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的发展前景(2)

如题所述

  第六,国学教育的影响日益扩大,人们接受国学教育的共识进一步形成。高校在开展新时期国学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成为社会国学普及的推动者。在此方面,近年来的成绩显著。其途径主要是通过高校创办国学院、开展国学教育与研究的率先垂范,推动社会大众投身于“国学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国学、学习国学。

  第七,国学教育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开展,为中华文化在新时期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平台,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重要方面。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世界汉学大会的成功举办,孔子新汉学计划的即将实施,都与新时期国学教育和研究的盛举密切相关,并已形成相互呼应之势。

  将新时期国学教育提升到新高度

  开展新时期的国学教育与研究,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在充分总结和肯定已有成绩的同时,必须对所面临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考察与分析新时期国学教育的问题,障碍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国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家教育制度的层面尚未取得应有的地位及“合法”的身份。国学尚未被正式列为一级学科,这使国学教育的发展遭遇制度性阻碍,也与全社会认同国学、弘扬国学的热忱形成反差。

  二是国学教育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在实践中,要与文、史、哲学科形成普遍共识尚需时日。如国学学科特征的界定有待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国学教育的基本对象与内容、国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确立有待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国学学科与文、史、哲等学科的联系以及区别有待进一步明晰化。如果不能妥善、合理地回应人们在此方面存在的疑虑与困惑,推进新时期的国学教育很可能是事倍功半。

  三是国学教育的观念与方法尚需改进与完善,如何科学、理性地传承和弘扬国学依然任重道远。“国学热”的主流无疑是正面的、积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这可能导致国学“虚热”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国学教育的严肃性、庄重性。另外,“国学”不是没有其污的纯粹事物,我们既不能因其存有糟粕而一概抹煞它,也不能因它今天仍拥有合理的内核而一味拔高它。在“国学热”蓬勃兴起的今天,我们对“国学”多一份尊重、冷静和客观尤其重要。只有坚持这种科学理性的立场与态度,我们才能将新时期的国学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

  以上的种种认识可以说明,国学教育的发展是很有前途的,所以加强国学教育的培养是值得进行开展的。

  国学教育到底是什么

  马丽曾是位空姐,有了小孩之后,她便停薪留职在家,安心相夫教子。当妈妈之后,她对国学产生了兴趣,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接受些国学教育,11月,她坐在海南大学的校园里,跟着中国古典哲学专业的研究生上“周易课”。课下,她向授课老师请教小孩应如何学习国学。

  如同马丽一样,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学点“国学知识”,但又不知从何教起;也有一些家长,则认为国学教的是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禁锢孩子的思维;还有一些家长干脆把孩子送到“私塾”中学国学。

  那么,究竟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让孩子学国学,以及怎么学国学呢?

  国学教育是什么

  很多专家教授“闻国学色变”,他们表示,“国学”已被市场庸俗化了。比如,海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江南认为,“我不认可存在单独的什么国学教育,只存在人的教育”。他进一步解释道,提出国学教育,是因为当下的教育中从人的教育角度看存在巨大缺憾,特别是缺乏文脉传承和与人的价值观教育,即缺乏关于人的生命养成的教育,因此,才有针对性地提出国学教育。

  “学术本无国界,之所以刻意强调“国学”二字,旨在与当前“西学遍及华夏”的处境相对应”,海南省国学教育协会副会长田野如是解答。田野认为,这就像朱熹在面对佛学的冲击时,确立《四书》以端正民族文化格局和架构一样,将中华传统文化赋予国学的标志,即是为了回应中国传统教育所受到西学的强烈挑战。

  张江南也表示,“从这个角度看,国学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必须”,他特别强调的是,“读什么书是个大问题”。

  学国学,从诗教开始“我个人比较认可从诗教开始,一是小孩子可以从音韵开始体会母语的美,培养良好的语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升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张江南说。他认为,这些东西没有实用价值,但这是人生幸福不可或缺的东西。

  海南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焦红伟也认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以诗歌作为基础文本,是学习国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他解释道,“中国古代非常重视诗书的教化,诗歌也更贴合生活,便于小孩理解。”

  田野指出,今天的孩子是明天国家文明的栋梁和担纲者,对孩子的教育关系到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命运。他认为,“让孩子学国学的根本意义在于,使他们在面对中华文明的现代性处境时,能够重新认识自己,重塑文明自信。”随着中国的强大,社会上也开始出现了“国学热”,不仅出现各类“国学私塾”,还有“汉服秀”。

  学国学,在于踏踏实实读经典“国学不应该与时代相背离,而是顺应时代,培蒙养正,培养活泼的生命,培养现代公民”,张江南特地指出这一点。他认为,而社会所办国学教育系统目前还不能真正与主流体制对接。张江南表示,对大多数人而言,脱离这个体系不现实,“只能在体制中尽可能让孩子接受国学教育”。

  田野也指出, 国学的学习不在于礼仪的表面形式——不在于穿不穿汉服、拜不拜孔子,而是在于是否踏踏实实地读书,阅读中西方传承下来的经典作品。他阐释道,“当孩子通过这些伟大的作品,阅历了不同时代的变迁与历史的沿革,他们才能够更加透彻地认识这个世界,迎接他们自己的现代性生活”。

  也许任何文明,不管西方还是东方,无论古希腊还是古巴比伦,最重要的都是做人,知性真诚,诚如孔子所言“行有余力,所以学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