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为止,余生最好的样子留给最爱你的人,这句话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把最好的一面,留给最爱的人

有一位十几岁的小伙子说,这两天在“道德经学用研习营”学习,发生了两件事:猫和手机。
第一件事,他朋友宿舍里进来了一只小猫,他很喜欢小动物,就拍下来给爸爸看看。当时,他觉得这是促进他们父子之间的沟通。但没想到,转眼间,他手机上收到的讯息全是爸爸的指责!当时,他很懵圈,就用语音,你一句我一句的开始与爸爸理论。最后才把事情说明白,原来他爸爸以为是他把野猫抱进宿舍,还放在床上,所以才发怒责备他。爸爸的急躁,让他非常无语……
第二件事,他和爸爸都在研习营中,他是学生,他爸爸是服务志工。一天他上课睡觉,被爸爸发现了。当天中午,爸爸可能觉得是因为他晚上玩手机,不肯睡觉,才造成的白天没精神,于是带着很大情绪来到他宿舍,板着脸说:“把你手机给我。”
而他则对手机特别敏感,因为上学的时候不能用手机,好不容易放假了,爸爸还想没收,他一下就急了!父子俩就在宿舍里吵开了,声音越来越大,他说估计整个楼里有半数人都能听到……吵到最激烈时,眼看父子俩就要动手了,这小伙子同屋的室友,也是一位服务志工恰好回来了。当时,他爸爸看到志工,马上就笑了,笑了以后就走了……
这位志工老师,一看不对劲,问明原因后告诉他:
一,父母对你的爱是无私的,无论说的对不对,都不能和父母吵架、动手!
二,与父母吵架,吵赢了要挨揍,吵输了没好果子吃。还是要柔弱才能胜刚强。
后来这小伙子想了想也对,所以下午虽然还有点生气,但还是主动找他爸爸道歉了。他还厚着脸皮,搂着爸爸说:“学长,对不起,我不知道咋惹到你了,别生气了。”说完,他爸爸也乐了,父子俩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和好了。
这个小伙子说:“其实,父母对我们确实很好,只是这种好,我们孩子不一定能理解,请父母多和我们沟通一下。另外,我们都是学《道德经》的,要是爸爸能把服务时对别人的那种包容和理解带回家里,那该多和谐、多美好啊。”
这个小伙子的话,让我们都沉默了一下。是啊,我们在参与公益服务时,总是能让自己脸上的微笑和热情去融化陌生人,把最美好的一面留在了别人心里;可回到家里,遇到自己最亲的人时,却换做了生硬的强调、强势的做派和烦躁的话语……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我们最爱的和最爱我们的人呢?
我想,也许是因为,在服务中,我们给自己定义为“在修行”。所以,我们很注意克制自己的言行,希望用最好的表现去积功累德。而回到亲人面前,我们潜意识里的定义是“这是我的地盘”,所以把最真实的一面不加修饰的暴露出来了。
其实,最真的修行不在庙堂,不在外面,就在我们的家庭里、生活中、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只有我们真正内外合一、内在诚信了,我们才能把最好的一面,自然地留给我们最爱的人!也是留给我们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