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症状有哪些?有什么防护措施?

如题所述

流行性感冒一般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症状有:高烧、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头晕、口渴、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乏力、全身及骨节酸痛等症状。由于该病有较强的传染性,故要带较厚的防护性较好的口罩,尽量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不近距离与他(她)人说话,以尽量不被传染。若被传染上了感冒,应在服用抗病毒感冒药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多饮水、多休息、少劳累为宜。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15分钟,空调设备应定期清洗空气过滤网。
3、应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捂住口鼻。
4、注意多休息,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
5、应注意清淡饮食,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等。
6、可注射流感疫苗。
7、加强体育锻炼,增减衣物。
治疗
1、宜多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预防并发症。
2、宜佩戴口罩,对于头痛、发热给予对症治疗。
3、除了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外,应急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75mg,每日2次,连服5天。亦可用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等抗病毒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6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主要有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在流感的防治上,用连花清瘟治疗流感效果挺好的,近期,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建议流感患者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科学用药,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在其推荐常用抗流感药物中,中药就推荐了连花清瘟胶囊。建议出现流感症状时,尽早采取防治措施。由于流行性感冒是病毒性传染病,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6
1.单纯型流感: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相似,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肺炎型流感:实质上就是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中毒型流感: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 4.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其他症状]

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流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由于易出现流感病毒性肺炎,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病死率高。

[诊断依据]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病原学相关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核酸和抗体检测。病毒分离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检测可以用于早期诊断;抗体检测可以用于回顾性调查,但对病例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及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等。

[药物治疗]

在发病36小时或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M2离子通道阻滞剂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等。可服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中成药类或抗病毒药类。

[其他治疗]

一般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

[预后情况]

流感病程呈自限性,无并发症的患者通常5~10天可自愈。但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第3个回答  2019-03-26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情况下通过飞沫传播。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至4天。发病常见急起高热,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体温可达39℃~40℃并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症状。
一、 流感的预防措施是:
1、注意防寒保暖。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菌容易侵入。
2、定时通透室内空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3、补充营养。增加水分的摄入,冬季气候干燥,空气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通过补充水分,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同时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内环境。
4、 充足睡眠。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但雾天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
第4个回答  2019-03-26
流感的症状包括:
(1)单纯型流感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相似,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肺炎型流感实质上就是并发了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中毒型流感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
(4)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痛、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5)特殊人群流感临床表现:儿童流感在流感流行季节。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在小儿,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
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
加强个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8.机构内暴发流行的防控。
9.接种流感疫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