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问题

1.古代文言文中“走、趋、奔、行”按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是 (解释一下)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鲁迅称之为“ , ”
作者是 。他因为替投降匈奴的 辩护,触怒了 ,被下狱并遭受了 。
《史记》由 、 、 、 、
五个部分组成,叙述了上起 下至 间3000年的历史。计130篇。其中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主体。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和传记体文学的先例。
3、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的唐代文学家是 。
4、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王孟”指的是 、 。
5、以下对联,分别歌颂的是哪几位名人?
①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②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乘丹心照古今。
③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④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跟以下成语有关的人物和故事
①世外桃源 ②一鼓作气 ③鸿鹄之志 ④温故知新
⑤韦编三绝 ⑥入木三分 ⑦觥筹交错 ⑧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1.趋,奔,走,行
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汉武帝,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五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
3.韩愈
4.王维 孟浩然
5.杜甫 文天祥 蒲松龄 诸葛亮
6.世外桃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举世闻名,不知迷倒了多少人,并成了美好生活的代名词。这个“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桃花源”如今却已是人尽皆知著名景点。

如今的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境内,南倚巍巍武陵,北临滔滔沅水,居衡山、君山、岳麓山、张家界、猛洞河诸风景名胜中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桃花源得以吞洞庭湖色,纳湘西灵秀,沐五溪奇照,揽武陵风光。集山川胜状和诗情画意于一体,熔寓言典故与乡风民俗于一炉。桃花山、桃源山、秦人村、桃仙岭等四大景观。山峦、岩体、水体、河洲、洞穴、峡谷、天象、生物8类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内部景界幽奥秀美,外部景界雄浑壮阔。千百年来,桃花源碱集文人墨客,忙煞古今游人,陶渊明、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都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

一鼓作气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
“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的故事。
做任何事情,趁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把进攻的目标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气和力量逐渐衰退而尽,就叫“再衰三竭”。

鸿鹄之志
典故
典故
《吕氏春秋·士容》认为公正、坚韧等品质是国士(国中的杰出人物)的特征。齐国有一个善于相狗的人,他的邻居托他买一条能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买到了,他告诉邻居说:"这是一条优良的狗。"邻居养了几年,可是狗不捉老鼠,邻居把这个情况告诉给相狗人。相狗人说:"这条良狗,它的志向在于驰骋原野,捕捉獐麋豕鹿而不在老鼠,如果偏要它捉老鼠,需要栓着它的后腿。"邻居照办了,绑住狗的后腿,狗就真的乖乖地逮老鼠了。骥骜(良马名)和鸿鹄的志向可以同人的意志构通,全在一个"诚"字。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不通过语言就可互相明白。

据《史记·卷四十八》记载,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给别人当雇工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到田埂上歇息,心中愤愤不平好大一会儿,对同伴说:"如果将来富贵了,我们不要相忘。"同伴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耕地,怎么能发达呢?"陈涉仰天长叹道:"唉!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鸿鹄之志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拼音: hóng hú zhī zhì
出处
《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温故知新
孔子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过去所学的知识,能有新收获,新发现,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韦编三绝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

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

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来源《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示例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入木三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笔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这个成语来源于唐.张怀瑶《书断》,晋帝祭北郊,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摹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觥筹交错
欧阳修
“觥筹交错”这句成语,是形容聚饮喧杂的情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就有这么一句。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自号醉翁。他在任“滁州太守”的时候,常到滁州西南郊琅琊山的酿泉去游玩。酿泉上面有个亭子,他给它题名为“醉翁亭”。他和宾客们常在这亭子里饮酒欢聚,并且写了一篇有名的《醉翁亭记》。(参看“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描写宾客们游宴的欢乐情景道:“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觥,酒杯;筹,酒筹,就是行令用的酒牌之类的东西。“觥筹交错”,是说举杯的举杯、行令的行令,非常热闹。描写酒席上酣醉如狂的人们,常用这类成语,和“杯盘狼藉”的意思相仿。(参看“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 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故事: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 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同抵抗曹操。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性优势。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两人不谋而合,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
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这时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
军发起火攻。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实现,急得口吐鲜血,病倒在床上,名医、良药都治不好他的病。这时诸葛亮去探望周瑜,问他为何得病。周瑜不愿说出实情,就说:“人有旦夕祸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
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怎能预料到呢?”周瑜听到诣葛亮话中有话,非常惊讶,就问有没有治病的良药。诸葛亮说:“我有个药方,保证治好您的病。”说完,写了16个字,递给周瑜。这16个字是: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便请教破敌之策。谙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就对周瑜说:“我有呼风唤而的法术,借结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你看怎样?”周瑜高兴他说:
“不要说三天三夜,只一夜东南大风,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马上进兵。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然后登坛烧香,口中念念有词,装做呼风唤雨的样子。
半夜三更,忽听风响旗动,周瑜急忙走出军帐观看,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
周瑜部将黄盖,率领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驶,当火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一声令下,士兵们顺风放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把曹营的战船烧个一千二净,岸上的营寨也被烧着,兵马损失不计其数。在烟火弥漫中,曹操仓皇逃命,从小道退回许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30
1.古代文言文中“走、趋、奔、行”按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是 (解释一下)
依次是:行、趋、走、奔、
在古代言中,行:行走; 趋小步快走; 走:跑; 奔:快跑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 通史,鲁迅称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作者是 司马迁 。他因为替投降匈奴的 李陵 辩护,触怒了汉武帝 ,被下狱并遭受了宫刑 。 《史记》由 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五个部分组成,叙述了上起 黄帝下至汉武帝 间3000年的历史。计130篇。其中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主体。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和传记体文学的先例。
3、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的唐代文学家是韩愈 。
4、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王孟”指的是 王维、孟浩然 。
5、以下对联,分别歌颂的是哪几位名人?
①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②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乘丹心照古今。 文天祥
③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薄松龄
④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

6跟以下成语有关的人物和故事
①世外桃源
出自 《桃花源记》
人物 陶渊明
http://www.cctv.com/program/dssgsw/20030617/101091.shtml
②一鼓作气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人物 曹刿
http://baike.baidu.com/view/36130.htm
③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
人物 陈涉
http://www.nngk-jy.com/cn/ArticleShow.asp?ArticleID=177
④温故知新
出自 《论语》
人物 孔子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71674.html
⑤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人物 孔子
http://blog.wxedu.net/user1/76/archives/2004/376.html
⑥入木三分
出自 《书断·王羲之》
人物 王羲之
http://baike.baidu.com/view/45421.htm
⑦觥筹交错
出自《醉翁亭记》
人物 欧阳修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074963.html
⑧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
人物 诸葛亮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63730.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1-29
1.趋行走奔
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 后面有些还请查资料~记忆模糊了 由本纪\世家\表\书\列传
春秋 两汉
3.
4.王维\孟浩然
5.李商隐
6.文天祥
7.蒲松龄
8.诸葛亮

9(6) 1柳宗元
2项羽
3
4<论语>孔丘
5吕不韦
6书法
7欧阳修
8赤壁之战

BY INK
第3个回答  2007-01-29
1、趋行走奔(这个我不太确定)
行 :行走 趋:小步快走 走:跑 奔:快跑
2、纪传体通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 李陵 汉武帝 宫刑
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上起黄帝下至武帝
3、这句话是苏轼对韩愈的赞誉
4、王维 孟浩然
5、杜甫 文天祥 蒲松龄 诸葛亮
6、桃渊明 曹刿 陈涉 孔子 孔子 王羲之 欧阳修
诸葛亮
第4个回答  2007-01-30
1.行,趋,走,奔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作者是司马迁 。他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 辩护,触怒了汉武帝 ,被下狱并遭受了 。
《史记》由 本纪,世家、列传 、书 、表 五部分
3.韩愈
4.王维 孟浩然
5.杜甫 文天祥 蒲松龄 诸葛亮
6①世外桃源-陶渊明
②一鼓作气-曹刿
③鸿鹄之志-陈胜
④温故知新-孔子
⑤韦编三绝 -孔子
⑥入木三分-王羲之
⑦觥筹交错-欧阳修
⑧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诸葛亮,周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