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为什么需要肯定?

如题所述

人人有才,但人无全才,有优势就有劣势。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质所在,扩大优势,缩小劣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善于肯定,让他们在“你真棒”的夸奖中不断壮大。好孩子是在反复的肯定中成功的,而坏孩子是在反复的否定中失败中。

一位哲人说:“人类本质中最般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对人的肯定的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需的。肯定需要理智、智慧。因为廉价的肯定对孩子心灵的成长有害无益。肯定需要让孩子明白对在什么地方,今后怎么做,在什么方向上发展。

孩子需要肯定就像植物需要阳光

人的精神生命需要的营养是肯定,肯定就是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就是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

要用赏识来激活孩子的天赋与潜能,就需要给予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肯定孩子每一微小的进步,让孩子一起做决定,对孩子表示有信心,让孩子们确信你接受他们本人。当然我们要明白这样一点,那就是“赏识”其实改变的并不是孩子的现实,而只是孩子的心理感觉。因此,赏识是要有具体目标的,否则可能导致孩子满足虚幻的心理感觉而不能面对现实。而且如果一味的强调孩子某方面的潜能。孩子会本能的不愿意使之成为现实。更加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从自身的行为本身获得满足和自我鼓励的能力,否则会导致“赏识依赖症”。

对自己的孩子表示肯定时,也有一定的方法。

鼓励孩子。事事夸奖他们会使得孩子不能正确的面对未来的挑战,并会导致孩子过于追求完美。“鼓励”能使孩子们明白自己是家庭中能发挥作用的一份子,明白自己可以通过努力使周围的一切变的更好,没有比这更具有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的了。

注意不要“无意中”奖励孩子的不良行为,这会导致孩子的任性。温和的惩罚不良行为,但是决不可应用严厉的惩罚,如讥讽和打骂,这会使得问题复杂化。注意惩罚的时候家人的责备方式要统一,不能做比较性的责骂,特别是对年龄相仿的孩子只会带来负面效应。最重要的是父母必须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这将关系到孩子的人格发展。因此家长在责罚孩子的时候要谨慎,不能认为这是自家的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怎么样对待就怎么样对待,不当的惩罚会严重的影响孩子的心灵。

美国家长最擅长用肯定和赏识激活孩子的天赋和潜能:善于聆听并肯定孩子的内心感受;并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做事;培养孩子开阔而深刻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美国的孩子比同龄的其他国家的孩子要成熟、独立并且有主见。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5000次以上的肯定

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因为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爱孩子,这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但是,如果只知道爱,如高尔基所说,那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更在于人懂得教育自己的后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时刻,父母的看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记。可以说孩子是通过父母的眼睛在看自己,父母要用鼓励、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肯定孩子。孩子的潜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5000次以上的肯定。这句话很有道理,父母应该真正地这样去做。其实在生活中,对一个一岁半的孩子,要做到真的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以教训的口吻对待她了。比如在她不肯好好吃饭时,在她不肯睡觉时,在你赶时间她还要在外面玩时,在她弄脏沙发,打破东西,乱扔东西时,这一切,都需要父母拿出智慧来解决。爱心,每个妈妈都有,但这还不够,你需要抱以绝对的耐心,不断地变换沟通的方式,这种智慧始终是动态的、连续的。跟孩子相处,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享受愉悦和快乐。并能从中学到某些的品德和能力。给予孩子肯定首先就是给孩子快乐的保证。

教育学家曾经说过:父母最重要的是无条件的爱。有真爱的家长或者真正懂得表达爱的父母会时时不忘投向孩子肯定的目光,而且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一个小孩子正是在这种肯定的目光中,才渐渐地发展出自信心,然后才能发展出自尊,再渐渐地发展出自爱。

事实上,不少父母并不知道如何肯定自己的孩子。肯定孩子也是一种亲子教育技巧,要多多练习:父母可以肯定孩子的情绪,或肯定孩子的动机:肯定孩子可以肯定的部分,或者从他的角度来作出肯定……所以,父母的责任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自我概念,建立起自信、自尊与自爱,培养他规划好自己人生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拥有成功而又快乐的人生!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若期望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最佳的办法就是永远作孩子的欣赏者,培养孩子的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

爸爸,我当官了

女儿来电话了。

“爸爸。我当音乐课代表了。”爸爸一拿起电话,女儿就在那边大叫道。

“啊。那恭喜你了。”爸爸赶忙向女儿表示表示,忽然想起说:“哎,你不是书法课代表嘛。怎么又成了音乐课代表。”爸爸有些疑惑,难道小小的一年级还需要设兼职干部不成?

“是啊,我又是书法课代表,又是音乐课代表,我是两个官儿。”女儿有些得意地说。

“为什么让你当呢?”爸爸故作不解地问。

“老师说我书法好。唱歌也好,所以才让我一人当两个官的。”女儿当仁不让,而且爸爸感觉到女儿语气里充满了盛气凌人的味道。

“那就是说,你首先要让自己这两门的成绩比别的同学好一些吧,对不对?”爸爸给女儿提出了要求。

“对呀,我爱书法,也爱唱歌,如果有舞蹈课代表我也想当呢。”看来女儿还有更多的奢望啊。

“你这两个官是做什么的啊?”爸爸装作不知地问女儿。

“收作业本,发作业本,帮助同学提高这两门课的成绩。”女儿把老师说的职责记得牢牢的。

“噢,那就是为同学们服务吧,另外就是帮助同学们一起提高成绩,对吧。”爸爸引导着。

“对呀,老师让我和同学们一起进步呢。明天我还要把我在书法班里的作品带到班里给同学们看呢。”女儿的得意神情进一步升级。

“爸爸先向你表示祝贺,老师让你担任这个课代表是对你的认可,你可不能让老师失望哟。在提高自己这方面能力的同时,别忘了还要帮助别的同学,和他们一起进步,那才说明你把老师的任务完成好了,你说对不对呢?”

让孩子承担一定的社会任务,有利于帮助孩子增强责任意识,但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当官”观念,让孩子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长,赢得喝彩。

父亲和一棵小树

一个小男孩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脊髓灰质炎给他留下了一条瘸腿和一嘴参差不齐的牙齿。他很少和同学们游戏、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要了些小树苗,想把它们栽在房前的院子里。他叫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好的礼物。

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是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样子,不知怎么地,他竟然萌生出这样一种想法:希望自己的那棵树早早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他就再也没去答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似乎更显得嫩绿,更有生气。于是,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爱的礼物。父亲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就对生活有了美好的憧憬,慢慢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睡不着觉,看着窗外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小树是不是在长高?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时,看见父亲正在给自己栽的树苗浇水。顿时,他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护育着他的小树!他返回房间,禁不住泪流满面……

几十年过去了,那个瘸腿的小男孩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肯定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是父亲的肯定使小罗斯福战胜了自己,茁壮地成长起来。

改变一生的赞美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坏男孩

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还是居住在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富有的家庭。

父亲一边向继母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已经让我无可奈何。说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会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坏事。”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认真地看着他。接着她回来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全郡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

继母的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道路。

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就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作家。卡耐基接受了继母的礼物和期望,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自己的热忱,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家庭。所以,他不愿意辜负她。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的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美国的富豪和著名作家,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一句普普通通的赞美有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不管是普通的人也好,还是一个伟大的人,都希望听到别人的一句赞美的话。赞美不是虚伪的奉承。不是夸大其辞的吹捧,赞美也不是一味地宽容;赞美是真诚的鼓励,赞美是对别人的鞭策。一句真诚的赞美可以激励一个人的一生,可以使他成就一番事业;一句不经意的讽刺、挖苦之言,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作为家长,应该用显微镜一样的眼睛发现孩子的优点,善于赞美鼓励孩子。一句赞美的话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让兔子奔跑

小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有人认为这是小兔子的弱点,于是,小兔子的父母就强制它去学游泳。

小兔子耗了大半生的时间也没学会。它不仅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

猫头鹰说:“小兔子是为奔跑而生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它发挥奔跑的特长。”

看来世界上还是有智者。

看看我们的四周吧!大多数公司、学校、家庭以及各种机构,都遵循一条不成文的定律:让人们努力改正弱点。

我们整个教育制度的设计,就像捕鼠器一样,完全针对人的弱点,而不是发现和激励一个人的优点和特长。

公司经理人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有缺点的人身上,旨在帮助他减少过失。

父母注意的是孩子成绩最差的一科。而不是最擅长的科目。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发现优势。

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只要能改正一个人的缺点,他就会变得更好;只要能修正一个公司的缺点,这个公司就会更优良。可悲的是。这种推断是完全错误的,只注意改正一个人或一家公司的缺点,而不是发挥它的优点,只能造就一个平常或平庸的人或公司。

雨中奔跑

她和挈妈妈刚在沃尔玛购完物。这个天真的小女孩应该6岁大了,头发是美丽的棕色,脸上有雀斑。外面下着倾盆大雨。雨水溢满了檐槽,来不及排走,就迫不及待地涌向了大地。

大家都站在沃尔玛门口的遮篷下等待雨停,有的人很耐心,也有人烦躁,因为老天在给他们本已忙碌的一天添乱。

小女孩甜美的声音打破了这令人昏昏欲睡的气氛,“妈妈,我们在雨里跑吧。”她说。

“什么?”母亲问。

“我们在雨里跑吧。”她重复。

“不,亲爱的,我们等雨小一点再走。”母亲回答说。

过了一会小女孩又说:“妈妈,我们跑出去吧。”

“这样的话我们会湿透的。”母亲说。

“不会的,妈妈。你今天早上不是这样说的。”小女孩一边说一边拉着母亲的手。

“今天早上?我什么时候说过我们淋雨不会湿啊?”

“你不记得了吗?你和爸爸谈他的癌症时,你不是说‘如果上帝让我们闯过这一关,那我们就没有什么过不去了。”’

人群一片寂静。除了雨声,什么都听不到。大家都静静地站着。接下来的几分钟没有一个人走动。母亲停了一下,在想着应该说些什么。

有人也许会对此一笑了之,或者责备这孩子的不懂事,有人甚至不把她的话放在心上。但这却是一个小孩子一生中需要被肯定的时候。若受到鼓舞,此时孩子单纯的信任就会发展成为坚定的信念。“亲爱的,你说得对,我们跑过去吧。如果淋湿了,那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确需要冲洗一下了。”母亲说。然后她们就冲出去了。

人们继续站在那里,笑着看她们飞快地跑过停着的汽车。她们把购物袋高举过头想遮挡雨,但还是湿透了。好几个人像孩子般尖叫着,大笑着。也跟着冲了出去,奔向自己的车子。环境或其他人可以夺去你的物质财富,抢走你的金钱,带走你的健康,但没有人可以带走你的信念。

在孩子最需肯定的时候,父母要真诚且及时地给孩子一个肯定的微笑或行动,让他们从中获得希望和勇气。

学会欣赏我们的孩子

在赏识教育已经成为共识的今天,似乎赏识自己的孩子已经不是问题,所有的父母打心底感觉自己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孩子。可是,当我们的孩子做了错事,当我们的孩子由于对一些事情的不理解,做出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时,当我们的孩子考试成绩是班里最后一名时,我们被老师叫到学校里,脸面尽失时,我们在孩子面前还能保持赏识的心态吗?

有这样一个这样的故事。小学时,老师叫妈妈来学校对她说:“你的孩子这次又考了班里最后一名。”妈妈含着泪回到家,笑着对儿子说:“老师对妈妈说,这次你成绩虽然是最后一名,可是你的字写得比以前强多了。”中学时,老师叫妈妈来学校对她说:“你的孩子数学总是读不懂题。意思总是曲解,这次是班里最后一名。”妈妈低着头回到家,笑着对儿子说:“老师今天对妈妈说,你的数学虽然没有考好,可是你的卷面质量却比上次考试时好多了,如果把题多读几遍,成绩完全可以更高些。”高中要毕业了。儿子一定要报考重点大学,妈妈高兴地说:“好啊,妈妈支持你,妈妈相信你,考不上也没关系,下次我们再来。”发通知那天。儿子哭着跑回家:“妈妈,你是这个世界上最欣赏我的人,今天我考上了。我知道如果没有妈妈的鼓励,我是走不到今天的。”

学会欣赏我们的孩子,这是我们的一种素质体现,更是我们孩子心灵成长的加速剂,利用好这个加速剂,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原来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