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帕金森有没有疗效

如题所述

帕金森病的新治疗手段:干细胞移植

2006ENS的这次会议也展示了有关帕金森病的一些有趣的研究结果。一项包含了700多名病人的国际调查研究显示,每天服一剂辅助性药物雷沙吉林(Rasagilin)能够帮助已经服用左旋多巴(Levodopa)药物的帕金森病人改进肌肉运动功能。“不管将来有多少可能的治疗手段,现在的治疗方式只能够减轻一些病痛,但是却不能够阻止功能紊乱的继续发展,也不能彻底治愈这种病。”塞德教授向我们描述了当前的主要问题。他还说:“正如研究人员在本次会议上展示的那样,我们有了新的选择,那就是干细胞治疗手段。”

来自以色列的一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种新方法,将取自于病人骨髓的干细胞移植到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中。至今为止该研究小组已经在几次实验中成功减轻了帕金森病人的一些病症。“有了这种技术,病人无需寻找捐赠者,因为他就是自己的捐赠者。”塞德教授说。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基本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机制是纠正帕金森病生化代谢
改变,即多巴胺能功能低下,乙酰胆碱能功能相对亢进。主要有以下几类药物:
1、抗胆碱能药物:安坦。有青光眼者禁用。
2、多巴胺替代疗法:左旋多巴

3、脑外多巴脱羧酶抑制剂:苄丝肼和卡比多巴。美多巴和息宁是目前最常用的合
剂,前者为左旋多巴与苄丝肼合剂,起效快,效果强,持续时间短;息宁为左旋多巴
与卡比多巴合剂,效果较美多巴弱,但作用时间长。
4、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协良行,泰舒达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丙炔苯丙胺。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概况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神经外科医生就通过切除脑运动区皮层、大脑脚、脊髓
运动传导路等方法治疗帕金森病,但这些方法是用病人的肢体瘫痪换来震颤控制。在
发现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后,1947年Cooper等开展了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1954年
Hassler等开展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960年Svennil等就报道了苍白球腹后部毁损
术,即把以前的苍白球毁损术靶点往后方和腹侧移,但遗憾的是此篇报道并未引起重
视。1968年发明了左旋多巴并应用于临床治疗帕金森病,取得明显效果,当时甚至认
为已找到帕金森病的根治方法,外科手术很少被采用。但70年代后期人们发现多巴胺
治疗有明显时效性,即随着病程延长,疗效越来越低,并且存在严重副作用,如表现
舞蹈样动作的异动症,“开-关”现象等,手术治疗开始“复兴”。1982年首例自体
肾上腺脑内移植成功,标志临床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开始,但目前移植治疗长期效果
仍然不理想。1992年Laitinen等报道了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能显著改善PD病人
所有症状。由于该文章的发表和微电极记录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国内外又掀起了帕金
森病毁损术治疗热潮,我国西安、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了
数以百计的手术,在再次证实毁损术疗效的同时,也发现了毁损术固有的弊端,因此
热潮仅持续7年,目前已被脑起搏器(医学上叫“脑深部刺激术,即deep brain
stimulation,缩写为DBS)所取代。

帕金森病的三种外科治疗方法简介
目前外科治疗有三种方法,即毁损术、脑细胞移植术和脑起搏器治疗。
1、脑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

帕金森病脑细胞移植术和基因治疗已在动物实验上取得很大成功,但最近临床研
究显示,胚胎脑移植只能轻微改善60岁以下病人的症状,并且50%的病人在手术后出
现不随意运动的副作用,因此,目前此手术还不宜普遍采用。基因治疗还停留在实验
室阶段。
2、毁损术

毁损术(如采用微电极记录技术对靶点进行定位,也通常俗称为“细胞刀”)是
用电烧灼法破坏脑内功能异常兴奋核团,主要是苍白球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效果
已被公认,但毁损术是一种破坏性手术,部分病人远期效果不尽人意,并且约4%病人
出现脑出血、靶点偏差等并发症,严重者出现偏瘫、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毁损术一
般只能进行一侧,也就是控制一侧肢体症状。但是临床上90%的帕金森病病人存在双
侧肢体症状和头面部症状。对这些病人只有进行双侧手术才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毁
损术不易双侧大脑同时手术,分期双侧手术并发症也较高,达30%,术后大多数病人
出现讲话声音降低、吞咽缓慢、流口水、乏力等症状,目前国外已很少施行这种手
术。因此毁损术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双侧毁损术更不易提倡。
3、脑起搏器治疗
脑起搏器治疗仅把刺激电极植入大脑特定部位,通过慢性电刺激来达到治疗效果,是
一种可逆性的神经调节治疗,不破坏脑组织,不影响今后其他新的方法治疗,因而更
体现当今微创外科治疗原则。脑起搏器治疗效果完全与毁损术相媲美,还能保护脑黑
质组织,起到对因治疗作用,延缓帕金森病本身病情进展。刺激参数可通过体外电脑
程控,随时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找到最佳刺激触点,具有疗效更好,更持久等优
点,国外已有8年的治疗随访结果。对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病人可同时双侧植入刺激电
极,一次手术解决所有症状。治疗手术较为安全,并发症和副作用一般都是可逆的,
手术死亡率在千分之一以下。我们在100余例次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手术中无发生任何永

久性并发症和副作用。脑起搏器治疗已逐步替代毁损术,是目前最理想的外科治疗方
法,被认为是帕金森病治疗的第二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为1968年发明的左旋多
巴)。脑起搏器治疗的不足之处是费用较高,脉冲发生器电池一般只能用5~8年,到
时需要更换胸部脉冲发生器。
帕金森病的三种外科治疗方法简介
目前外科治疗有三种方法,即毁损术、脑细胞移植术和脑起搏器治疗。
1、脑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

帕金森病脑细胞移植术和基因治疗已在动物实验上取得很大成功,但最近临床研
究显示,胚胎脑移植只能轻微改善60岁以下病人的症状,并且50%的病人在手术后出现不随意运动的副作用,因此,目前此手术还不宜普遍采用。基因治疗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2、毁损术

毁损术(如采用微电极记录技术对靶点进行定位,也通常俗称为“细胞刀”)是
用电烧灼法破坏脑内功能异常兴奋核团,主要是苍白球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效果已被公认,但毁损术是一种破坏性手术,部分病人远期效果不尽人意,并且约4%病人出现脑出血、靶点偏差等并发症,严重者出现偏瘫、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毁损术一般只能进行一侧,也就是控制一侧肢体症状。但是临床上90%的帕金森病病人存在双侧肢体症状和头面部症状。对这些病人只有进行双侧手术才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毁损术不易双侧大脑同时手术,分期双侧手术并发症也较高,达30%,术后大多数病人出现讲话声音降低、吞咽缓慢、流口水、乏力等症状,目前国外已很少施行这种手术。因此毁损术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双侧毁损术更不易提倡。
3、脑起搏器治疗
脑起搏器治疗仅把刺激电极植入大脑特定部位,通过慢性电刺激来达到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调节治疗,不破坏脑组织,不影响今后其他新的方法治疗,因而更体现当今微创外科治疗原则。脑起搏器治疗效果完全与毁损术相媲美,还能保护脑黑质组织,起到对因治疗作用,延缓帕金森病本身病情进展。刺激参数可通过体外电脑程控,随时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找到最佳刺激触点,具有疗效更好,更持久等优点,国外已有8年的治疗随访结果。对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病人可同时双侧植入刺激电极,一次手术解决所有症状。治疗手术较为安全,并发症和副作用一般都是可逆的,手术死亡率在千分之一以下。我们在100余例次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手术中无发生任何永久性并发症和副作用。脑起搏器治疗已逐步替代毁损术,是目前最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被认为是帕金森病治疗的第二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为1968年发明的左旋多巴)。脑起搏器治疗的不足之处是费用较高,脉冲发生器电池一般只能用5~8年,到时需要更换胸部脉冲发生器。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基本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机制是纠正帕金森病生化代谢
改变,即多巴胺能功能低下,乙酰胆碱能功能相对亢进。主要有以下几类药物:
1、抗胆碱能药物:安坦。有青光眼者禁用。
2、多巴胺替代疗法:左旋多巴

3、脑外多巴脱羧酶抑制剂:苄丝肼和卡比多巴。美多巴和息宁是目前最常用的合
剂,前者为左旋多巴与苄丝肼合剂,起效快,效果强,持续时间短;息宁为左旋多巴
与卡比多巴合剂,效果较美多巴弱,但作用时间长。
4、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协良行,泰舒达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丙炔苯丙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6
有的,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的原理很简单,但效果却是颠覆性的改变。大脑的黑质减少导致脑部神经功能失调,于是医生就在患者的脑内植入刺激器,通过调整参数,发射电脉冲刺激相应的神经领域。比药物更精准刺激到神经甚至还杜绝了服药的副作用反应。这款手术和技术,在起搏世家美敦力的引领下,从国外流传到国内߅,被内外科专家非常认可。
第2个回答  2016-11-07
这个症状是缺乏胶原蛋白的
第3个回答  2020-12-09
帕金森病是以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为特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及姿势平衡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毛薇表示,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也可能是特发性震颤等其他疾病。“特发性震颤以动作和姿势性震颤为主,病程长,对生活影响较小,有近50%的患者有家族史;而60%至7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在病程中出现静止性震颤,即肢体在静止时会颤抖,活动时反而减轻甚至消失,且帕金森病患者还会有动作迟缓、肌肉僵直等症状,仅有震颤是不能诊断帕金森病的。”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帕金森病总体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更好地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毛薇说,“帕金森病并不可怕,虽然目前帕金森病还不能治愈,但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有效手段较大程度地改善症状,从而使患者保持较好的状态和功能。”
“若药物治疗出现运动波动症和异动症,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植入脑起搏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建宇表示,“脑起搏器”治疗通过电刺激调控异常放电的神经核团电活动,从而达到减轻和控制震颤、僵直等症状的目的。该方法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震颤的症状在术中即可见效。
对于帕金森患者的居家康复方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霍速说:“在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中,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康复期间,患者每周应进行若干次拉伸,力量和平衡训练,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安全的前提下尝试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研究显示,大强度、长时间的训练可能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康复训练的原则是安全第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帕金森医学中心主任方伯言表示,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既要考虑到标准化,又要考虑到个体化。考虑到疾病的进展性和表现的不同,帕金森病患者的个体需求在不同的疾病阶段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康复干预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第4个回答  2020-03-25
帕金森这种疾病谈不上治疗,吃药只为控制,不让病情发展,缓解症状,让患者别那么痛苦,一但长期服药后,患者会因为口服药的副作用而不得不把药停掉,停药后,患者的病症会加重,病情发展迅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