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误区有哪些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家庭教育家长应避免的误区
一、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
许多家庭教育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二、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现在一些有知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孩子对家长辅导越依赖,学习到高阶段就越吃力。家长应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三、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四、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并付出极大代价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前途是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许多夫妻间的争执,来源于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点和看法。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投入,因此也抱有极高回报期望,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难以随和,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对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五、不对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育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
第2个回答  2020-10-24
  1、对子女过于娇惯溺爱,一味迁就。父母爱子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爱子女是有学问、有讲究的。有些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不遭一点磨难,一味地迁就,甚至对孩子纵容护短。这种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弱,并且还可能会产生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中重学业成绩,轻品德教育。家庭教育原本应该是多关心子女的健康状况和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家庭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教育投资上面不惜血本,却忽略了对子女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尤其是思想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期养成。这种重知识轻品德的倾向,从长期来看,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疏于对孩子的关怀,亲子关系淡漠。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工作、学习进修,忙得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可是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年幼的子女缺少接触和互动,孩子长期缺乏与父母进行沟通,这将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

  4、不顾孩子实际,拨苗助长。一些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驱使下,从小就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不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不顾孩子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任意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甚至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玩的,过多地参加各种兴趣班、才艺班,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但束缚了幼儿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5、单亲家庭增多,家庭教育环境恶化。单亲家庭随着我国的离婚率逐年增多。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常常得不到父母应有的爱护和关怀,甚至有的经常遭到家长的训斥和打骂。还有的离异家庭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里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6、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要按照教育心理学的一些规律来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些父母不了解也不注意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认为家庭教育知识不需要学习,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者盲目照搬别人的教子经验,尽管也在家庭教育上花了很多时间,收效却并不理想。家教——家族长辈教育后代的惯俗。
第3个回答  2020-10-24
一、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
许多家庭教育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二、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现在一些有知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孩子对家长辅导越依赖,学习到高阶段就越吃力。家长应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三、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四、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并付出极大代价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前途是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许多夫妻间的争执,来源于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点和看法。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投入,因此也抱有极高回报期望,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难以随和,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对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五、不对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育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
第4个回答  2020-10-24
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误区。
第一个家庭教育误区,叫做过分期望。这种期望非常强调功利化。事实上,我老说一个观点,每个家长都在说,不要让我的孩子输到起跑线,但终点到底在哪?
其实大多数家长受市场价值观的影响,也受整体思想道德文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把孩子成长所谓的目标定位在成功上,而这种成功往往有功利化、物质化、现实化等特点。这样的一种思想,促使家长采取了很多背离儿童发展规律的行为。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孩子普遍生活的不快乐,生活方式不健康,恰恰源于这种过分期望。

第二家庭教育误区,是过分的溺爱,或者叫过分呵护。那么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我们独生子女这种社会现状,特别是现在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很多家庭把所有的精力财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缺乏严格的要求和非常重要的行为训练。所以我们前不久做的调查:孩子在选择有心里话和谁说的问题上,这次调查的结果,第一选择从过去一直以来的朋友变成了母亲。目前很多孩子甚至在长大成人之后,仍然具有很强的对家庭的依赖,这种依赖包括生活方面,更重要是心理方面。这种不成熟感对于中国一代孩子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三个家庭教育误区,就是不懂孩子,很少去认真去研究思考孩子。我们很多家长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法去塑造孩子,但是我们面临着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现在的孩子视野开阔,他们生活在中国人从来没有过的物质条件下,信息环境下,以及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认知的特点,也有自己的思维特点,这种不理解、不沟通、不能平等地建立一种互相支持的这种家庭关系,那一定会造成家庭教育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