加深刻的记住教训 不过这么做的话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较大的伤害 长此以往,孩子就再也不会信任亲近父母了 。第二 ,不要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保留一分理智 注意控制情绪 。第三 不要翻旧账 翻旧账的行为,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
第3个回答  2021-02-03
孩子犯错,家长不应该第一时间去吼骂他们,而是应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