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卷叶病毒病是怎样检验与检疫的?

如题所述

鉴别寄主:

①曼陀罗:脉间褪绿,老叶产生黄斑,叶变小植株矮化。

②洋酸浆:脉间褪绿黄化,叶变小,卷,矮化。

③辣椒:无症带毒。

④白菜:不侵染。

枯斑寄主:辣椒。

体外稳定性:

①钝化温度:70~80℃。

②稀释限点:10-3~10-4。

③体外存活期:5~10d(2℃),1年(-70℃)。

血清学检测:ELISA较适宜筛选大量样品,近年来,我国报道过:DAS-ELISA、DOT-ELISA和DTBA法等;早在1991年张国柱报道用DOT-ELISA检测;白艳菊等(2000)报道,用DAS-ELISA同时检测和筛选马铃薯卷叶等5种马铃薯病毒;朱国春等(2000)用DTBA从茎或块茎中检测病毒,比常规ELISA更灵敏、简便、成本低,缺点是不能定量。

马铃薯卷叶病毒同Luteovirus属的一些病毒如:烟草坏死矮缩病毒、甜菜西方黄化病毒、甜菜轻型黄化病毒、菜豆卷叶病毒、大麦黄矮病毒血清学相关。

与联邦德国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分离物有血清关系,可用免疫电镜检测病株,但不能用免疫扩散法检测组培苗(Lertsmitivanta,1986)。

分子生物学检测:RT-PCR检测PLRV又优于ELISA,近年,我国用RT-PCR一步法检PLRV(吴志明等,2000;周国辉等,2004);而二重RT-PCR,快速检测PLRV等四种马铃薯病毒,更为简单高效。本法是采用RNA简易浸提法和优化二重RT-PCR技术,设计四种病毒的专化引物,PLRV的引物336bp,扩增产物加含溴酚蓝的缓冲液,于2%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成像,可从薯块、茎秆、叶柄和叶中检测病毒(袁青等,2005)。

电镜观察:病毒只存在于病韧皮部、韧皮部薄壁细胞和伴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大量病毒粒子或粒子排成的结晶体。

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马铃薯卷叶病毒,可由马铃薯种薯远距离传播,和蚜虫持久性传毒,对马铃薯生产可构成严重经济损失,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10分,为高危有害生物。国内虽有局部发生,但鉴于对马铃薯生产的潜在危害性,应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

地理分布:中国(黑龙江、内蒙古)、韩国、泰国以及全世界大多数马铃薯产区。

检疫国家地区:保加利亚、冰岛、南斯拉夫、挪威、欧盟、斯洛伐克、匈牙利、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冰岛、摩洛哥、斯洛伐克等。

应检植物:马铃薯种薯。

检疫措施:因我国将马铃薯列为禁止进口植物,进口时须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许审批,限量进口,并要求附有出口国《检疫证书》,保证不带有此类病毒。入境后须经指定的隔离检疫站进行一年以上生育期检验,确认无病者,交还进口货主,并在隔离条件下繁殖无病毒种苗,才可允许用于生产种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