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主体包括哪些内容

如题所述

我国社会治理的主体包括:党(领导)、政府(具体组织实施)、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在“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中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扩展资料:

治理,指的是在人们生活的共同体中,为着共同的目的和公共利益,各种不同的权威主体通过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的各种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共利益。

基层治理是指治理这一活动和过程在基层的运用和体现,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成长于中国大地,发展首先根植和受制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其次必须与时代相适应,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规定,即基层治理必须体现和遵循人民性和公正性,并在此价值指导之下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达到善治目标。

人民性首先表现在承认和尊重人民的主体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肯定了人民的主体性,指出:“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做到一切依靠人民。

其次,人民性表现在要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基层治理的最主要内容就是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小事”,让人民安居乐业。使人民真正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解决基层治理中“小事”的主体力量,才是成本低、效率高,并且最容易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路径选择。

公正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既是准则规范又是目标追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充分说明,我国人民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已不仅停留在简单的物质层面的充裕上,而上升为对更多的美好价值层面的诉求,比如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等。基层治理与人民群众生活最密切、与人民切身利益最相关,也最能让人民体验和追求美好生活、并满足各种期待和诉求。因此,在基层治理中,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也要追求和体现公正的价值,成就多元参与和成果共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政协网-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现代化互动作用研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3
社会基层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社会治理重在基层,核心在共治。基层社会治理要形成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和由其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各类社区组织、进驻社区的社会组织、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新老居民共同参与的局面和机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