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领导思维方式不一致

如题所述

你和老板想法一样,你就是老板了。

你是老板就不用和你老板待在一起了。

我们和领导在一起工作,只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茉莉作为一个秘书,有时觉得领导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但是他总有他的道理,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做法,希望我们一起成长。

第一,立场不同

因为老板和我们的立场是不一样的。他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平衡不同的同事之间的关系,如果你的老板,还只是一个中间人,他还需要考虑和上级之间的相处,如果他还需要进行分配,那就还有各种绩效分配的问题,如此种种,都会导致领导他甚至有时比较乱,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想法。当然如果领导来咨询我们的意见,我们也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和领导意见不一,不是什么大问题。

其实除非是一个很简单的单向的问题,才有可能你们的想法一样。

第二,作为员工的做法

很多时候,不少同事就会觉得领导的决定真是很傻,这样做一定不行。然后就产生了抵抗的情绪,不想开动工作。茉莉在这里告诉大家,如果是中层领导,他的决定更多是来自上层的地方,所以不会是他一个人或者他集合了团队的想法。所以领导有时确实有他的难言之隐,才会

当然如果你觉得非常不合理,可以和领导提出来,说说你的想法,态度要诚恳及平和,如果领导能采纳固然好,但是如果他不接受,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只是过来打工的,在这个时候心态要放平和一点,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同时考虑到我们的岗位职责,先想想自己的的岗位责任是不是已经完成好了。

第三,换位思考

茉莉说得更多的好像是帮领导在开脱,其实不是。茉莉是从自己过往的经验出发,以前总是觉得领导这样傻乎乎,那样做不知道为什么。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总是觉得困难重重。

但是当自己往上走了一步,就明白自己以前的领导为啥会这样想,会这样做。领导和老板都是普通人,他们只是要权衡的事情更多,或者他们比我们更早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所以按照他过往的经验教训来说,有些方法会更合适。这些也是我们在自己的职位角度无法了解或者看到的

所以我们在和领导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考虑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是领导,我这个时候会怎么做。还有就是信息的掌握度问题,我自己掌握了哪些信息,我领导那边又是掌握哪些信息,有时,信息不对称也会造成决定的方向不一样。领导在他的角度,会收集到不同的信息,有时不仅是量的问题,更多是他信息来源的问题,也就是质和我们员工有不同。

只有明白了背景和环境的问题,尝试换位思考,我们在自己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动力推进下去,要不只能是一味的抵抗,这样无助于我们自己的心态还有工作质量的保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4
领导与你的不同在于思维方式
我的一位教练学员是某跨国公司中国区的销售总监,在他的领导下,公司销售业绩一直不错,团队管理也井井有条。然而,近期外企的日子不好过,销售总监的压力陡然增大,家里又有些变故,导致他一直处于神经紧张的状态。最近,在一次公司内部业务会议上,他的一个方案遭到一位年轻经理的当面反对,让他一时下不来台。这个经理是部门的一个骨干,一直是销售总监的爱将,也因此比较“得意忘形”,在团队中说话比较直接。在平时,销售总监认为这样有个性的人好,能干,不唯唯诺诺,有见地。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在这次会议上,这位经理表现得特别自命不凡,甚至有些攻击性。如果换了平时也没什么,但是在这次会议上,销售总监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别以为你是老几,这里我说了算,你爱干干,不爱干拉倒!”不料,这位经理不但没有退缩,反而一反常态地与他争执,于是他当场就把经理赶出了会议室。该经理就提交了离职报告,把老板“炒”了!销售部门就这样损失了一个培养好几年的业务骨干。(相关阅读:公务员离职原因分析)

领导的“知觉”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行为是受大脑控制的,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认知世界的方式决定了其行为表现。发展领导力作为改善成人行为方式的一种努力,实际上是提高领导者认知世界和思维方式的一个过程。

人类的思维是有一定层次的,越高阶的思维方式,通常消耗的能量越高。人类有一种下意识的倾向,就是尽量回避高耗能的思维活动,代之以低耗能的活动。例如,当你第一次搭乘某条地铁线路时,你通常会仔细地查看地图,确定出口,甚至思考在哪里上车人比较少这些问题。但是多乘几次后,大多数人都迅速形成某种习惯,以一种类似条件反射的方式完成乘地铁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在人一天的工作当中,这种类似条件反射的低阶思考方式占有惊人的比例,主动的、高阶的、需要比较强的知觉(awareness)的思维占比还不到19%。

上述事实的一个结果就是,在很多领导者的行为当中,实际上主动思考的成分很少。在本文开头的案例中,销售总监和年轻经理都处在很低阶的思考状态中。总监没有意识到,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他自己已经处于非常态的情绪下,此时的行为很可能出现偏差。在会议中,当这位年轻经理一反常态地与他执拗对峙的时候,总监并没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已经出现偏差,而是任性地让情绪发泄。而作为这个年轻经理,思维方式也是在很低阶的状态下,他没有意识到老板的状态不佳,反而一味地较劲。就这样,双方都没有意识到出了状况,放任冲突直接升级,最终导致难以收拾的结局。

在这样的一类案例中,“意识到”是一个关键词:总监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状态不好,没有意识到他的员工今天有些反常,也没有意识到他将员工赶走的后果。这就是领导力的核心问题之一:知觉。事实上,知觉程度很高的思维状态是不容易达到的。下属在公开场合顶撞老板,任何做老板的心里都会不舒服,因此都有直接动用权力将下属赶出去的冲动。这个时候,具有一定的知觉,实际上是考验领导者成熟度的重要标尺。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连小孩子都会,一个领导者能否达到较高的知觉程度,正是他是否成熟的标志。(推荐阅读:想做领导,能力不高人一头怎么行?)

知觉的三个层次

先知先觉 知觉程度较高的领导者比较善于调整自己的行为。卓越的领导者会在事前就思考与追随者和当时的情景有关的问题,能够比较好地预判需要的领导力行为,主动调整自己的状态。这种知觉水平是相当高的,我们不妨叫作“先知先觉”。

在上述案例中,那位总监如果在召开会议之前,能够意识到最近工作、家庭问题导致自己心绪有些烦躁,在面对员工顶撞时,就能够察觉到自己的火气似乎难以控制,这样他也许会采用不同的做法,实在不行至少可以搁置争议,甚至推迟这个会议,不至于出现那种失控的局面。

所谓“先知先觉”,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能够预判到,毕竟我们不是上帝。有很多领导力情景是无法预判的。但是,在这种无法预判的情景发生的时候,作为领导者,如果能够摆脱条件反射式的反应,站在“第三人”的立场从旁观察,采用一种“俯瞰”的视角,分析此时的状况,往往能够做出比较理智的判断,做出正确的行为。由于这种思考方式需要在双方交互的同时,又要在一定程度上置身事外,我们把这种思考方式叫作抽离式思考法。

一个达到先知先觉水准的领导者,往往养成一种习惯,会在与别人交互之前,尽量事先考虑一下沟通互动中可能的场景,并且反思一下自己当时的状态,然后预先考虑好与人互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如果碰上不能事先预判的场面,也尽量采用抽离式思考法,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观察当时的场面,而不是让条件反射式的情绪化思维左右自己。显然,这种“预判-抽离”式的思考方法,是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养成的一种行为习惯,这种方式需要的思考能量无疑是比较高的。一个在领导力水准上达到先知先觉的领导者,总是会在适当的时候,让自己在处理领导事务时进入“预判-抽离”的思维状态。

后知后觉 先知先觉的思维方式不是我们日常习惯的思维方式,如果不加以有意的培养,几乎没有什么人天生愿意使用这种思考方法。那么,有没有办法能够让我们逐步养成先知先觉式的思维习惯呢?答案是肯定的。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以“预判-抽离”方式进行思考,就常常会犯一些前述那位销售总监的错误,不是吗?如果我们在犯了此类错误之后,能够经常进行反思,也就是说做个“事后诸葛亮”,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事情的结果,但至少对这种情景,甚至对自己的状态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在下一次面临这类场面的时候,我们重蹈覆辙的可能性就小了一些。如果我们一直坚持这样的反思活动,我们不就逐步培养了自己先知先觉的习惯了么?我们把这种坚持反思的方式叫作“后知后觉”。

后知后觉的难点在于它必须持续进行,如同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一次反思不会使学员养成先知先觉的思考习惯,只有习惯做“事后诸葛亮”,才能有朝一日变成真正的“诸葛亮”。因此,几乎所有有效的领导力培养方式,不管是课堂学习、辅导教练还是行动学习,其成败的关键都在于,如何有效地引发学员持续的反思行为。

不知不觉 显然,前面那位总监和经理的条件反射式思维方式,就属于“不知不觉”了。这种状态最麻烦的地方在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生活中,很多人常年处于不知不觉的状态,在类似的问题上一再受挫,往往就是处于不知不觉的状态无法自拔的结果。

打破不知不觉的状态,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和每个人清晨起床做的事情一样:“唤醒铃”和“照镜子”。在忙忙碌碌的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许多领导者往往迷失而“脱轨”。这时,需要有个声音大喊一句:领导,醒醒!你知觉了吗?这个唤醒铃声可以来自自身,也可以来自他人,如信任的亲友、同事、教练。而“照镜子”是一种人为的抽离,即反馈。我们近年的调研发现,反馈貌似简单,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却是领导力发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纷繁的工作需要领导者“在状态”,也就是需要他们从“睡梦”中醒过来,打扮好自己,把应有的面貌展示出来,进入工作状态。
第2个回答  2020-10-14
工作中压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答复:通过这个问题的性质作出解释?
在管理层次中,作为管理人员都是比较有责任心的,以管理人员(为例),凡是做这项工作的,都是忙于工作而不可倦怠,丝毫不可吊以轻心,也不可能马虎了事,因为考虑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做到事必躬亲或者事事关心,以听从上司领导的指挥,以按质按量完成领导所交办的这些事情,以做好部门领导的协调与沟通,以有效衔接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具体流程,为下一步工作事务的展开,而做好充分的准备就绪,以尽职尽责做好属下的本职工作,以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能够把具体事务工作落实到位,以随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有关情况,和需要交代的相关事项。
这样更需要管理人员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更需要管理人员以求真务实的办事效率,以兢兢业业的做好这些工作,以体现了对工作的事业心强,对工作的欲望比较强烈,以全心全力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与效益。
第3个回答  2020-10-14
现在社会上的员工和领导思维方式不一致,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需要员工们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尝试学习一下领导的思维方式。
第4个回答  2020-10-14
工作的环境不同,接触的人员不同,遇到的事情不同,肯定你与领导的思维不可能一致,这就是领导与你的差别。
你要是和领导思维一致,那领导岂不是没有事做了,这就是上下级的关系,也是等级高低的缘故,所以,你们之间的思维不可能一致。
不一致就对了,要是想到一起,你的工作可能也会有危机,因为领导已经一无是处,所以,这就是领导思维,员工劳动。
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