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如题所述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所以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转变发展观念,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要转变对经济与环境二者关系的认识。从过去把后者看作前者的子系统,转为把前者看作是后者的一个子系统,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只有真正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转变发展观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其次,要转变当前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发展观。必须彻底扭转经济增长至上观点,转变高投入、高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适度节制的物质消费观,减少甚至避免破坏环境,倡导有利于健康且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崇尚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生产、生活观念,使环保观念、意识扎根人心,形成热爱环境的良好氛围,藉此,才能不断改善人们内在的心理环境进而促进外在生态环境改善。


2、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体制
长远考虑,将生态文明建设切实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部署中。从国家层面,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和科技等手段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担负起环境保护的职责,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全民行动的生态文明发展体制。


3、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
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一项重大工程,需要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重视资源环境的经济制度,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价格等方面的经济政策,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实行和执行严格、严厉的环保政策、法律、法规,其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评价标准,培养专业且训练有素的执法队伍,采取行动迅速且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切实增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效。


4、大力发展环保技术和绿色技术,引领人类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环境却遭严重破坏的今天,加快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技术研究,这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方面,我们发展了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了各种社会财富,另一方面,我们因此而破坏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众多困境。加快环保技术、绿色技术的研发,正是为了提高环境质量,增进人类福利所必须的。新技术的研发应更多地强调提高资源利用和再生率,大力开发推广绿色技术,发挥后发优势,准确把握新技术发展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5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协调执法机制,加强执法监督。 三、 完善生态环境问题的司法保障制 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生态 文明建设。
第2个回答  2023-06-24
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为有机整体被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战略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遵循。 生态文明建设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活居住条件改善与自然环境修复的关系作出了全面规划和整体部署,“美丽中国”的奋斗历程也正随之发生历史性、全局性、彻底性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推进现代化、助力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引擎,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政治优势。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底色。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