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的狮子应州的塔,都是千年文物,也都因“专家”错误的决定而大伤元气。特别是
应县木塔!原来各层的“夹泥墙”被拆掉,导致木塔倾斜程度逐年增加已经成危楼,还能坚持多久谁也不知道。
前两期我用近六千字介绍了应县木塔的前世今生以及游览攻略,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这座千年前的摩天大楼,这一期带大家进塔里看一下。为了保护木塔,现在不允许任何游客上塔!
点击蓝色字即可收看前两集:
第一集:木塔的前世今生:应县木塔千年不倒,却被无知专家拆了墙,导致倾斜严重无人能修
第二集:木塔的游览攻略:应县木塔千年不倒,错误改造变危楼无人能修, 旅游 价值更高了
游客只能游览底层,但对二层以上充满了好奇心,也有很多疑问,比如这座千年木塔里面是什么样子?为何能千年不倒?为何没有虫蛀?为何不怕雷击?
来,跟着我上楼去看看吧!
木塔内供奉了26尊圣像2尊坐骑,不管你信不信佛,都请你怀着恭敬心来瞻仰圣像,当然也不用过于紧张,因为他们和
孔夫子一样,和教我们学问知识技能的老师一样,只是教我们探寻生命的真谛,所以也称释迦牟尼为“本师”。
供养圣像就一个目的:尊师重道,见贤思齐。
如果你不认这样的老师也没关系,面对千百年的文物也要怀着一份恭敬心,这是对先人的恭敬,是对祖先留下的这份遗产的恭敬。
第一层是本师释迦牟尼,也是国内现存最高的一尊室内泥塑圣像,顶部穹窿藻井给人以天高莫测的感觉。据说是以当时辽代皇帝为原形塑造的,所以还能看到嘴边的胡须。
第二层为一方形坛座,供奉本师、两位菩萨和两位胁侍共五尊。这一组塑像颜色还十分鲜艳。
第三层为八角形坛座,共四尊各向一方。塑像除了金色的头部和胸部,其余已经没有色彩了,不知是原本是泥色还是颜色已经脱落。
第四层是本师和两位大弟子、两位菩萨、两头坐骑还有两位小护法,共九尊。二、三、四层的顶部没有装饰,且塑像均无色彩。
四层的造像内容最为丰富,形象最为生动,佛陀携文殊、普贤组合是华严三圣,又加了阿难、迦叶两大弟子。
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普贤菩萨的坐骑六牙白象。
特别的是两尊坐骑旁边还有两尊小孩儿塑像。我翻阅了一些资料也没有找到相关说明这两尊小的是谁,哪位朋友知道分享到评论区吧。他们虽然个头小但架势可不小,你看他昂首向前做着冲锋的样子,大青狮低头看着他的表情威严中含着那种长辈对晚辈的爱。
虽然大青狮子张着大嘴,但萌萌哒的表情让人觉得很可爱,一点也不怕。细看是有颜色残留在上面的,说明之前这些塑像是上过色的。
第五层也是最高层,供奉的是本师的法身毗卢遮那和八大菩萨,共九尊。庄严慈悲的本师坐在正中间,八位手印不同的菩萨分坐在前后左右八个方位,形成一个九宫格的布局。木塔中的圣像体态丰腴,很有唐代遗风。
五层的顶就是塔顶了,八角形彩绘穹顶。整座木塔塔心为无暗层,高大空旷的空间正好布置塑像,增强了圣像的庄严感,这是应县木塔在使用功能的合理设计,堪称古建中的典范。
应县木塔结构的最突出成就在于它采用了“筒中筒”式结构,即由外柱一周和内柱一周形成外筒和内筒(
北宋《营造法式》称作“外槽”和“内槽”),二者之间以斗栱和梁架相连,形成无比坚固的结构体系。
“内筒”作为各层供奉佛像的空间,“外筒”边缘设置楼梯,并且留有信众环绕礼佛的回廊。木塔是明五层暗四层,登塔时就会看到暗层,一共要登九层楼。
外筒还有一圈回廊阳台可供观景,充分利用了所有的空间,设计独具匠心,智慧的古人,使应县木塔成为中国古代佛塔 历史 上最杰出的贡献之一。
这是三层外阳台,柱子倾斜非常严重,走在上面都不敢大喘气,虽然大可不必,但这是身在其中情不自禁的一种本能反应。
这是五层外面的阳台,柱子倾斜的不太明显,站在五层可以俯瞰到应县城全景,从辽代起至军阀混战,在军事方面起到了瞭望台的作用。
外筒与内筒以这些斗栱和梁架相连,形成无比坚固的结构体系。梁上有历朝历代修缮留下来的文书标签。
这是加固的承托支架,后期修缮时不得已用上了铁箍。
这些透光的木格窗棂就是三十年代修缮时,将“夹泥墙”(内含斜撑)拆掉后换上去的。
梁思成得知泥墙被拆之后痛心万分,莫说是终生为“古建”献身的梁先生痛心,就是我们也恨不能回到那个时代拼了命也要阻拦这愚蠢的行为。梁先生当时疾呼尽快再恢复原样,否则木塔……但没有得到重视!
换上的木格窗棂虽然从内增加了透光,从外也通透玲珑好看了很多,但因为木格没有足够的承重能力,一座将近70米高的木塔在风中的摆幅越来越大。修缮方案有很多,落架大修、提升大修、钢架支撑等,但都有利有弊。也有人说,那就按梁思成先生当年说的,再把夹泥墙恢复回去,不知是否可行?木塔现状不容乐观,这是很多爱好古建人的一块心头病。不知
鲁班何时重现?
以下是各楼层内部的部分匾额,喜欢的细细品味一番吧。
大家看到木塔上方飞旋的鸟儿了吗?这些鸟儿叫“麻燕”,它们世世代代守护着木塔,冬去春来没有停止过。这是现在大多数人认为木塔没有遭到虫蛀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们在木塔上安家落户,从它们的角度看,它们才是木塔的主人。
住在木塔附近的居民,已经习惯了燕子伴着风铃的声音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它们繁衍传承着多少代,它们自己也不知道,但它们与木塔共生共存,也是木塔一道靓丽风景。很多游客还专门等着燕子回巢,就为了拍下燕子围绕木塔盘旋的壮观景象。
我们无法踏足之地却是它们随意溜达的地方,当我们仰视木塔的时候,同时也在仰视着这群鸟儿。也有人提出鸟屎会不会腐蚀木塔?你们觉得呢?
当然千年没有虫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木塔采用的红油松木材,据说这种木材天生就具有防虫蛀的功效。
方圆百十公里范围内就木塔是最高的一幢建筑物,电闪雷鸣时它便成为电击的目标。但再凶猛的闪电到了应县木塔也乖乖的消停了,这是什么原因?看看塔尖!
塔尖部分是由各种法器从下至上依次组装上去,仰莲、复钵、相轮、火焰、仰月、宝珠,再加上塔刹和铁链。每当电闪雷鸣时,塔刹充当起避雷针,八条铁链便成了将雷引下去的导雷线,木塔又是全木结构对电有绝缘的效果。木塔就能安然避开雷电啦,古人这样的设计怎么样?
这是1933年梁思成测绘时亲自爬上塔顶拍摄的塔刹,大家都觉得梁先生是个文弱书生,其实先生还是个练家子呢。他抓住铁链双足悬空靠着惊人的臂力就攀上了塔刹,完成了整座塔的测绘。那么高,那么险,还没有保护措施,你们说牛不牛吧!敢这么操作的人,简直就是用生命在测绘啊,这种忘我的精神令我们敬佩的五体投地。
我不怕高,前提得有绝对安全的保护措施,也得有人前面操作一遍,但这个木塔塔顶打死我也不敢上去。
木塔千年历经数十次地震,以及民国军阀混战、解放应县时的战火炮轰,都能安然无恙。这是佛菩萨加持还是木塔具有什么特异功能?
崛耸木威冠古今,扶摇直透万重云。震劫七日身犹壮,豪气化融天地魂。这是一首赞美木塔在经历了七天的大地震后仍然身犹壮,木塔豪气化为天魂与地魂。
第一集介绍了千年不倒的原因之一,是塔身的斗拱起到了重要作用。上面也介绍了木塔内部的结构,除了斗拱梁架等将地震带来的压力缓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地基和底柱!
智慧的能工巧匠们先用石料砌成深入地下2米,总厚度为6.4米的塔基。石塔基上面有32个圆形柱础,分布为三圈,柱子就被放置在这些柱础之上,柱子跟柱子之间,再通过木制梁枋进行连接,形成一张八角形的柱网。
2600吨的木料,所有重量都压在第一层的32根木柱子上,外圈24根,内圈8根,每根柱子要负重高达80多吨,不敢想象啊。还有更不可思议的,据说这些柱子自己会按时“动”起来!
柱子下面的石础并没有巢臼,柱子的断面直接就在柱础上,看得让人心惊肉跳,这也太神奇了吧。所以当地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大概意思就是说这24根柱子每个时辰都有值班的,轮流上岗,木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到底是怎么个原理老百姓也说不清,只能说古代能工巧匠们的智慧不得不令后人敬仰,让这座木塔具有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