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真正含义?

如题所述

1、儒家:仁义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指见到应当做的事而不去做,是怯懦的表现。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是指对自己以及别人做不应当做的事(不正义)感到羞耻和憎恶。人有正义感,便会努力实现种种可达到平等的社会理想,甚至以牺牲生命来表现仁义。

2、墨家:仁义(道义)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认为爱人要远施周边,尊卑长幼之间要互相爱护。但孔子的仁爱是对他人的关心爱护同情理解尊重,爱人要以亲亲为出发点,主要是处理宗法家族关系内部的亲戚关系,而且爱人涉及到国家、上下、君臣及国际关系

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后期墨家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出“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中”。“义”的内涵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涉及到“志”与“功”的问题。其实“仁”为“爱”,“义”为“利”,“爱”和“利”都属是价值行为主体的行为结果,即为“功”。所以墨家主张在外功的基础上实行“志”与“功”的统一。

拓展资料:


1、中国华夏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

2、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管子最早提出了“义”(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3、最早是会意字。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示仪仗;“羊”表示祭祀品。本义:正义;我的威仪;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有义德之美。

参考资料:


李舜生

2021-03-20 00:29:01
义 义 #yì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13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特征简单地说就是道德至上,以伦理为中心,重群体轻个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重道轻术,以宗法为主导,重义轻利,家国一体。其中,道德至上是中国传统价值观最根本的特征。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 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最高约束和行为准则。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用来衡量一切是否正确的价值标准,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如今的法律。

人们面对这众多的价值, 应以义为标准, 凡是符合仁义道德就有价值, 应当选择, 相反不符合仁义道德就没有价值, 应该舍弃。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对待现存的事物做出取舍选择时,首先要以道德原则为标准。
第2个回答  2021-10-16
1、中国华夏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
2、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管子最早提出了“义”(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3、最早是会意字。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示仪仗;“羊”表示祭祀品。本义:正义;我的威仪;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有义德之美。
第3个回答  2021-10-16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特征简单地说就是道德至上,以伦理为中心,重群体轻个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重道轻术,以宗法为主导,重义轻利,家国一体。其中,道德至上是中国传统价值观最根本的特征。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 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最高约束和行为准则。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用来衡量一切是否正确的价值标准,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如今的法律。

人们面对这众多的价
第4个回答  2021-12-03
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真正含义,可以参考一下关羽,关羽是最好的代表之一。义薄云天,两肋插刀,牺牲自己,在所不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