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考阅卷打分需要十几天?

平时一诊二诊三诊等考试基本两三天就能出分数,为什么高考时同样采用机器阅卷,需要长达十几天?

第1个回答  2019-06-01

高考阅卷打分需要十几天可以给老师足够的审阅时间来确保更高的准确率。除了选择题是机器判卷以外,其他的题目都是由老师来阅卷的。

毕竟高考是同学们重要的转折点,人工阅卷打分谁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率,为了降低这种错误,耽误同学们的前途,对比模拟的时候也是非常慎重的。

卷子全部收上去以后评卷老师是要开会的,统一讲解每道题的得分点,然后在电脑上面裁成模块每道题分发给两个阅卷老师。两个老师打的分数如果相差不大会取两个分数的平均分数,如果相差的大的话,会有级别更高一点老师去再次打分,所以每到题最少是阅卷打分2次的,这就延长了阅卷打分的时间。

阅卷也是非常累的,因为都是手写的题目,字迹工整的还好说,字迹潦草的,真的是非常费神的,自然速度也会慢下许多。十几天下来以后老师也是非常累的,想象如果缩短阅卷的时间,老师会急于批完试卷,也会降低阅卷的准确率的。

最后还要把选择题和其他题目得分数合到一起去,同样需要时间。所以,可以理解要比模拟的时候时间长一些。

第2个回答  2019-06-01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高考阅卷的流程,不谈过程光谈时间的都是耍流氓。高考阅卷时间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分析。

先讲讲所谓的“质”,高考真正采用机器本身阅卷的只有选择题部分,也就是客观题,主观题还是需要人工审阅的,而阅卷人一般由中学老师和研究生博士生组成。别看他们好像掌握着生杀大权实际高考阅卷也不是个简单活儿。

阅卷的第一天上午要开动员会,要强调一些阅卷规则和对阅卷人的要求,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等等。你以为下午就能开始批改试卷了吗?too young too naive,开完了总的动员会,下午各阅卷组的组长还会再进行一次组内会议,研究批卷细则等等,所以光准备工作就至少需要一天。

到了正式改卷的时候,电脑阅卷确实效率很高,但人工就非常慢了,首先字迹就是一大问题,有的考生字迹清晰工整这是阅卷老师最喜欢的一种,有的考生字迹潦草了些但也可以辨认,就怕有些考生字丑还不好好写,阅卷人光猜字就猜碎了心。

其次,对于主观题来说,有一句话叫做,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是非常考验阅卷人的一点,尤其是文科题目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给出的答案往往都是“踩分点”。如何从考生长长的答案中找到踩分点也是考验阅卷人的一点。

比如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的阅读曾出过作家巩高峰的《一种美味》,有一道问题是“文章结尾诡异的光指的是什么”,考生集体懵x,在考试结束后分分摸到作者的微博询问究竟什么是“诡异的光”,对此,原作者巩高峰也哭笑不得的表示自己对文章也只能“阅读”无法“理解”,自己也不知道诡异的光到底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

连原作者都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出成考题可想而知答案会是多么的五花八门。而对于理科题目来说,解法也是多样的,甚至有学生会做出高难度但是标准答案中没有的正确解答,这也是考验阅卷人水平的一点。

最后,阅卷也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高考阅卷每道题都是由两位老师评判的,给分如果相差不到2-3分则取平均值,若相差较大则随机打到另外一组老师那里做第三次评判,甚至会向小组长、大组长、专家组层层上报,因此时间也会大大的延长。

再说说所谓的“量”,从1977年的500万考生到如今的近1000万考生,全国高考生每年都以十几万几十万的速度增长,就工作量来说是个非常浩大的工程。据统计,每个作文阅卷人每天要看300-600票作文,一篇作文按最少800字来计算,阅读量就是24万到48万字,举个例子《小王子》的中译版只有3万字左右,24万字相当于一部《围城》而48万字相当于一部《白鹿原》!每天都要阅读如此的字数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所以各位高考生放平心态不要着急,阅卷人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尽快让你们与成绩见面的!

第3个回答  2019-06-03

为了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正、科学、规范”,为了对得起那寒窗苦读十二载的莘莘学子,所以用多一点时间,才能够尽量避免出现“误了一生”的情况出现。

首先高考人数每年虽然都说是在减少,但是阅卷的老师的任务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比较大的减负,在十几天的时间里面,他们的工作量还是比较重的,如果再缩短时间的话,老师们可能就无法保质保量的审核打分了。

其次是阅读打分的形式,是通过计算机阅卷的。平时在学校阅卷,采用的都是纸质阅卷的形式,要调换到计算机阅卷的模式,自然比不上平时的效率了。而且很多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都是大龄教师,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应用,真的就差一指禅了。不能再要求他们快点了。

最后,就是因为高考分数,关乎着很多考生的一生,对于他们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一次的打分,还需要再进行复核,检查,看看是否有分数上的错漏,是否有打分上的误差。

都说高考的一分就是一万,但是对于一些高考学生来说,可能就不仅仅是金钱上的一万了。所以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需要用非常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十几年都能这样拼搏了,难道还差这十几天吗?

当然,尽管这样,还是可能会出现差错,所以在考试分数出来后,还会有申请分数核查的制度,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学子们。所以,多等十几天,也是为了他们好啊。

第4个回答  2019-05-31

苦读寒窗数十载,高考阅卷打分才需要十几天,这十几天的时间算很长吗?再加上全国的高考生的庞大数量,就算有机器阅卷,也同样需要时间,容不得一丝马虎,因为这对于每个考生来说,最后的紧张时刻,终于到了。

不夸张地说,一人高考,全家动员。高考,对于那些众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是最公平不过的,而这个世界公平公正是多么稀缺的啊,阅卷需要十几天来算出他们的分数,不正是体现了高考的严肃严谨吗?

不谈高考阅卷机制的严谨性,就谈考完后,还记得以前,考生自己都会买份报纸,逐条仔细的对答案,一遍又一遍得估分,那种紧张程度,完全不亚于高考时,考场上的奋笔疾驰,遇到难题连呼吸都仿佛停顿,时间也都凝固了。像英语数学答案大部分都很固定,可以很快确认分数多少,但是语文,它的灵活性就很大了,尤其是作文一块,分值占比算是不小的,几分来去,就可以相差多少名次啊!这决定能去什么大学的十几天里,就算需要更长一些的时间,作为考生,还是家长,都是可以理解的。

第5个回答  2019-06-02

首先,从考完试,到试卷整理汇总完毕,需要两天。

其次,高考阅卷有一套复杂的规则,机器识别阅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且只是一小部分,有一部题完全依靠机器识别,有一部分题需要机器识别+人工审卷,剩下的一部分则完全需要人工阅读。

高考阅卷人员完成分组后,每组只负责某一道题,有些主观判断题型或者含有主观判断的部分,每个题需要两人去评分,如评分误差较小,则会取其平均分,如误差较大,则需要第三人去评判,或者重新交予其它二人组去评分。

这些都是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性,毕竟人人皆称,高考是人生最后一场公平的竞争,所以也需要更严谨的评分过程。

每一天,每一个阅卷人,大概要看到600-1000份卷子的同一个考试题,当然评分误差性因为个人判断标准和人工误差的存在,二次评分的数量也是很大的。

那么需要十几天也就可以理解了。

通过高考阅读规则的简单了解,我们高考的同学应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比如由于每个阅卷人审的都是一个题的时候,他们会根据关键词来评分,而这些关键词就可以被称之为踩分点,有时候尽管你这个题答的跑偏了,但是包含这些关键词也能得到一定的分类。

一般的我们的老师都会教给我们某些题或者某类题的踩分点,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一定要铭记在心。

另一个就是,卷面的整洁字迹的工整实在是太重要,一个阅卷人看过很多题之后,你潦草的花式书写会使人情绪败坏,人工阅卷必定存在识差,那么你失分的概率将会成倍增加,所以,高考的同学们,一定要字迹工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