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真的很难看吗

如题所述

豆瓣评分4.7,我期待了四年的《花木兰》真的那么难看吗?
梯田、土楼、气功、茶道、老鹰和凤凰......迪士尼拍出来的《花木兰》,无疑是一道中国元素混搭的大杂烩。

这让我想到了《功夫熊猫》,一部融合了中国动物、中国美食、中国美景、中国功夫的美国大片。

说实话,二者之间并无本质区别。

可为何《花木兰》一上映嘘声一片,《功夫熊猫》却大受欢迎,还连拍三部呢?

或许是因为,中国观众在《花木兰》电影中感受到了迪士尼的傲慢和深深的冒犯感。

故事梗概,仍然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但是出现了很多令人迷惑的槽点。

迪士尼自以为是地在电影里加入了“气”这个概念:天赋异禀的木兰的体内有一股“气”。

殊不知气功在国内已经是出了名的伪科学。美国人是不是还以为我们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大爷大妈头顶锅盖,练气功打鸡血的风潮里?

可能老外对中国武术的理解就是“气”,所以漫威才搞出一个超级英雄叫Shang Chi,铁拳超能力也是Chi。但是套用到木兰身上就有些违和了。

迪士尼原动画电影《花木兰》之所以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木兰的励志。

在部队的训练中,木兰作为女性,要克服体能不及、努力掩藏女儿神态,在一群大老爷们中更为艰辛的付出。

在队伍里她原本是最下游的士兵,后来获得的敬重和称赞都是凭借自己的韧劲和努力一步步追到最前面赢得的。

而真人电影中,木兰与生俱来的“气”这一设定,把这些情节统统改变了。

为了一个噱头而舍本逐末,令人遗憾。

就这样,一个巾帼英雄对付蛮夷的故事,变成了功夫女孩用气功对付魔幻大王的神话故事。

服化道又是另一个槽点。

《木兰诗》的创作年代是北魏。但在电影中,花木兰一个南北朝姑娘,化着剧组自创的“唐妆”,住在宋元以后才有的土楼里。定妆照一出,观众都吓坏了:这是哪门子唐妆啊?还我神仙姐姐!

不仅服装道具混乱,全片还充斥着对我国古代的刻板印象。

皇帝穿的像乐高一样,色彩搭配也是美式中华,TVB一般的配色,舞台剧一般的打光,直线不拐弯的剧情,和随意添加的神话元素......这一切既让中国观众尴尬,也彰示了这部电影的主要受众是13岁以下、母语是英语的少年儿童。

同样是中国元素的堆砌,《功夫熊猫》的观感就相对好一些。

首先熊猫阿宝不是历史人物,架空的虚拟人物不会带来冒犯感。

其次,熊猫本身圆滚滚的憨厚形象就已经拉了一波好感。

再加上它是一部主要面向儿童观众的动画电影,本来就是图一乐。没有人会当真的。

中国的花木兰,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还是道德楷模般的存在。

她的替父从军体现了孝,她的征战沙场体现了忠。

自古忠孝两难全,但木兰以一个女子的身份做到了。这就是花木兰的传奇之处。

这样的一个女子,在国人的传统想象中,必然是那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文能武的全能英雄。
她既要无私,也要奉献,她的替父从军体现的是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是对孝道的践行,而绝不能是她天性如此。

而美国式的花木兰必然迎合其主流价值观,那就是纯粹的个人主义。

电影侧重于刻画木兰的成长历程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木兰是一个从小就能调皮好动,争强好胜的女孩子。不爱红妆,不事女工,把媒婆安排的相亲搞砸。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练武、骑马、驰骋。相亲这场戏中,木兰被画了个大花脸,出尽了洋相。

说实话,我还挺喜欢这样的木兰,她更可爱也更真实了。

但是这样的木兰和其他美国大妞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再一次重复美国爆米花电影的经典套路罢了。

看到这样的一个“叛逆”的花木兰,在国人眼中就像看孙悟空一样——

又是气功又是大花脸,你在这耍猴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