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产生和演变

如题所述

在现代汉语中,姓氏和姓是一回事,然而,中国的上古时代,姓和氏原来是分开的。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序》中说:“三代之前,姓氏分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郑樵的这段话说明姓氏产生于夏、商、周三代以前,并对姓和氏的区分作了简要的概括。
郑樵的话未说明姓氏究竟如何产生的。现代学者对于姓氏的产生有各种看法,基本可归纳为三种观点:
1.
产生于母系社会。这种观点认为,姓从女从生,应是起源于母系社会的标志,属于不同母系血缘的区别。创说中远古帝王的姓都带有女字旁,如炎帝姓姜、黄帝姓姬、少昊姓嬴、虞舜姓姚、夏禹姓姒,这些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是代表母系氏族的姓的分支。
2.
起源于父权制家庭产生以后。这一观点认为,姓字的“女”旁是父系社会酋长多妻制的痕迹,具体地说,姓嬴产生于上过时代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源于国家政权对贵族的赐命。改朝换代后,新的政权要对贵族的姓重加赐命。氏是姓的分支。
3.
来源于古代图腾。这一观点源引国外人类学的图腾说,认为姓起源于古代图腾,氏是姓的分支,是其支族的徽号。
④以职业名为氏。如巫氏、卜氏、匠氏、陶氏,巫、卜、匠、陶皆为职业名称。
⑤以住地之名为氏。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名)、东门襄仲(字),是以东门为氏;宋国乐大心为右师,居于宋桐门,称桐门右师,是以桐门为氏。
⑥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子罕)称公子喜,其孙舍之(子展)称公孙舍之。
⑦以贵族的字为氏。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王父(祖父)之字为其氏。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子思)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另有公子騑,字子驷,其孙以“驷”为氏。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是得氏通例。
春秋以前,贵族之姓承袭自远祖,因此百代不变;氏为贵族得自与自己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先人,则数代即发生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2
现代汉语中姓氏连用同义,在古汉语中,姓来自母族,氏来自父族,比如王公子与高女士的子女即为高姓王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