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家长不想让孩子受惩罚?

如题所述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体罚孩子会让孩子非常难受,反而教育不好孩子。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让孩子慢慢的反思,去把自己所犯的错误找出来,然后让孩子把这个错误记住,这样孩子在下次的时候就不会再犯了。所以家长是不可以体罚孩子的,体罚孩子对于孩子的心灵是有着很大伤害的,会让孩子非常的伤心。
有些家长认为体罚孩子是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想法真的正确吗啊?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在以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比如说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他们会去提防孩子,而不是和孩子讲道理。小孩子的年龄是比较小的,小孩子也是会犯很多错误的,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大人就应该去包容小孩子,而不是让小孩子去接受体罚。如果我们经常性的提拔小孩子,就会让小孩子非常的伤心失落,让小孩子产生一种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总是这么的笨。所以体罚孩子是错误的,这不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长一定不要使用这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善于当孩子,让孩子主动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让孩子承认错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让孩子承认错误,而不是体罚孩子,体罚孩子是一种最错误的教育方式。其实小编也是比较奇怪的,现在已经21世纪了,居然还有人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教育理念,他们会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根本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也不给孩子讲道理,只是提拔孩子。这样就会让孩子非常的自卑,非常的懦弱,是促进不了孩子成长的。
6、7岁的孩子本该有着快乐的童年,或在欢声笑语中打闹,或在洒满阳光的教室里读书写字,但近日辽宁抚顺6岁的小女孩童童却因为亲妈的毒打和虐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痛苦挣扎,多次被下病危通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广东惠州又曝光了一起亲生父亲虐打7岁儿子,致使儿子面临截肢的新闻。7岁的小伟家在茂名,2017年被在惠州务工的父亲接到了身边,从此就经常被父亲打骂,每次过年回家的时候叔叔总能发现他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痕,起初只是以为哥哥在教育孩子所以没追问,结果最近发现小伟身上布满了被哥哥用烟头烫的伤痕,而且双手被严重烧伤,面临截肢的风险!
作为孩子的父母,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总是怒气填胸!不要说打,我平时甚至都不舍得骂孩子,自己的孩子怎么关心都不为过。但这些父母的行为真的太让人火大了,就算是为了教育孩子,也不能下此毒手啊,难道他们的心都是石头做的吗?我也奉劝各位父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早就过时了,国家法律也明文规定不能随便体罚孩子,因为体罚或打骂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第一,影响身体健康很多家长说了,自己不可能像新闻中的父母那样往死里打,只是掐一下孩子的手臂、打几下屁股,都是不容易受伤的部位,怎么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呢?
首先,体罚的程度是很难控制的,加上孩子的身体本来就弱小,打几下屁股并不代表不会受伤。其次,就算是表面看不出来受伤,也可能对孩子身体的其他方面造成影响。美国一项研究曾对6.7万名成年女性做过调查,结果发现童年时期曾受过中度体罚的女性心血管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的1.02倍,而童年时期受过重度体罚的女性心血管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的1.46倍。即童年时期如果受到的体罚越重,成年后心血管病发病率就越高!第二,影响智力这也是美国权威报刊《世界日报》所做的一项研究,他们对1500名2~9岁的孩子进行了调查,历时四年。结果发现,2~4岁的孩子被体罚后,智商的平均分要比正常孩子低5分;而5~9岁的孩子被体罚后,智商的平均分更是比正常孩子低28分。由此可见,如果孩子被父母体罚或打骂,也会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影响更大。
第三, 安全感缺失对于孩子来说,有父母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在家里不需要担心房子会崩塌,不需要担心坏人会闯进来,一切都是那么舒适和安定。但是如果父母长期体罚孩子,孩子心生恐惧,每天担心父母会不会打骂自己,例如作业写不好会不会导致妈妈发火?碗洗不干净会不会被爸爸责骂?当孩子的这份安全感失去,其他的地方和其他人都弥补不了。
孩子只有在一个安定、舒心的环境下才能放心玩耍、学习。第四,难以信任他人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两起新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孩子都是被自己最亲近和最信任的人虐待至重伤。父母本该是保护和关心孩子最多的人,却变成了伤害自己最深的人,如果连最亲近的人都不可信,那么还有谁值得信任呢?孩子的信任感一旦被破坏掉,就很难再去信任别人,直接的后果要不就是远离他人、与人交往时小心翼翼、长期保持戒备,要不就和自己的父母一样,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第五, 孩子不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我记得有一次跟刚上幼儿园的女儿说:学不会这个单词就打屁屁。因为她老是不听话,一叫她记单词就跑出看电视,于是想吓唬吓唬她。说完之后女儿很乖地把书本抱起来,但我发现她总是左顾右盼,很焦急的样子,根本没在学习。
后来我和她沟通之后发现,她因为一直怕记不住单词会挨打,心里很是恐惧,所以没有认真看书。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打孩子并不能让孩子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有时他们心里的恐惧已经占据了所有的注意力。第六, 缺乏规则意识有些家长不解,打骂孩子不就是为了让孩子遵守规则吗,怎么会破坏孩子的规则意识?事实正好相反,因为不管是不是违反规则,都不应由父母的打骂来完成惩罚。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就应该得到赞赏,表现不好也应该受到适当的惩罚。打骂本身就已经超过了惩罚的力度,而且很多父母会根据自己心情来决定是否打骂孩子,这本身就已经违反了规则。
我们更希望孩子能学会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做对的事情”,而不是根据父母的喜怒哀乐来判断某件事情能不能做,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还可能会传递给孩子错误的信息。第七, 不设界限,不知道该反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教给他们的所有知识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如果小的时候经常被父母打骂,他们会以为这是一种对的行为,当他们长大后也同样被他人打骂时,他们觉得这是合理的,不需要反抗。
前几年陈思诚出轨被媒体曝光,网友们纷纷猜测佟丽娅会和他离婚,结果佟丽娅却选择了原谅他,很多人不理解,怎么简简单单就原谅了呢?其实这在她父亲的教育方式中就能看出来,佟丽娅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女人在男人面前应该要卑微:佟丽娅爸爸曾在她的婚礼上说,希望女儿嫁了之后要多干活,伺候老公,而丝毫没有担心女儿到了婆家会受委屈。而且,他坚定地认为这是对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佟丽娅无条件地接受出轨的丈夫,大概率是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第八,不敢做决定,害怕犯错其实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如果一犯错就受到极端的惩罚方式,谁都会变得胆小怕事。经常被体罚的孩子,他们的行动常常会受到父母的影响,不敢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是按着父母要求的去做。他们完全无视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切的动力都源于恐惧“被打骂”,努力地过上让父母满意的日子。
第九,情绪处理能力差容易打骂孩子的父母,通常也是情绪不稳定的人。而我在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中也介绍过,孩子容易模仿父母的一切习惯,包括情绪处理能力。如果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差,一面对不如意的事情就会爆发。也有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形成恐惧心理而处处忍让,甚至毫无底线。但不管是哪一种,孩子会变成喜怒无常,无法正确地释放自己的情绪。
之前在群里看到一位宝妈吐槽:孩子太胆小了,总是爱哭,例如玩游戏输了哭、被别的孩子欺负了哭、被老师说字写得不好也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解后我发现,这位宝妈老爱打骂孩子,孩子一做的不好就棍棒伺候,弱小心灵长期被父母摧残,不哭才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2
两种不同教育观点,一方面,是“代代相传”的“教子经”;尤其是传统教育影响,体罚孩子作为一种传统,惩罚被人们一代一代不假思索地承袭了下来。
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父母的理论书,常常自相矛盾,比如,《千万别管孩子:自主教育哈佛启示录》、《千万别管孩子》、《老师,千万别管孩子》; 《孩子不能不管 》、《孩子一定要管》等。
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孩子的观点,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给父母一种教育孩子错误理念: 那就是,一个是孩子不应该惩罚;一个是孩子应该惩罚!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想立竿见影地把孩子给尽快“管住”、“镇住”,用武术话语,就是“一招制敌”,老老实实写作业;有这种思想的父母认为,对于“爱心、宽容、包容、民主、平等、自由、什人性”等教育孩子,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胡说八道”,明明的孩子把我气的“死去活来”,我难道说还有客气教育孩子吗?那么“无法无天”的孩子“蹬鼻子上脸”,我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威信荡然无存,还怎么教育孩子?
因为,在过去上千年,我们的传统就是主要靠体罚教育“当家做主”的,所谓“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这些古训都强调了“打骂”的育人重要性。
这些年,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出现,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小霸王、小皇帝”,这就是,有的父母对于由于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谁还能批评和惩戒“霸王、皇帝”?况且,一旦孩子被惩罚出了什么问题,谁担当得起?
正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惩罚教育”日渐式微,代之而起的就是“赏识式教育法”“夸奖式教育法”“快乐式教育法”了,“惩罚教育”甚至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
于是,迎合父母的教育理论应运而生。
孩子的教育中,应该有“赏识、夸奖、快乐”,可是,一味的“赏识、夸奖、快乐”,就远离教育的“轨道”。
然而,随着“赏识、快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被广为推广,“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尤其是学校教育,老师们甚至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面对不服管教的孩子,很多教师纷纷发出“老师越来越难当”的感慨,消极应对的结果是,包括肇事孩子在内的多数学生利益受损。
一时间,在教育孩子要不要惩罚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人们有着争论。一度时期,不少人对惩罚持反对的观点,提出“教育,拒绝惩罚。”有人认为,惩罚,是教育评价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病态形式,是教育者的一种大忌,有百害而无一利。
事实上,就“教育”本身来说,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
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不能没有惩罚,教育孩子离不开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其实,就教育本身而言,不仅有“表扬、批评、奖励”,而且应该有“惩罚”制衡、制约。
“惩罚”教育,从某方面来说,也是挫折教育的一种。
所以,没有惩罚,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不过,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家庭教育,父母在“惩罚”孩子的错误,应该用其利而避其弊,不应当以其有弊而弃其利。教育不能滥用惩罚,但也不能没有惩罚。教育不能拒绝惩罚,教育应时刻保留惩罚权。
惩罚有法但无定法。只要父母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惩罚,教育惩罚就一定能够发挥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这里应该郑重的说明:不管怎样的“惩罚”教育,都不能以“青红皂白”的“体罚”教育以及“突然袭击”的打骂教育来替代,要知道,惩罚教育与体罚教育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偷换概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