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不该陪孩子一起写作业?

如题所述

不该,家长陪读,/绝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

做作业本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的贴身相伴,只会使孩子滋生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产生一种认为学习是家长义务的错觉。

这种孩子一旦失去父母的这种特殊照顾,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如果孩子刚入学,建议第一个月家长陪孩子写作业,之后是否继续陪因人而异。

陪孩子写作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因为家长陪读,不仅使家长不能更好专注于各自的工作和学习,更严重的是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结果。

孩子长期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还会造成孩子做事缺乏主见和独立性,办事能力低下,今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因此,要纠正陪读现象,首先要从家长自己开始。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激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在矫正孩子依赖心理的时候,要注意尊重孩子,循序渐进,也就是在过程上要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孩子刚入学时,可适当增加陪伴时间,详细指导,以后逐渐放手,直至独立。在态度上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交流,经常了解孩子学习上的困难,及时进行帮助,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适时地予以物质与精神奖励。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做错的题,也暂时不要说,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检查。如果孩子作业的质量很差,也不能在孩子一边写字的时候,一边又打又骂,这会造成孩子的逆反。 也不要着急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逐步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如果孩子向家长请教问题,家长不能敷衍,也不能模棱两可或是提供错误的信息。而且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学习,始终要让孩子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一旦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已经形成了,家长应该试着放手,不能事事再亲历亲为。这会让孩子错以为,学习时需要家长合作是正常的。所以,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要让孩子建立“责任感”,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家庭作业就是自己的工作,认真细致的完成家庭作业是自己作为学生应该做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0

家长不该陪孩子一起写作业。

陪伴孩子写作业,除了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外,还会让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坏毛病。

孩子认为,检查作业是父母的事情,出了错自然是父母的责任,与己无关,从而把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到了父母身上。这种孩子遇事往往外归因,即总是习惯把原因推到自身之外的人或事上去,而不愿意自己承担责任。

红领巾忘戴了,他会怪妈妈没有提醒他;字写得不好,他会怪铅笔不好用;考试没考好,他会怪题目太难。总之,他总能找到自身之外的原因来为自己开脱。

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绝不应陪伴甚至替孩子写作业,也不应包办孩子应当自己做的事情,而应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独立生活的习惯,建立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维模式。

做作业,对学生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是逃避不了的现实。可是,学生家长也同时有了孩子老师布置给他们的作业:给孩子或听写或出题或看作业。

让家长时常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这当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我却对此不敢苟同。我认为,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过分关注,会加重孩子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自我成长。

没有哪一位家长愿意耽误自己的孩子,家长就放心地把孩子的学习还给孩子吧,毕竟孩子的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不要充当孩子学习的拐杖,相信孩子自己能行。

第2个回答  2022-04-10

应该陪,但需要注意。

1、陪伴的是学习氛围
任何事情都讲究氛围的存在,学习时也不例外。

就如当我们想看书学习时总想找个安静的环境,坐下来好好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有了读书的氛围,就会更加看的进去知识。
当孩子写作业时,同样也需要学习氛围。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或者坐在孩子视线范围内的客厅嗑着瓜子,看着电视或者手机,势必会影响孩子学习的心情

2、陪伴的是学习情绪和状态
情绪高时兴趣也会随着增强,情绪低时人会抵触任何的学习和行为,因为心情不好是会影响行为能力的。
曾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情绪会让孩子对于知识记得又快又牢。所以想要孩子勤奋学习,提高学习成绩,首先学会让他保持良好的情绪,愉悦的心情。
有些父母在孩子背书时,觉得太吵或者背几句就忘了,就开始批评孩子:“怎么背两句就忘了,能不能用心点背。”
孩子在学习时感受到了父母带给他巨大的压力,心里就会产生抵触感,从而潜意识会认为学习是一件很不开心的事情。

3、陪伴的是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习成绩必不可少的有效因素,它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成果。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最好是在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家长可以趁这段时间给予孩子正确的培养,等到期末考试时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培养固定时间做某件事的习惯

第3个回答  2022-04-10

我觉得不用陪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



1.孩子写作业,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不是给家长学的。



2.习惯不能养坏了,一开始就陪着写,那孩子就会有这种依赖心里。一旦家长有事或忙不能陪了,孩子的自觉性很差。



3.要信任孩子,放权于孩子。

具体怎么做会让孩子养成写作业的好习惯呢?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上学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与写作业的习惯。告知孩子他与爸爸妈妈的“分工”不同,要各司其职。

2.家长要“懒”一些。

一开始,孩子写作业都不要陪,坐“远一点”,孩子的笔,作业本等自己准备,家长不要包办,家长做的就是最后需要签字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检查完了,自己送到父母手上,请爸爸妈妈帮助检查和签字。



3.家长要充分信任孩子有能力。

特别是上一年级的时候,父母要放权,信任孩子自己能搞定自己的作业的。

第4个回答  2022-04-10

关于该不该陪孩子写作业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孩子天生爱玩,自觉性差,所以需要家长监督才能较好地完成作业。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写作业是孩子的事,家长长期陪孩子写作业,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孩子自律性的培养。

两种观点看似都有一定的道理。到底哪种做法最好呢?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下我看到过的,认为最好的答案。

一、父母陪孩子写作业,需分阶段进行

其实,没有天生就会学习的在孩子,好的学习习惯都是需要培养的。所以,父母在陪孩子写作业方面,应该分阶段进行。

好友小陈的女儿刚上小学时,小陈认为想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所以,她一开始从不去过问孩子的作业。

不久,她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班主任跟小陈说孩子作业完成状况很差,让小陈要关注下。小陈跟班主任说她认为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结果,班主任跟小陈说道:“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开始都可以放手。很少有天生自觉的孩子。刚开始都是需要家长的引导,孩子才会逐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刚开始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时,对如何做作业还没有概念。这时,就需要家长的陪伴,引导他该如何做,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到了小学三年级左右,家长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孩子试着自己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完成作业,家长过后再进行检查。



到了小学四年级,除了一些背诵或者听写的作业,需要家长配合外,其它的作业均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了。

我们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能力离开我们。

比如,孩子刚开始学走路时,需要家长扶着走,再逐渐地放手,最终让孩子学会独立行走。写作业也是一样,刚开始孩子不会时,父母需要告诉他应该如何来做,再逐渐地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

二、用积极的心态陪伴孩子写作业



不少父母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时,看到孩子磨磨蹭蹭,或是一道题已经讲了好几遍了,但孩子依然不会做,这时父母往往会火冒三丈,忍不住朝孩子发脾气。

见到父母一生气,孩子往往会因委屈、无助大哭起来。最后的结果往往与我们陪伴写作业的初衷背道而驰。

俗话说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后果。父母如何做到快乐地陪伴孩子写作业呢?

这就需要父母先改调整心态。陪伴孩子写作业,也是父母对孩子爱的表达方式,当我们态度温和地陪伴时,孩子是非常欢迎的。



从生理结构来讲,孩子的大脑还在发育,所以父母不要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听不懂、讲过了马上又忘了,对于这阶段的孩子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失败。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错误。

当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尊重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接纳孩子的不足,引导孩子找到学习的方法,孩子才会渐渐地爱上学习,逐步地走向独立。

请父母们相信,春风不会薄待每一个人,只要是花苞,尽早会开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