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分析下《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中背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 重金悬赏啊!!

谢谢谢谢!!!
不要复制粘贴!

不用对比起来写!谢谢,我加分了!

我只能说这两个人很像,同为浙江人,生在18世纪末的清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896,1898),长在新思想萌发的时期,死于新中国成丅立前夕(1945,1948)。

两人均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学习旧式私塾,中学进入西式学校。后均曾经均出国学习,又海归回家,时不时拿起笔杆子夹枪带棒的抨击现实。两人少年时均经常参加过爱国游丅 行示丅威,后来又以不同的形式用一腔热血书写人生,两人的写作风格都相对浪漫,比较完美主义,只不过朱自清的浪漫比较腼腆朴实,郁达夫的比较风流倜傥。

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因为国丅民党当时的跨 省,所以他已经四处躲藏了5-6年时间。这段时间,他从感觉委屈,压抑,愤怒,热血那些非常激荡的情绪中平和了不少,就是所谓的淡定了,人到中年,已经3次结婚的郁达夫淡定了,感慨了,淡定中透着一丝无奈。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从1925年到1931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讲师,清华么,那个时代愤青居多,耳濡目染。写文时,又正值“四·一二”反丅革命事变,朱自清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当听说政府向普通市民和游丅 行队伍举起了枪口,他毫无办法,只能默默的纠结和抑郁。怀着这种心情,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所以这两篇文章都是有感实 政,隐含的情绪都很多,寓情于景,无奈的成分居多,夜中之月,秋中之色,希望虽有但已经很弱了。人到中年,对于两个曾经浪漫而开朗的年轻人,发展到这一步还真是杯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14
《荷塘月色》写景状物精彩,意境优美,语言富有韵味。《故都的秋》也写景状物,但更有感染力的是文中浓郁的情味,作者的襟怀、志趣、性格洋溢在字里行间。《囚绿记》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写出了景物的“灵性”。《瓦尔登湖》写景之精彩,情味之浓厚,思想之深刻。

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精美,情味浓厚。尽管各篇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含蓄,有的直率,但都情景交融。二是意蕴深。这些课文不仅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尽管各类散文都讲究语言美,但写景状物散文对语言美的要求更高,这些散文将语言美发挥到了很高的境界。
第2个回答  2010-11-14
  《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值“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另有同名菜品。
  故都的秋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密勒士评选》曾评出当时中国文坛最具知名度的五位作家,郁达夫位列其中。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出版家,并且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同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现代文学和出版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在小说和散文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个人生活的轨迹,也深深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

  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则侧重于表现自我,带有较浓重的主观色彩,既有表现对旧社会的抗争与愤激的直抒胸臆,也有坦率的自我暴露、病态的心理描写、悒郁感伤的心灵倾诉,形成感情意味浓厚的浪漫主义倾向。
  写作背景
  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的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 作者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53597.html?wtp=tt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10-17
写作背景简介
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象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象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第4个回答  2010-12-04
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