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窑文化古镇

如题所述

瓶窑,古时称为亭市,其名源于镇北小山,因其山下的村落而得名。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当地人曾以制作大瓮著名,今人又称其为浙瓮。宋代时,亭市山南麓兴起陶窑,因制陶业而得名“窑山”,瓶窑之名由此而来。然而,考古发现显示,镇西毛园岭村和长命村的古陶窑遗址,以及镇南的马金口和鸽宝山遗址,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这表明瓶窑的制陶业自汉代以来就十分兴盛,历经晋、唐、宋、明等朝代。


明朝万历年间,湖州人朱国桢,一位进士和大学士,曾在《瓶窑重建真寂禅院记》中描述了当时的风貌,称瓶窑民风淳朴,除了农桑,陶器制作是主要产业,市集与陶窑相望,密如鳞次栉比。民间流传的《三十六码头》小曲中,还有“瓶窑出的好乌甏”的唱词,体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瓶窑镇内,反山、汇观山、莫角山、吴家埠等地发现了距今4700-5000年的良渚文化遗址,揭示了古代文明的繁荣痕迹。


镇西的彭公岭曾是防弓岭,传说与防风古国有关。瓶窑古镇以其江南传统的布局吸引人,小桥流水、造型各异的桥梁,以及名为“十八弄”的蜿蜒弄堂,穿插着十八古井和古窑,充满了历史韵味。南郊的摩崖石窟和北湖草荡等古迹更是引人注目。元代的摩崖造像,分布在瓶窑南山东南山腰,高大且端庄,是研究中国佛教与道教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北湖滞洪区,古时名为天荒荡或仇山草荡,有着11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扩展资料

瓶窑镇位于杭州市北郊,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个重要城镇,距市中心18公里,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新老104国道、宣杭铁路、东苕溪穿境而过,素有“文化之邦、天府之地、鱼米之乡”及“北秀明珠”的美誉,是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核心区,也是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中华第一城”遗址所在地。瓶窑镇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总人口5.51万,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1997年被列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确定为浙江省中心城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