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背面(卫星)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由于“潮汐锁定”效应,月球绕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相同(都是27天7小时43分11.47秒),人类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永远是半个月亮,哪怕是几亿年以前的恐龙,它们看到的月亮也是这半个月亮,我们从来都看不到月亮的那半边。而正是这种未知,以及探知深部物质、了解月球演化的好奇心,驱使人类梦想着探求月球背面的故事。

2019年1月3日,探测器嫦娥四号降落在月球对该盆地进行探测,有助于研究月壳和月幔的组成、月球的地质特征、起源和演化现象。

月球正面月海带周围围绕着许多山脉,如阿尔卑斯山、亚平宁山等,而月球背面几乎没有明显的山脉。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月亮背面 外文名 :Farside 别称 :Moon back 分类 :卫星
探测过程,探测发现,背面之谜,探测历史,绕行探测,着陆探测,物理意义,

探测过程

冯·卡门撞击坑 2019年1月3日,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嫦娥四号稳稳降落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嫦娥四号着陆区相当于嫦娥三号着陆区的八分之一,且落区周围有海拔最高9000米高的山峰。不同于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着陆区,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区地形起伏达到6000米,可谓跌宕起伏、险象环生。 冯·卡门撞击坑对于中国而言还有另一层非凡的意义:它是以20世纪匈牙利裔美国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命名的,他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嫦娥四号落月 2004年1月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嫦娥探月已经走过了15年。 2015年,嫦娥四号才正式决定到月球背面着陆 2019年1月3日10时15分,嫦娥四号迎来制动时刻,7500牛发动机开机,动力下降开始; 10时21分,降落相机开机,开始抓拍落月全过程; 10时25分,嫦娥四号转入悬停模式,随后不一会儿便转入避障模式。 10时26分24秒,经历了近700秒的落月过程。

探测发现

科学家们认为,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是研究月球深部物质组成的重要视窗,对该盆地进行探测,有助于研究月壳和月幔的组成、月球的地质特征、月球的起源和演化,解释月球上的磁异常现象。 月球车在月背行走时,还可以获取集地形地貌、物质成分、浅层结构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剖面,这个剖面一旦建立起来,将是国际首创。 同时,到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是天文学家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这样的天文观测是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的重要手段,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背面之谜

在没有太空探测器的年代,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的未知世界。由于潮汐锁定,月球绕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相同,因而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景色”总是一样的。直到大约60年前,前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传回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影像。大约50年前,美国阿波罗8号的3位太空人在环月飞行时,成为最先亲眼看见月球背面的人类。 越来越多去往月球的探测器让人们发现,原来月球背面和正面如此不同:正面相对平坦,而背面崎岖不平、遍布坑坑洼洼的撞击坑。无论是物质成分、形貌构造还是岩石年龄,正面和背面都有很大差异。比如,从成分上看,月球正面约60%都被月海玄武岩覆盖,而背面几乎都是高地斜长岩。月球上有22个月海,19个分布在正面,只有3个很小的月海在背面。此外,月球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约60公里。

探测历史

绕行探测

1959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月球3号探测器,这颗月球探测器飞到了月球背面,在距离月球60千米~70千米的高空,成功地拍摄了月球背面首幅传真照片,然后飞向地球,在接近地球时又用电波将月背传真照片传送回地面接收站,至此,人类第一次目睹了月球背面的真实面目。1959年10月18日,苏联 *** 宣布了月球3号探测活动的最新结果——月球3号从月球背面上空飞过,随后公布了拍摄的月球背面照片。 嫦娥四号着陆器拍摄的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 从月球3号飞船发回的照片看,月球背面多为月陆高地,而月海平原和环形山较少。在北半球发现的月海,被苏联命名为莫斯科海,这是一个直径大约为300千米的圆形月海;而在北半球发现的一些环形山被取名为乔尔德环形山、布鲁诺环形山、罗蒙诺索夫环形山;居里环形山等,南半球的环形山,就取名为焦耳环形山、维尔努环形山和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等。 1965年7月,苏联发射的月球8号探测器拍摄了月球背面更详细的照片,又对许多环形山给予新的名称,其中包括以美国天文学家洛韦耳和日本天文学家平山清次的名子命名的环形山。 美国从1966年8月开始,先后发射了5颗月球轨道器。这种月球探测器是环绕月球飞行的人造月球卫星。它长期绕月球运行,不断地发回月球正面和背面的传真照片,美国据此于1967年8月编制和出版了详细的月球背面地图。在这期间,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地名。 1959年10月,苏联的月球3号获得的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使我们对月球背面的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其后的月球探测活动,使人类对月球背面的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揭开了这个亘古之谜。

着陆探测

2019年新年伊始,中国探月工程实现开门红——1月3日10时26分,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后,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物理意义

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更为古老,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地球上经历了多次沧海桑田,早已将自己的过往隐藏,对月球背面的探测或许能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家园。 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差异 意义之一:探究月球背面的岩石结构 月球背面的岩石更加古老。如果我们能获取更古老的岩石类型等物质成分信息,对我们了解月球的化学成分演化过程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对月球背面进行勘测,人类可以获取集地形地貌、物质成分、浅层结构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剖面,这个剖面一旦建立起来,对揭示着陆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演化细节有重大贡献。 意义之二:探究月表的环境 月球背面月面中子与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表环境与月球正面存在差异,宇宙辐射、太阳风与月面物质相互作用也不尽相同。月球背面月表环境探测将为人类重返月球以及月球探测器设计等提供重要帮助。 1959年苏联拍摄的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图片 意义之三:天文观测 天文学家一直希望找到一片完全宁静的地区,监听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电磁信号。在地球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电磁环境会对这样的观测产生严重干扰。而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因为月球自身禁止了来自地球的各种无线电干扰信号。到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上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这样的天文观测是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的重要手段,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科学家或将窥见大爆炸后宇宙如何摆脱黑暗,点亮第一代恒星从而迎来“黎明时代”的信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