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满分作文豁达

如题所述

1. 高考满分作文《豁达》

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的开。

你不知,你厌恶,花儿努力的开。

——题记

这次新年,我特意回母校一趟。

坐在车上,我望着车外的景物发呆,脑子里净浮现出儿时的画面:每天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去上学,路上碰到同学,敲他一下,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走着。待他过头来看自己时,却有忍不住笑了,然和他你追我赶的疯到学校;上课时总会不时地看看表,想,快点下课啊,我好赶着到小卖部买根冰棍,一边吃一边看《七龙珠》,或者时几个人一伙,来玩“猫抓老鼠”的游戏,再或者把早已准备好的画片拿出来拍……直到老师叫自己的名字时,才发现还在上课,心里一阵惊慌。幸好同桌知道答案,来了一招“千里传音”自己才侥幸躲过一劫。作为报答,下课要么请他吃一根冰棍,要么故意输几张画片给他,抑或是让他当“老鼠”,自己做“猫”……

这样想着想着,不觉车子已经到站。

从车上下来,我的心中既有欣喜,也有不安,多年不见的母校,究竟会怎样呢?

我走在儿时走过的道路上,虽然周围的景物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自己心中却早已没了儿时的感觉。

终于到了母校——这所留下我几乎所有儿时回忆的学校,这所教育了我六年之久的学校。我从她的容颜里分明感受到一种岁月的残酷和变迁。以前的教学楼更显残破之迹,墙上刻满密密麻麻的文字,只有那些早已高出我的松柏和那用惯的课桌,让我的心中有一丝温暖。我走进教室,看着墙上的字,听着窗外的鞭炮声,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走到桌子旁坐下,我像回到了从前。我突然看到桌上有两个极不雅观的刀刻的字:豁达。我的思绪在飞驰,记忆在搜所,我终于明白,那是我六年的总结和思考。我明白,在这个本是新年的日子里,我应当是快乐的!

只是心中还有已点点难以释怀,和朋友的交往,和父母的沟通,和老师的交流,还有和自己的约定,让我的心忽的沉重。“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那我的“豁达”呢?那在我曾经理解为把所有有害的东西都扔到深谷中,然后行走在康庄大道上的心情呢?我知道,我早在抚摸“豁达”二字时找到了!

所以,新年快乐吧!

2. 中考满分作文《

换一个角度,让人生豁然开朗。

当驱车前进时,遇到障碍,不要选择硬闯,而是另择明路;当解题有难时,遇到麻烦,不要选择继续,而是另择方法。换一种方法,让人生豁然开朗。

领导美国的独立战争,他游刃有余;位居美国总统之位,他宠辱不惊。林肯,美国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面对敌对的党派,他给予宽容;听闻对手盛气凌人的责骂,他选择原谅。是一颗怎样的心,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如此宽宏大量,波澜不惊?透过历史的尘埃,我听见一个伟人清澈的嗓音:化敌为友,虽然今天他是我的敌人,但我若说服他成为我的朋友,那么我就少了一个敌人,多了一个朋友。现在这样一想,我为什么要责备我的朋友呢?

林肯另择角度,化敌为友,终成一代伟人。

“在最张狂的岁月里忽的残废了双腿。”史铁生也似其他的残疾人一般,一度陷入生与死的边缘。他迷茫无助,望不见前路的希望;他颓然无助,听不到前方对他的呼唤。文章惜命达。命运的坎坷铸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史铁生用笔,用心铸就起另一个更明亮而幽深的生命。史铁生参透了生与死的意义,创造了自己生与死的生死观,一改以往的颓废与无助,他用坚实的文字构建辉煌的文字王国,创造出不同凡响的人生。

史铁生另择角度,参透生死,终成作家之梦。

春秋战国,狼烟四起,乱世亦多英雄。商鞅,于我眼中,不仅是一名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的改革家,而且亦是一名深谋远虑的英雄。年少,难免血气方刚,胸怀大志,商鞅亦不例外,一心变法的商鞅来到韩国,求被拒之门外。一气之下,商鞅选择另择明主,他,来到了秦国。他这一选择,创造了历史。商鞅来到秦之后,深受秦孝公器重,一时间,秦国上下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废井田,开阡陌”、“二十等爵制”……通过变法,商鞅成为流芳百世的改革家,秦国因此兵力强盛,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另择明路,深谋远虑,终成一代改革大家。

冬天,百草萧杀,万木凋零。但是,换个角度,便会发现,冬也有山舞银蛇的美……学会另择角度,让眼前风景更加秾丽多彩,让人生豁然开朗。

3. 是同过经典教育的一个学生,写的作文《豁达》得了满分,写的很好我

有这么三种人:一种人离生活太近,不免陷于利害的冲突;意中人离生活太远,往往又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还有一种人与生活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这种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豁达的人。啊,豁达,你是人生的一种美,一种艺术。

你看那豁达的人,他总是有着很健全的神经和壮实的身体。他潇洒,坦荡,热情,开朗,他绝不会为生活中的小事儿困执,它是一条江,一条河,滔滔滚滚,直奔向大海。

豁达的对立面是狭隘。狭隘的人是怎样的人呢?是斤斤计较吗?是容不下一丝一毫的吃亏吗?

高尔基曾经说过:“有些人在获得了荣誉之后,就长出了一个极其丑陋的自负的脓包。”自负的人不可能豁达

不是有一句话:“被人求者长骄人,求于人者而畏于人。”

豁达是建立在认真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豁达的人!

4. 记得一篇满分高考作文是,题目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是文言文的,

吾有隐形双翅,倚之重之,则似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问翅为何?唯豁达、平和之心态耳。世殊事异,观古今之成大事者,究其共因,乃心态心境也,心静则足以映世,不变而处之,心躁则自迷,身顾尚不得暇耳。

因吾心境,可临难不畏。孝祥遇阻,曰:“波神留看斜阳”;子瞻遭贬,愿“日啖荔枝三百颗”;稼轩近老,问“廉颇老矣,尝能饭否?”人生歧险,屡有起伏,时似飘萍,时若浮叶,时类流莺。吾以豁达心胸,笑看风云换;吾以平和心境,静处世事难。虽为女子,不让须眉,坎坷时有,畏之何用?不若昂然遇之,积极为之,耐心对之,其为坎也,终可解矣!君子坦荡荡,何畏之有?

因吾心境,可临危不慌。危者,重大之事也,临大事而不慌者,乃大将之才。昔相如之说秦王,孔明之辅玄德,云长之疗毒刮骨,无不为大事而危也,相如机敏,孔明沉着,云长坚毅,皆可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者,何也?相如大度也,孔明淡泊也,云长豪放也。大事之使人慌也,由其重,若有豁达之胸襟,淡然其后果,独为其眼前事,则不惧矣,若加之以宁静之心境,则识世明而有对策也,不惧亦有良策,何慌之有?

因吾心境,可临功而不满。老子云:“圣人生而不有,功成而弗居,为而不作。”况有古人达者,隐士无数,皆淡泊名利富贵,愿“心远地自偏”“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亦或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乐事,故虽有功而淡处,虽有利而隐退,此以静处清贫,傲视功名富贵,乐得心间一方山水宁,如此则可长久,故虽有功,而何满乎?

临难不畏,临危不慌,临功不满,此三者实人生之必备也。人生而有难,需临难不慌,处难时则必有危,故需临危不慌,待功业大成,则需谦退避满,有此三者,何愁功业不成?

吾有隐形双翅,携吾以至远,引吾以至高,有此豁达、平和双翅,倚之重之,岂愁人生之多艰乎?岂愁临危而慌乱乎?岂畏之文种之诛于越王乎?

携吾远翔……

5. 求一篇作文:学会拥有豁达的胸襟

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怨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容,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那是一个平常的秋季,我穿了一条妈妈新给我买的白色运动裤,精神抖擞的去上学。到了学校,许多老师与同学都夸我这条白裤子,我心里得意洋洋的,觉得今天特别潇洒。

那天,正好有体育课,我由于兴奋,没有顾及到自己穿的是白裤子,便玩儿了起来。那时,我和几个女生正在玩儿篮球,突然一个身影窜了出来,我没有看清楚,就把球传了过去。说时迟,那时快,求不偏不倚地砸在了他的衣服上,我定睛一看,那位不大友好的同学的浅蓝色衬衫上留下了一个烧饼大的黑印。我急忙道歉,可是他火冒三丈,朝我的腿上就踹了两脚,再看我的白裤子上也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脚印。要是以往,我早就回敬他了,可是这次我却出乎意料地冷静下来,不知是什么力量抑制住了我内心的气愤,继续玩球……放学后,同学们纷纷回家。这是我发现有个同学在心急火燎地找东西。我热情地走过去,一看,正是踢脏我裤子的同学,我转身想走,可又一想:何必呢!就帮他一起找,留他在一旁尴尬。当我热情地伸手相助的时候,迎来的是那位同学感激的笑容,我的心里也荡漾着温暖和快乐。

记得还有一次,我刚从班里走出来,两位来小学的初中生就撞到了我。只听他们破口大骂:“你找打呀!”我一听这话,顿时气得满脸通红:明明是你撞得我,还如此理直气壮,真是岂有此理。我刚要发火,可是一想:算了吧!别计较了。我笑着说了声:“对不起!”再看看那个蛮不讲理的中学生此刻也羞得无地自容,缓缓地走了。我也为之一振,宽容竟会改变人的本性!

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他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容。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也是宽容。人如果选择了计较,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容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古语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为何不能宽容一下呢?当我们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容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包袱,无论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应赠以甜美的微笑。宽容可以交友,当你可以以豁达光明的心地去宽容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然也就多了。让我们多一份宽容,让生活更轻松愉快,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

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

6. 两篇高考满分作文:《风雨任平生》:风飘飘,水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7. 《告别内心的愁思》中考满分作文

落花被西风卷落大地,它沉入泥土之中,以余香告别;云朵被夜幕笼罩其中,它隐入天际深处,以余光告别;雨水被阳光蒸发缩小,它溢入草木之中,以滋润告别。

即使是利韧的宝剑,也要经过千万次的烤打磨砺,才能显出夺目的光辉,纵使行走的道途中有基石,也会有摔跤,但他们选择告别。

龚自珍对官场的黑暗深感不满,无奈之中,他辞官离京返杭,归去途中,面对着斜阳,他心目中百感交集,他释然地放出马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他告别了自己满怀大志而又无处伸展的愁苦,他告别了亲朋挚友的关切嘱托,他告别了自己的一腔怨怒,在乱花丛中铸就了崭新的自我,让自己的报国大略施展于词篇之中。

告别内心的不如意,定能释放自己的价值,于物欲横流之中彰显一个真实的自我。

苏轼为一代英豪,也曾为仕途的不顺而烦恼忧愁,他吟咏气势恢宏的赤壁,他感叹美好而充实的生活,他在笔墨之间遗忘生活中的不如意,他告别了对国家兴亡的愁苦,他告别了他人的讽刺与佞臣的指责,他选择了告别,才能使眉宇之间透出一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豁达,将自己的乐观刻在我国千年的文化史册之中。

如今,我们面临着与同学的告别,与老师的分离,仿佛还是在昨天,我们相聚,而在时光的流逝中,我们又将走上不同的征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放下心中的愁思,告别愁苦的脸庞,用自己的前进步伐一步步书写好人生的篇章。

告别内心的愁思,看几处庭前花开花落,赏几处空中云卷云舒,让生命之花的芬芳在告别之间飘荡。

点评:

考生具有较好的语文功底,擅长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文辞优美,用词贴切生动,引用的古诗名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形散而神不散",全文紧扣文眼"告别愁思",借龚自珍辞官返乡,苏轼仕途失意却均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事例,体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观。文章结构严谨,篇末点题,层层深入,由古论今,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抒发了踌躇满志奋发向上的豪情。美中不足的是取材比较单一,若能拓展素材范围,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中外兼有,正反对比,则将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8. 豁达作文13岁全文

但是父母的不断鼓励,是好朋友们的帮助,是每天灿烂的阳光给我带来战胜困难的力量!年幼时不懂珍惜,待现在我能够细细品味它们的美好时,终于游到13岁的小岛上,我稀里糊涂地就加入了“13岁”这一行列了!打这以后。

就这样,不应该太幼稚,应该像个大人了!”伴着岁月年轮的又一转,时光老人说着,靠近……但我的13虽还没有任何的结果。不管长大的感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我。

从身高与体重的不断飙生的数据里,好象是找到那不多的长大的感觉,而长大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成长的路或许并不平坦,或许有过很多次失败,或许还有一点傻,但是毕竟我还是长大了13岁到了,从咿呀学语叫出第一声“妈妈”到蹒跚学步迈出我的第一个脚印……我长大了。

重要的不是结论,一边把我带到了一个13岁的新的的起点,一边把13岁的标签往我头上一贴,推一把外加揣一脚,从不断与年龄成正比且翻倍增长的题海中,我艰难的游着,每一步精彩的过程!不管童年多麽的美好,生活多麽的有趣,但生命之路还是要继续走的,而是每一刻。该来的还是会来,也被我的三姑六婆们议论成“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如果考试没考好不再是“下次努力”而是“前途无望”;就连拆开一些机械在组装起来等小时候被光荣地称为“很有前途当科学家”的行为,我才猛然发现这就是长大的感觉!长大的感觉是那样的美好!”“从今天开始,你到13岁了,从爸爸严厉的训斥中,时间不会因为我停留,每一天,和一大帮小孩子在院子里玩遥控飞机不再是“热爱生活”而是“ *** 一个”。

从一天抄几个生词到一叠一叠的作业,以及天天所想的与所作的越来越多。哎!我真的有长大的感觉了。

虽然在这之中一次又一次遇到激流险滩,糟蹋东西?其实长大的感觉是苦涩的……我在迷茫中!从妈妈的呵护里,仿佛看到时光老人举着14岁的标签正像我靠近。所以,我还要振作起来,不断充实着我的13岁。

9. 《苏轼的赤壁》高考满分作文

2004年福建省高考最优作文:苏轼的赤壁

/a/20050308/000196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