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童年经历,影响一个人如何为人为母

如题所述

6种童年经历,影响一个人如何为人为母

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历了多少困苦,遭遇了多少创伤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人在经历这些痛苦的时候,对痛苦的感受程度有多深。每一个人都会根据自己对童年的感受,创造出一个与这种感受匹配的故事。

为人父母的时候,童年的感觉可能还会出现。就像脸上的伤口虽然已经愈合,但是潜意识中它并没有被消除。很多人会将自己做孩子时的感受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将孩子看成曾经的自己。以下6种方式,影响到一个人如何为人父母:

1.模仿

每个人都会从父母那里学会一些列好的特质,但也可能会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重复自己父母不当的处理方式,比如打孩子。如果一个人总是模仿自己父母的养育方式来养育孩子,其实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而孩子长大以后,可能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们的孩子。让这个借口在你这里打住,不要再代代相传。

2.反应过度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有一些不太好的经历,他可能会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下意识的想要补偿自己的过去,或者采用与父母完全相反的做法。不希望孩子遭受自己当年的痛苦,这个初心当然是好的,但是很多父母会因此反应过度。

如果一个人父母曾经对他的管理过于严格,那么他可能会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太过放纵孩子。这些抚养方式并不是基于对孩子好的标准,而是基于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一种反应。

3.投射

很多父母会将孩子看成自己的延续,所以会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或者兴趣强加在孩子身上,忽视掉孩子是一个全新的个体。这样的父母并不是在抚养孩子,而是在抚养“曾经的自己”。

4.防御

人们会采用心理防御机制去应对生活中不舒服的处境。在童年时期为了帮助自己适应环境构建出的心理防御机制,可能延续一生。比如,某人童年时无法从父母处得到足够的关爱,他会习惯性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那么当他抚养孩子的时候,他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自给自足。

5.被触发

有时,当下的某个情景可能会触发一个人回忆起曾经的痛苦经历,这个人心中某种情绪会突然被激活。比如孩子同学可能忘记邀请他参加聚会,父母会突然大发雷霆,认为孩子受到了极端不公平待遇。其实可能并没这么严重,只是他曾经被同学排斥后的情感被激活了。

6.听到批判的内在声音

当我们将父母对我们的消极态度或者他们对自己的消极态度内化为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时,这种批判的内在声音就开始成型。

比如,当孩子展现出对绘画兴趣时,有些父母可能会教导自己的孩子,我们家的人都没有艺术细胞,你别做这些浪费时间。那么孩子就会把这种观点带到自己的内心,每当遇到可以发展他艺术天分的机会时,他都会刻意回避,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他离这个领域越来越远,并且“证实”了父母的说法——我们家的人都没有艺术细胞。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总是被父母责怪“无法照顾自己”,当他开始抚养孩子的时候,这样的声音可能就会出现:“你自己都照顾不了,怎么照顾一个孩子?”

了解自己,让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所有好的或者不好的过往都具备各自的意义。可以帮助一个人在抚养孩子的时候分辨“曾经的自己”和孩子的区别。当你越来越了解自己,那些限制了你的不好经历就会对你的影响越来越小,你更有可能成为自己一直期待成为的人。

尤其是当你想要成为一个好父母的时候,时常回顾自己童年的经历,会让你更加明白你现在的特质是如何形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