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经济的覆盖领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作为高科技前沿,太空经济与科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与传统产业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是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的“发动机”,将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美国、欧洲和国内统计分析专家采用不同模型和方法,对航天产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过多项研究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各国政府在航天领域的投入产出比为1∶7至1∶14不等,显示了航天投入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带动作用。我国载人航天的直接效益、带动效益和辐射效益也已达到了数百亿元的规模。
首先,拉动基础产业。航天技术、有效载荷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需要机械、电子、材料、能源、通讯、信息等产业发展的支持,通过技术发展的“需求效应”,对上述行业形成强烈有效的激励和带动作用。例如,中国近年来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而从产业配套的角度,航天制造业可以直接拉动元器件及分系统、原材料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其次,带动应用产业。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将不断促进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数字地球等相关产业以及信息产业发展。而卫星导航定位(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和卫星通信之间的融合(3S+C),网络GPS个性化移动信息等,多种组合和形态,将为卫星应用打开一个个崭新的领域。
再次,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发展航天应用产业,不断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升级改造,使其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同时,航天发展过程中,大量独有的设计、生产、试验等核心技术与能力,通过成果转移的方式,广泛而迅速地在其他技术领域获得推广和拓展应用,直接带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如太阳能技术、环保脱硫技术等,有助于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 最后,促进基础科学、支撑空间科学。航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应用数学、微重力科学、微电子学、信息学、材料学等许多基础科学的发展;太空平台的应用,则使人类突破了地球表面的障碍,直接进入空间或通过各种空间探测器获取资料、信息,为人类对宇宙空间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与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对空间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此外,在航天产业链延伸过程中,通过与各产业尤其是当代电子、信息、生物、能源和材料等高技术产业的相互交叉、融合和集成,不断衍生新型技术与知识产业,并促进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的繁衍,如卫星气象学、卫星海洋学、卫星测绘学等。 由此可见,航天技术具有覆盖面广、辐射型与带动性极强的特点,在自身迅猛发展的同时,对当代整个科学技术结构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牵引和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航天技术日益成熟,其应用范围几乎遍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太空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主要的竞争体现在经济方面,而“太空经济”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增长点。2006年全球航天预算与收入达到2197亿美元,比2005年的1863.1亿美元增长18.3%。20世纪末,卫星应用的范围几乎遍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宇宙——太空和外太空,可以完成许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情,解决许多地球上解决不了的难题。太空经济,以太空产业为核心,同时还包括未来无限巨大的外太空产业,将使我们真正突破空间的限制,突破地球资源的限制,开拓出新的国防疆域和经济疆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