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题所述

一 方向指引、开启思维
  面对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思维,使其不过于松散,以致于偏离主题,要随时对学生所思考以及回答的问题引导方向,及时地给予点拨、指导和启发,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并能沿着教师要求的目标和方向不断深入。教师对问题事先应准备好一个明确的答案,并预测学生可能有几种回答,怎样给予引导评价。如在讲授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时,打破教材内容顺序讨论思考题:(1)为什么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我国现阶段各方面发展状况如何?举例说明。让学生边看书,边查资料,边讨论,各抒己见。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紧紧围绕着问题,对节外生枝、离题较远的回答,教师要定向引导、及时点拨,诱发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 具体问题、引导分析
  面对具体问题,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品中有许多需要联系当前社会问题,从政治的理论高度思考,做到学有所用。结合时事,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分析问题的积极性。时事的分析探究会大大引发学生探究思想品德的一些问题,能较直接地引发学生对思品课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思品课内容的现实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思品理论知识的价值。致使他们会更加积极的学习思品的理论知识,并且会积极的将这些知识用于指导实践。
  三 巧妙迁移、触类旁通
  在思品课堂上,学生面对问题有时是头脑一片空白,不知从何谈起;即使是回答了也是所答非所问,有些问题回答的不全面,观点见解也不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应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运用恰当方法巧妙迁移、触类旁通的能力。教师可以由错误答案分析到问题的实质,使学生明白所错之处在哪,进而学会迁移分析,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在学习“违背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基础上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合同”时,可联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合同有效性发生纠纷的案例,让学生以“法官”的身份来处理,或让学生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来明白道理、培养问题意识。在把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联系迁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也活用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兴趣。
  四 聚焦统摄、整理思维
  思品教学中,有许多需要归纳整理的材料和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整理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从材料中筛选,在众多的、杂乱零碎的信息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的整理过程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能把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材料分离出来,这样聚焦统摄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在矛盾中寻求正确的答案,在繁杂中归纳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思维发散的结果,使我们获得各式各样的信息。聚焦统摄的方法是分析、整理、利用一系列信息,使它们最终成为我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尤其要加强聚焦统摄思维的训练,不断加深学生思维的深度、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
  五 暗示提醒、思维顺畅
  思品教学中,学生难免对一些问题难以分析、解释和辨别。但教师不能顺其自然,学生说不出时,教师要予以暗示提醒。可以用直观手段进行提示,比如用鼓励的眼神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或用疑问的语气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也可用恰当的手势表达教师的肯定,还可用恰当的比喻,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创新。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经过学生努力思考后才能解答的,是学生努力地“跳一跳”的过程。这既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又是教师启发导答的过程。导答得法,富有艺术性,就会事半功倍。鼓励对方跟自己辩论、探讨,在争论中得到正确结论。
  总之,只有将学生关注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会使课堂教学真正具有生命力,才会使得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益不断递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