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伍子胥与渔夫的原文和译文

如题所述

  《史记》中《伍子胥列传》记载如下:

  楚人伍子胥,因父亲被卷入王室政治斗争而大祸降临,独身逃出,父兄被楚王杀害。吴子胥先后到宋国、郑国,不得安宁,一直被追杀,这时就想去吴国,但路上要经过危险的昭关。他如何化险为夷,安全过了昭关呢?

  原文:
  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於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

  与渔夫有关系的一段译文:
  到了昭关,昭关守卫想要抓他。伍子胥便与楚胜(楚国太子逃亡在外,被杀死,这个是太子的儿子,和伍子胥一起逃)抛下随身物品,只身跑着逃走,(但是)几乎不能(甩开追兵)逃脱。追兵一直在后边。到了江边。这时江边有一个渔翁坐在船上,他知道伍子胥的危急情况,就用船把伍子胥渡过了江。伍子胥过了江以后,解下腰间的佩剑(想送给那个渔翁),说:“这把剑值一百金,我把它送给您老人家。”渔翁说:“楚国下发的告示上说:抓到伍子胥的人,将被赏赐五万石粟,封授有手拿珪的权利的爵位,(那些赏赐我都不要,哪会要)仅仅值一百金的一把剑呢!”(这个渔翁)不接受(伍子胥的佩剑)。

  兄弟,找原文,一句一句翻译,费老劲了,希望你能满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16
《史记》中《伍子胥列传》记载如下:

楚人伍子胥,因父亲被卷入王室政治斗争而大祸降临,独身逃出,父兄被楚王杀害。吴子胥先后到宋国、郑国,不得安宁,一直被追杀,这时就想去吴国,但路上要经过危险的昭关。他如何化险为夷,安全过了昭关呢?

原文:
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於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

与渔夫有关系的一段译文:
到了昭关,昭关守卫想要抓他。伍子胥便与楚胜(楚国太子逃亡在外,被杀死,这个是太子的儿子,和伍子胥一起逃)抛下随身物品,只身跑着逃走,(但是)几乎不能(甩开追兵)逃脱。追兵一直在后边。到了江边。这时江边有一个渔翁坐在船上,他知道伍子胥的危急情况,就用船把伍子胥渡过了江。伍子胥过了江以后,解下腰间的佩剑(想送给那个渔翁),说:“这把剑值一百金,我把它送给您老人家。”渔翁说:“楚国下发的告示上说:抓到伍子胥的人,将被赏赐五万石粟,封授有手拿珪的权利的爵位,(那些赏赐我都不要,哪会要)仅仅值一百金的一把剑呢!”(这个渔翁)不接受(伍子胥的佩剑)。
第2个回答  2010-11-16
是不是渔夫重诺轻生,跳下水那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