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危险人格都是什么样子的?

如题所述

个人认为十大危险人格分别为:反社会人格、缺陷人格、犯罪人格、自恋型人格、情绪不稳定型人格、权术主义人格等等。主要的特征就是人格的危险性,比如冷漠暴力,缺乏羞耻感,控制欲超强以及性格极端等,需要社会和家庭更多的爱和宽容来温暖他们,让他们慢慢放下心里负担,然后融入社会里面。

1、情绪不稳定型人格

首先就是极度敏感,喜欢臆测他人,伴随着一点点被迫害妄想,没有分寸,做事冲动,追求快感,情绪上头时理智全无,这种就需要专门有人陪同才可以出去。

2、缺陷人格

就是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缺乏人格培养而导致的人格缺陷,最常见的缺陷人格具有自卑或者自负,冷漠或者冲动暴躁等让人不安的心理因素,而出现抑郁焦虑,极端情况下还有具有毁灭情绪,出现行为冲突。

3、犯罪人格

这是直接与犯罪有联系的一种人格,在成长过程中,有部分未成年个体会迫于生活的压力,而出现不择手段生活的一种异于常人的人格现象,所以对待人的时候要和谐一些,不要过分的施加压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9

特征是分裂,回避,依赖,强迫表演,自恋,边缘,反社会。我们要平和的对待他们,不要激怒他们。

“这个人是什么性格?”——在你第一次遇见一个人之前,你可能想知道这个人的性格,因为它可以帮助你预见ta的习惯和风格,使你们的交流更加和谐。

正常人和无障碍人虽然性格不同,但大多数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也能校准自己的风格和社会文化规则,不会轻易做没有任何理由的出格的事情。

但是有些人,

中国人一向好客,但有人格障碍的人表现出MoMo和自闭症。当人们认为自己对他有热情时,他会热情地还礼,但有人格障碍的人不仅不领情,还会产生怨恨。

人格障碍的人不仅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功能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抑郁、焦虑、失眠、人际关系恶化等)。),也给身边的人造成很多困扰。


一、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遇到了障碍

关于(一)人格障碍的特征患有人格障碍。

它经常发生在13% 的人群,从18岁以前开始。

大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都有很多问题:

无法与他人形成亲密稳定的关系;缺乏同理心,无法与人产生情感共鸣;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或行为有问题,所以我不会改变。

人格障碍的童年、青少年期:

人格障碍患者通常有异常的危险行为,容易导致工作或社会交往中(如药物依赖、危险的性行为和睡眠不足)、自我伤害和与社会价值观的对抗。人格障碍患者最终可能发展为不同类型的后果(如抑郁、焦虑、精神病),这与人格障碍的早期分类有关。利用多变、脱离社会、过度情绪化、滥用药物和不负责任的躯体疾病,增加了他们的孩子出现身体和心理问题的风险。

精神疾病

DSM-5,或《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列出了10种人格障碍。今天我们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偏执型人格障碍


“妄想型人格”感觉过于敏感,反复怀疑别人在欺骗自己,强行曲解别人的好言行。

像养育方式这样的人喜欢指责别人,不信任别人,不加区别地怀疑别人,所以他们通常把别人的言行解释为居心不良。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会认为对方在旁敲侧击,侮辱自己,所以怀恨在心,久久不能释怀。


分裂样人格障碍


(二)人格障碍的分类“无欲无求,独来独往”,性格冷漠,无视社会的期望,总是和别人保持距离。

特点,他们不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也不在乎外界对他们的看法。他们似乎对社交没有兴趣,经常离家,很少结婚,也没有亲密的朋友。


分裂型人格障碍


印象有社会困难,伴随着认知和知觉的扭曲(如相信先知先觉、读心术等)。)和古怪的行为。 

像特点这样的人不太喜欢社交。他们往往多疑多疑,误以为别人有敌对动机或有意伤害他们。


回避型人格障碍


印象退缩了,害羞,胆怯,过度敏感,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无能,不合格和无望。

像特点这样的人社交能力差,他们总是回避社交场合,不愿意交新朋友。但其实他们是想和别人有亲密的关系,只是害怕被拒绝或者消极的回应,所以不敢冒社会风险。


依赖型人格障碍


http://www .搜狗.com“性格软弱”,缺乏自信和独立性,对他人过度“依恋”;经常鄙视自己,稍有挫折就退缩,觉得无助无能;性关系不成熟,有婚姻问题。

像印象这样的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喜欢竞争,害怕交易,容易焦虑和抑郁。因为害怕失去依赖的对象,他们不仅不发表彼此不同的意见,还服从对方的命令,甚至以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健康为代价来满足对方的要求。


强迫型人格障碍


特点过分追求完美和秩序,固执己见,无法适应随机的变化,因为他坚持规则、细节和计划。

像印象这样的人经常想太多,非常关心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一旦觉得别人在怀疑自己,就会觉得很不安。行为举止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害怕变通,给人的印象是刻板、拘谨、严肃、呆滞。


表演型人格障碍


“剧精”,几乎病态地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经常表现出戏剧性的动作,夸张的表情,不恰当的性暗示。

即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特点也常常“充满戏剧性”,善于捕捉他人的情感线索,迅速“进入角色”,从而使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他们给人的印象是肤浅、轻浮、以自我为中心。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大狂”总是夸大自己的自我价值,有一种背离现实、优于他人的优越感,极度自信却又极度敏感(面对轻微的批评也会受伤)。

像印象这样的人对别人自命不凡,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是多么合格。更糟糕的是,他们缺乏同情心,经常忽视别人的感受。他们经常毫无愧疚地操纵和剥削身边的人,只参与对自己个人目的有利的事务。


边缘型人格障碍


特点在童年时经常有被忽视或虐待的历史,这导致成年后空虚和易怒,极度需要照顾,害怕被抛弃,以及极端的事情,例如威胁某人不要自杀离开他们(大约10%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死于自杀)。

像印象这样的人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行为冲动而鲁莽,有时会有攻击性行为,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也不稳定。他们渴望亲密,但他们强烈而不稳定的情感反应往往会疏远他人,导致他们长期孤立


反社会人格障碍


无视他人的权利和感受,不诚实和欺骗通常会干扰他们的人际关系。

像特点这样的人无视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缺乏同情心,难以抑制自己的冲动,经常伤害他人,甚至犯罪。

请注意:请不要轻易替代某些人格障碍。如果需要专业的诊断结果,请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


二、人格障碍的成因


印象

特点

人格障碍患者亲属的人格障碍发生率较高,父母脑电图异常率较高。

印象

人格障碍是特点症(冲动控制和社会意识延迟成熟)的一种表现,通常由感染、中毒、孕期和婴儿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脂质和维生素供应不足)、出生时或婴儿时脑损伤和传染病、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

印象

特点

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与人合作能力差,自我超越能力差。

印象

(一)生物因素

父母离异、无父或被剥夺母爱,没有父亲或缺乏父爱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表现出性格上的胆怯和畏缩。

遗传因素

神经生物学基础让孩子生活在矛盾的束缚中,不知所措,或者孩子踩在父母之间的跷跷板上,形成不诚实的习惯;父母酗酒、吸毒、偷盗、通奸或有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或犯罪记录,这对孩子起了大脑发育成熟延迟作用;父母对子女的(二)心理因素导致逆反心理研究;在性格特质,孩子们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

原生家庭

1)家庭结构缺失

恶劣的生活环境,结交品行障碍的“朋友”,在大多数成员都有不良习惯的社交圈里厮混,往往对人格障碍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2)教养方式不当

不健康的社会风气、拜金主义等不合理现象,以及大量淫秽、凶残内容的小说和影视文化,都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产生对抗、愤怒、抑郁、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发展成人格障碍。


三、人格障碍怎么治?


人格障碍很难彻底改变,但可以通过治疗,尽可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父母教育态度的不一致

一般来说,药物治疗很难改变人格结构,但当出现异常压力和情绪反应时,少量药物治疗仍有帮助。

不良的“示范”作用可以使用少量的抗精神病药;提出过高的要求给了少量碳酸锂或其他情绪稳定剂;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服用了少量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其他抗焦虑药。

(三)社会环境因素

人格障碍者一般不会主动就医,但由于与环境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疼痛或出现情绪性睡眠症状时,往往会“无助地”去医院就诊。

成长环境

辅导员通过与患者的深入接触,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他们改变行为模式,鼓励和加强他们的积极改变。

社会文化

辅导员帮助(一)药物治疗患者,使用角色扮演技术训练社交技能,通过现场模拟帮助患者应对导致异常行为或痛苦情绪的压力情况。

情绪不稳定者

咨询师具有攻击行为者帮助他找出情绪和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原因,从而提高他们承受情绪不适的能力,塑造新的认知模式。

有焦虑表现者

咨询师很少强调病人过去事件的重建,但一种更(二)心理治疗的方式更有启发性。利用移情和反移情的分析,帮助患者理清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效果。 

1、来访者中心疗法

认识个性缺陷技术可以用来帮助病人“放松”。


四、如何预防人格障碍?


2、行为疗法

家长、幼儿园、学校教师和其他相关社会成员应当对子女进行及时、良好的教育,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行为。

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矫正不良习惯

3、认知疗法创造了良好的交流和语言表达氛围,保持情感和情感交流,更好地表达内心或真实的困难和不快,关注和尊重个人感受。

第2个回答  2019-09-28

十大危险人格都是反社会人格、缺陷人格、犯罪人格、自恋型人格、情绪不稳定型人格、权术主义人格,偏执型人格,冲动型人格,分裂型人格,边缘型人格。

1、自恋型人格

自恋,顾名思义就是自己非常的爱恋自己,它不同于自信。自恋的人有一种夸大表现的欲望,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不会去在意他人的感受,自视过高,认为自己优越于他人,认为他人是卑微的,就该屈服于他,恨不得将全世界都踩在脚底下,但实际上却能力平平,没有一点作为。

2、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它是天生的,据调查患病率在发达国家为4.3%-9.4%,他们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体会过羞耻感和自责感,从来不忠实于任何一个人,即使是父母也一样。

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总是给人冷酷无情的感觉,缺乏羞愧感,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以违反社会规范为乐,经常的违反乱纪。他们孤独冷漠,不追求积极向上,也没有固定的生活方式,总是过度的放任自己。

3、偏执型人格

偏执型人格也可以称作是妄想型人格,这类人多敏感、多疑、固执。总是将一些不合理或者想象的东西合理化,或者被一些念头占据整个大脑。最危险的就是他们在心理上总是产生一些非理性的恐惧,总是怀疑周围人会害他们,但其实这些偏执的恐惧,都是来自他们的内心。


犯罪心理学家表明,大多数犯罪的人都是拥有一些特定的人格,这些特定人格被称作是危险人格。拥有危险人格的人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当中,威胁著我们平静和安详的生活。我们应该能够去识别这些危险人格,让自己和家人远离。

第3个回答  2019-09-28

分别是反社会人格、缺陷人格、犯罪人格、自恋型人格、情绪不稳定型人格、权术主义人格等等。

1、自恋,顾名思义就是自己非常的爱恋自己,它不同于自信。自恋的人有一种夸大表现的欲望,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不会去在意他人的感受,

自视过高,认为自己优越于他人,认为他人是卑微的,就该屈服于他,恨不得将全世界都踩在脚底下,但实际上却能力平平,没有一点作为。

2、偏执型人格也可以称作是妄想型人格,这类人多敏感、多疑、固执。总是将一些不合理或者想象的东西合理化,或者被一些念头占据整个大脑。最危险的就是他们在心理上总是产生一些非理性的恐惧,总是怀疑周围人会害他们,但其实这些偏执的恐惧,都是来自他们的内心。

3、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总是给人冷酷无情的感觉,缺乏羞愧感,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以违反社会规范为乐,经常的违反乱纪。他们孤独冷漠,不追求积极向上,也没有固定的生活方式,总是过度的放任自己。

4、冲动型人格也可以叫作暴发型人格,这类人会突然的情绪爆发并且表现的非常强烈,自控能力较差,控住不住自己的情绪,常常会出现冲动性的行为,并且具有攻击性,所以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古人说:有的死重于泰山,有的死轻于鸿毛。婚外恋猝死真的很丑啊!资料显示,在日本的184名男子性猝死者调查中,有106名为婚外情者。为什么性猝死对婚外恋情有独钟呢?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无不受到社会道德、伦理、法律等等的制约,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正因为如此,凡是有婚外恋的人,在与情人邪淫时,并非心安理得,心情常常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怕被人发现受到嘲弄,

怕自己的不正当行为受到社会和家庭的谴责,怕取得的功名毁于一旦,怕家庭破裂、妻离子散……种种“怕”字而产生过度的精神紧张、焦虑、惊恐等不良的情绪可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平衡失调,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如本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颅内动脉瘤等,此时则最易诱发心律失常、脑出血、脑动脉瘤爆炸而导致性猝死。

第4个回答  2020-11-10
01
抑郁、悲观、永远无法快乐,
我怎么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讲过一个咨询者的故事,以下是女孩的自述:

我发现近期想要结束生命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了。

我知道这不对,但我忍不住,短时间内我成不了让妈妈骄傲的样子。

我认同妈妈说过的,我让她很丢人。

别人都好棒我怎么就这么丢脸呢,我活在自己喜欢的城市,做着喜欢的工作,有了很爱的人,但我常常有负罪感,妈妈不开心的时候我怎么敢开心?

我好想快乐一些,可是我总是被迫不快乐,我想做喜欢的事就简单地活着,可家人告诉我我不可以,所以我只是苟且地活着。

在她心里,好像住了一个永远无法感知快乐的“失乐者”,在蚕食体内所有积极、向上的东西。

于是,她不断地攻击自己,贬低、轻视、厌恶自己。

慢慢的,她对周围的人和事感觉越来越悲观,甚至产生了自杀倾向。

不难发现,她的消极情绪,很大部分源于严苛的家庭教育和冷漠的家庭关系,长年的打击和压抑,让她的抑郁情绪日益加重,久而久之,形成了“抑郁型人格”。

心理学上把因为人格问题,对自己、他人或社会产生重复威胁或危害的人格心理现象,称为潜藏在我们内心的“危险人格画像”,抑郁型人格就是代表之一。

现实生活中,人人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危险人格画像”,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包括自己,总在不知不觉中受这幅潜在画像的操控:

不管员工死活,只关心自己利益的老板→冷漠型人格,即“冷血者”
表面友好,背地里算计你的同事→权术型人格,即“操纵者”
一天查岗800回,没来由怀疑你出轨的恋人→妄想型人格,即“肇事者”

如果对内心的危险人格画像毫无觉察,不仅自己会受伤,还会连累身边的人,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

02
你被体内哪个“画像”操纵
就会拥有怎样的命运

知乎上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每次谈恋爱,都会频繁问男友:爱我么,爱什么,有多爱,我和xx比更爱谁,为什么不是最爱,最爱是什么,会爱多久。诸如此类,颠来倒去每天都问。

刚开始的时候,男友还会觉得可爱、情趣、小作怡情。但过了3个月以后,开始觉得受不了。谈过的七八次恋爱,都在一年以内无疾而终。

她像一颗沙漠里的树,一直渴求爱,给予多少爱都会吸收掉,然后说不够不够,还有没有,最后再挤出一点点,吸空后还会一直抱怨说,没有了么,就这么点么,才这么一点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