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题所述

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及参加社会工作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和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习语文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学习语文以学生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前提,学习语文能推动学生心理向前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抓住课堂上的契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使语文教学成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一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 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学生,有正常而平静的心境,积极而乐观的激情,持续稳定的热情,喜怒有度,爱憎有别,悲欢有节。因而,他们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积极向上和充满期望的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

班上有一名同学,因家庭变故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针对这种情况,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是怎样展开合理想象后,我有意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那样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小女孩光头赤脚流落街头卖火柴。在她又冷又饿时,擦燃火柴看到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刚出口,教室里顿时像开了锅似的,热闹非凡,最后一致认为:小女孩是个坚强、乐观的人,在她人生的最后一刻,依然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几天后,那位同学找到我,谈了自己的认识,表示要驾奴好自己的情感,做情感的主人。从此以后,笑容终于又在这个孩子脸上绽放。

二、 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会对自己提出苛刻、非分的期望与要求,能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努力发展自身潜能,避免将自己陷入自傲或自卑的漩涡。

例如:《骆驼和羊》这则寓言故事,骆驼长得高认为高好,羊长得矮就认为矮好,它们都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说法是对的,却还争论不休。利用电教媒体,让学生感知骆驼和羊是如何够到树叶的,再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你看到了什么?联系实际,你懂得了什么?明白骆驼和羊各有长处和短处,它们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道理后,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一定的震动:该如何客观、公正的看待自己?怎样发挥自己的长处,取长补短?

三、 借助语文教学和谐学生人际关系

乐于与人交往,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在与人相处时,友善、同情,信任多于猜疑、嫉妒、敌视。这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标志。

多数独生子女不可避免的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意识,什么都看不顺眼,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远离集体。个别同学还看不起学习差的;或者对家庭条件好的同学顶礼膜拜……只有改变这种状况才能有利于学生与班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口语交际《请到我家来玩》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小明在班上从不理人。集体劳动时,他躲在一边;同学像他请教问题,他却高傲的抬起头…星期天,是小明的生日,他邀请同学们去他家玩,可是约定的时间过去了,同学们却一个也没有来,小明懊恼的坐在沙发上暗自垂泪。看完这段表演,教室里静默下来,有的同学羞红了脸,有的低下了头。教师没有任何的说教,就使学生受到了教育,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 凭借语文教学完善学生人格,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行为统一起来,能面向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的适应现实,改造现实。自爱而不自夸,自尊而不自傲。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疏导。

班上有一名学习尖子生,非常羡慕这样的生活:不用任何付出,就可以衣食无忧,悠游自在过一生。在学习《小白兔和小灰兔》时,我设计了一组思考题:1、小白兔和小会兔准备做什么?2、它们分别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3、结果怎样?4、若你是小灰兔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想象和讨论。后来,集体回顾了动画片《小猫咪咪》,我让学生回家后根据这两个故事想想自己的体会。第二天,这名尖子生主动给大家讲了自己的感受以及对小白兔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和小猫咪咪“只有刻苦练功,才能学会生活的本领”的理解。最后,他深情的告诉大家:自己今后会踏实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奋斗!那时,我和他都会心得笑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