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读懂处理大班幼儿需求

如题所述

1、确保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新生活的起点上,家长在孩子入学的身体准备方面要做到:
(1)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止疾病,使他们身心健康;营养饮食包括面包、谷类食品、水果、蔬菜、肉、禽、鱼等以及相关的替代品(鸡蛋、豆制品),牛奶、奶酪、酸奶等,应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糖。
(2)要求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通过投掷、跑跳、攀登、随音乐跳舞等运动锻炼大肌肉;可通过蜡笔绘图,做拼图游戏,学用平头剪刀和拉链等,增强手的灵活性。
(3)鉴于小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上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短,课后又有作业,而上学放学,上下课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课堂学习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等情况,就增加了孩子的紧张度,加快了生活节奏。为了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小学紧张的生活节奏,家长要适当地减少孩子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不适应而损害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7



幼升小的难度、跨度丝毫不亚于小升初与初升高,某种程度上会更甚。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曾说:“小学生学会‘1+1=2’的意义远大于大学生学会微积分。”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孩子一般会面临五大变化:

1、学习内容:从具体生活走向抽象内容。

2、师生关系:从侧重保教走向侧重教育。

3、学习方式:从游戏为主的活动走向以符号为媒介的学习。

4、生活作息:从时间宽松走向相对紧凑。

5、 社会期待:从基本没有压力的“小朋友”走向承载了家庭更多期望的“小学生”。

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孩子在初上小学时会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上课坐不住、做事情磨蹭、不愿意上学。适应得好的,则表现为:学习能跟上、活动能合群、生活能自理。因此,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到小学一年级初期的这个阶段,对孩子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呢?我们需要在哪些具体方法上着力,以帮助孩子走好这人生关键的一步呢?小编建议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第一个准备:心理准备

即“让孩子对上小学产生期待”,湖北宜昌某外国语小学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面向1700余名幼儿园大班家长的问卷调研中,竟然有67%的家长没有想过如何让孩子提前对小学产生期待。没有期待,如何让孩子爱上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呢?所以上小学前,做好心理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1、用语言引导。

用轻松的语气告诉孩子将要进入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2、用榜样激励。

请身边其他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给自己孩子讲讲上小学愉快的经历。

3、走进小学亲身体验。

带着孩子走进心仪的小学参观,如果可以,最好能让孩子体验一节小学的课堂。

4、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吃苦头”等话来吓唬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

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5、出现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并给予积极的暗示。

如:“宝贝真有毅力啊”“你做得不错,但如果……可以更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第二个准备:习惯准备

即“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编建议在幼升小这个阶段,重点培养孩子五种生活习惯:

1、规律作息:

定时入睡,早睡早起,坚持午休。

2、好好吃饭:

自己吃饭,少吃零食和路边摊食品。

3、讲究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便后冲厕所。

4、物品还原:

用过的物品要放回原处。

5、生活自理:

自己穿衣,整理书包。

第三个准备:能力准备

即“培养孩子适应未来学习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取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体验学习的快乐,又可以增长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这些能力的习得会是受益终身的,其中阅读力和专注力两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一)阅读力

如果家长能做到如下五个坚持,一定能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1、坚持定期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或到书店买书;

2、坚持每晚半小时亲子共读;

3、坚持读书,给孩子做好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4、坚持为孩子寻找阅读伙伴并搭建分享平台;

5、坚持无压力阅读,在阅读的早期,只和孩子“聊”书,绝不“检查”孩子阅读成果。

可以说,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是家长在幼小衔接阶段送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当然,早期阅读绝不是早期识字,家长们要分清二者区别,切不可急功近利,用识字替代阅读,这样做会严重伤害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二)专注力

关于培养专注力,这里有四个建议:

1、远离手机。

频繁地玩手机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2、关掉电视。

看电视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行为,会阻碍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限制其想象力,经常看电视会延缓大脑发育,且这一影响是不可逆的。

3、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但需要特别注意三条:

1)不能将孩子规则以内应得的东西也延迟满足;

2)规则以外的,可以满足的,如果不能及时满足则应说明原因;

3)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不能哄骗,而应温和而坚定地说明原因。

4、创设环境。

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要随意打断孩子,要培养他的专注力等习惯,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所述及的心理准备、习惯准备与能力准备只是幼小衔接的部分内容,但却是比较核心和关键的几点,做好这些准备,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

开学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这三点不能忘!

一、了解年龄特点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点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和儿童的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小孩越大,主意越大“,他们不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他们的喜好也比较稳定了,有了一定的好朋友圈子,经常会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回家也会打打电话。

2、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更加独立了,他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衣服,能很好地使用筷子了,也能自己独立地安睡,而且非常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幼儿园里也非常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妨放手让他们做一些事情,这样他们会很高兴,同时各方面生活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这也是他们责任感的一种表现。

3、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二、避免错误观念

孩子上小学了,虽然是个小大人了,但各项生理特点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充足的睡眠、合理的作息规律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试想,每天路途上的奔波会耗去孩子大量的精力,没有充沛的精力,又怎么能保证学习的效率呢?

仅仅为了孩子能上有名气的小学,而耗去孩子大量的精力、家里本不丰厚的经济资源,以及家庭的和睦,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在为孩子选择学校这一点上,家长要综合考虑,除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就近入学也要考虑在内,让孩子轻装上阵,才能保证“教”与“学”的良好互动。

三、家长的角色定位

1、家长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者。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幼儿园已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形式变为以学校课堂学习为主的活动形式;

幼儿由凡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很多事情要独立完成;

平时上学,成人给予关注、照顾的时间大为减少。

因此,需要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逐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会自己照料自己。

2、从大班起,家长就应有意识地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为了保证孩子每天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家长可让孩子每天晚上21:00前就寝,早上7:00前起床,中午休息一会,以便接近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将活动内容动静搭配,让孩子牢固树立完成作业后才能去玩的观念,促使孩子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家长还要教孩子掌握一些必需的生活技能。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园长幼师通小编转载整理,只为分享优秀教育理念,促进幼教行业健康发展。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创作的付出,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