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文化意识

如题所述

试谈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引言
  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1983)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其中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 (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例如“爱人”这个词如果不懂它的特定含义,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的时候就可能被误解为英语里的“lover”即情人的意思。可见,词语的褒贬不同会给理解和交际带来很大的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词语用法时,要向学生说明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词的字母意义,而且要知道它的褒、贬意义,避免在使用上犯错误,这就是结合词语丰富文化内涵。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与词语有关的文化;与篇章有关的文化;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1.教师需要有“文化意识”培养的理念;
  目前,部分教师难以理清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不能很好地开展文化意识教学,甚至根本不重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把英语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当作教学的全部内容,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英语水平难以获得显著地提高。尤其是以中考为中心的功利教学下,大部分教师都将精力用于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上,即使在课堂中开展了文化意识教学,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多拿几分而已。
  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如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龙费尔德结构注意语言学理论等,都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教学,将文化和语言割裂开来,认为语言形式和语言教学技能是语言教学的中心。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水平。虽然初中英语教材日益重视文化因素的加入,部分课文介绍了了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内容,但是,部分老师没能够有效的利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文化意识培养作用,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赶进度,往往将教材中task部分省去。  
2.学生没有正规的系统的渠道来理解西方文化; 
  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材、杂志、网络和电视等间接途径,很少有学生亲自到西方国家或是和西方人交往而直接感受西方文化,从而使得学生的西方文化知识大多是间接经验,被动的信息接受方式,使得学生文化知识获取的主动性降低,导致文化知识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过于零散。与此同时,来自间接经验的文化知识,使得学生难以充分理解西方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过于重视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中蕴含的社会文化规则和文化内涵,导致难以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这是由于词语概念意义容易掌握,而词语的文化内涵与外延较难掌握,从而导致学生常常不能恰当、准确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语言交流的意图,难以运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1。教师需强化文化意识培养的观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文化意识培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就应当加强教师文化意识培养能力。首先,认清英语教学和文化意识培养的关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当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引导学会自觉地运用文化对比与语言对比掌握中西方文化间的异同。其次,提高引导学生分析、把握文化差异问题与文化冲突问题,将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为了更好地将文化意识培养渗透到英语的语音、词汇与句子等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当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隐含在英语语言结构之中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养成。 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实际语言水平,将文化意识教学内容进行有序排列。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承载的文化意识培养内容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将教材中蕴涵、注释的文化信息整合起来。例如,在初二教材中涉及到“Food and Drink”, “Buying and Selling”等与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应当有意的将相关的文化知识引入到课堂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把握文化意识培养的量与度。
  2. 激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
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了解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间的区别是学生误用、错用英语的重要原因。中英文化差异大量存在于在人们的交流与交谈中,如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为此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文化比较,帮助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比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七年级第一册有关“Birthday“这一单元时,我借这个话题告诉学生: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没什么”以示礼貌,而西方人则比较直率,常常会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特别是英国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英国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会当面打开礼物加于称赞,所以在教学present(礼物)这一单词时,我会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的现象,并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用所学英语开展交际活动,进行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交际片段对比让学生在生动真实的语境中将这个特殊的方式牢记心间。如:“今天是你的生日,你的衣服真漂亮!”“哪里哪里。”“这是为你准备的生日礼物,请收下。”“不用这么客气。”“Today is your birthday. You are so beautiful.” “Thank you!” “Here is your present!” “Oh, what’s this? ” “Oh. It’s a pen. Thank you!”
3.设计英语活动,体验文化差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  例如在教学 《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一课中,我结合他们已有了近三年英语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国四个节日的时候,我设计了“以旧带新”的环节,用“Happy New Year”与“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两首歌曲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再通过多媒体出示一系列以往所接触过的中西方节日的图片,如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Halloween, Thanksgiving Day, Flag Day and so on.并请个别学生对这些节日进行简单的一句话介绍,如此很自然地将旧知识渗透进新知识的教学中。然后我又采取中西对比的方式进行板书,学生在板书的提示下对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节日进行更进一步的比较。如
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Lantern Festival        Halloween
Dragon Boat Festival    Thanksgiving Day
Mid-Autumn Festival 
最后我设计了Say you say me的环节,由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用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来猜测好友最爱的节日,好友可用与图片相关的短句或者通过相应动作表情来提示,但不许出现该节日的英语说法,进行交流。这是一个拓展性的活动,其目的是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新知识进行口语交流,使学生能主动表达自己,学会正确地谈论中西方文化,让英语课堂真正生活化。
  学生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文化意识养成的积极性。语言的应用和跨文化交流是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提升学生文化意识养成的兴趣。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是文化意识培养的基础,教师围绕着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这个中心,指导学生牢牢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通过语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语言知识中蕴含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知识,加强英语运用和跨文化交际的引导,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的渴望。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意识的养成是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关键。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地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文化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彭琴仙. 2008.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小学教学设计, (10)4--6
2. 教育部.2001.日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潘洞庭.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外语学刊.2007(6)
4. 王美渝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