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诗中文言文。多读诗的解释,慢慢就懂文言文了吗?

如题所述

多读古诗词的解释,对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帮助,但仍然做不到“慢慢就懂文言文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它有特定的语法规则和词的用法,来源于古汉语。掌握了它的这些特点,就能读懂文言文,也可以写出规范的文言文。因此,学习文言文,重在掌握它的语法、用词规则。
文言文主要指用文言写的文章。古诗词中,先秦时期的作品,如《诗经》、《楚辞》,都是文言文,但唐宋以后的诗词,已经糅合了作者所在年代的口语,并不是严格意义的文言文。
初学文言文,建议从“文”开始,兼顾诗词。先可以找一些容易理解、故事性强的文章来读,如《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或《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
举一个例子,看看古诗句和文句的差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意思是: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其中,“鸣翠柳”是“鸣(于)翠柳”的省略式,状语后置,属于文言现象。但“两个黄鹂”不是文言。
用文言文表述,应该是:二黄鹂鸣于翠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3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是一部供私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书名“古文观止”的意思是“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
今天,诗词君要分享10首最短的古文,全是经典,一起来读一遍吧!
《齐桓下拜受胙》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解读】《齐桓下拜受胙》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出自左丘明的《左传》。
这是篇短文,记录了周天子赏赐给齐桓公祭肉的场面。本文写齐桓公只有一段话、一套程式化动作,却把一个雄才大略、老谋深算的形象刻画得形神毕肖。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读】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全文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评价】清·谢有煇《古文赏音》: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虽不满百字,而具虎跳龙腾之致。
《马说》
唐代: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读】《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唐代: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解读】这是李白创作的一篇骈文。全文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和众兄弟在春夜聚会、饮酒赋诗的情景。
作者感叹天地广大,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欢乐甚少,而且还以古人“秉烛夜游”加以佐证,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也显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广阔胸襟。
【评价】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发端数语,已见潇洒风尘之外。而转落层次,语无泛设;幽怀逸趣,辞短韵长。读之增人许多情思。
《五柳先生传》
魏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解读】这是陶渊明创作的自传文。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唐代: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解读】唐宪宗年间,董邵南到长安应进士举,屡试不第,准备投靠河北的藩镇,韩愈写序相送。
全文措辞深婉,意在言外,虽仅百余字,但一波三折,起伏跌宕。虽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小石城山记》
唐代: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解读】这是《永州八记》之一,这篇散文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
【评价】明末清初·金圣叹《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二:“笔笔眼前小景,笔笔天外奇情。”
《谏院题名记》
宋代:司马光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解读】这是北宋文学家司马光于创作的一篇散文。该文叙述了谏官的来历,阐明了谏官的责任和应具备的品德以及谏官石刻的由来,告诫谏官们要恪尽职守。全文结构简短,层次鲜明,笔锋犀利。
【评价】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四:书谏官之名于石,本以示荣,记中却以示戒,非大儒不能为此言。通篇皆责备语,无一闲话。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两汉:刘秀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解读】《光武帝临淄劳耿弇》是写光武帝刘秀表彰大将军耿弇【yǎn】的一段话。他先表彰耿弇的功劳,以淮阴侯韩信作衬托;再用“有志者事竟成”激励之。
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简短,语言生动。对历史事件, 寥寥数笔精炼概括, 言简意赅。尤其是“有志者事竟成”一句, 有画龙点睛之妙, 因此, 至今还是激励人们克服困难的习惯用语。
《晋献文子成室》
先秦:佚名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解读】这篇仅有76字的短文,浑然一体,成语 “美轮美奂”的典故出于此文。讲述了晋国赵文子宫室落成,晋国的大夫发礼前往致贺之事。
本篇反映的虽然只是当时卿大夫之间的应酬之辞,但张老的颂辞,别出心裁,文子的答话,也与众不同。
插画作者:徐乐乐
第2个回答  2021-12-23
诗歌的鉴赏。

读。多读,多背诵一些优秀的诗歌,不断提高发现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因为诗歌是综汇各种艺术手法的文学样式,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想象奇幻,意境深邃;音律优美,辞格丰富;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浓墨重彩,有的淡笔白描;风格豪放可成一派,清丽婉约别是一家……但,这些不是概念,附丽于诸多赞语的是一首首名篇,一行行佳句,唯读得多,背得多的人才能体味和养成属于自己的鉴赏能力。才能读一篇作品有一番心得。可以说,“读”是提高 自己的鉴赏能力的一个前提。

写。要求自己每读一首诗之后,将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化为文字。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对诗歌的某一方面(语言、结构、表达技巧等)有独到的体会,那么马上记下来。鼓励他们发现诗中的“美”,有创新意识。日积月累,鉴赏水平无形中就提高了。“写”可以说是“读”的深化过程。

说。,准备一些诗歌,讲析时可以参照自己所写的对这首诗歌的鉴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定然有了收获,在训练中,出现了不少赏析佳作。如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的赏析:这首诗是盛唐时的名篇,被王渔洋推为唐七绝的压卷之作,首句写得雄奇高远,由上而下描绘远景。黄河奔流于西北高原,从下游看好像从白云飘荡的天际倾泻而下。第二句描写戍守边城的环境险恶,高山矗立,直插天际,险峻的群山环绕之中,有一小城与万仞高山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远景。三、四句转入写征人的思绪。由边疆实景所触发,巧妙地表达怨情。玉门关外春色来得迟,而内地已是桃红柳绿,芳草萋萋,春光明媚。但边地仍是黄沙满天,寒气侵人。此时此景,听到笛中《折杨柳》的曲调自然勾起思乡之情。唐时离别有折柳相赠之俗,关外春迟,无柳可折,再加上笛声哀怨,征人的怨愁很自然就表露出来。

听。这一环节主要课外自由选取一些精典的诗文赏析文章读听,让自己在“听”中学习、领悟别人是怎样赏析诗歌的,从而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同时还可讲解一些赏析方法供参考,如:咬文嚼字法、情感体验法、朗读吟诵法等。

在读、写、听、说训练中,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了;同时,文学修养也增强了;语文综合能力也有了长进。因为多“读”拓宽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在“写”的过程中,写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写作兴趣高涨;“说”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而且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说,进行这样的训练收到了一石多鸟的效果。

怎样学好文言文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反复诵读。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由此可见,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
2、字词积累。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字词积累分两大类:实词积累和虚词积累。相比较而言,实词又好记一些,而虚词是难点,因为文言虚词意义较抽象,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样。这时用一些灵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难记忆。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一共23处用到“而”这个虚词,我们可将其用法归纳为五种,就比较好记了。
①“溪深而鱼肥”,表示并列关系; ②“日出而林霏开”,表示承接关系; ③“杂然而前陈者”,表示修饰关系; ④“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示递进关系。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示转折关系。
3、语法归纳。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后置、古今异义等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怎么办?我们不如用归纳法将它们分类总结,可画一简表,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疑问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变式句分门别类标在表中,这样一目了然,记忆起来就很容易了。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喜爱文言,培养兴趣。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文言文是渊源流长的瑰丽财富,我们不懂它,又如何领略中国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 其次,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和典故绝大部分来自文言文。例如:缘木求鱼(盂子·粱惠王上)、远交近攻(《战国策,秦策三》)、因噎废食(《吕氏春秋·荡兵》)、平易近人(《史记·鲁周公世家》)……这些脍炙人口、词简意达的成语皆来自文言文,更不必说“事后诸葛亮”、“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样的典故了。再次,文言文中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既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又能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要头脑冷静,仔细分析;而《谏太宗十思疏》则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言文的益处远远不只这些,“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举,”,只有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文言文,才能学好它。
2、克服懒惰,“勤”字当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苦和勤在学习文言文上尤为突出,磊量的文章要全篇背诵,密密麻麻的注释要一一背会,频频出现的语法要条条掌握,没有“勤”是断然不行的,学习文言文最大的敌人是懒惰,只有勤背勤记勤写的同学才能学好它。
怎么样,这样一座宝库——文言文,你去开掘,只要做到以上两方面,文言文其实并不难学,不是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