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和朱祁镇为什么差那么多呢?

如题所述

与朱瞻基相比,作为儿子的朱祁镇则明显逊色了不少。作为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杀死忠臣于谦的行凶者,朱祁镇一直都是一个被诟病的皇帝。同样都是皇子出身,为何朱瞻基和朱祁镇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

 

教育环境有所差别,影响整个人生

虽然都是皇子,但是朱瞻基和朱祁镇从小接受过的教育环境还是有些不同的。根据《明史》记载,朱瞻基的母亲张氏是太子妃,为太子朱高炽的正妻,也就是说朱瞻基是嫡子。而朱祁镇的母亲究竟是谁,史书一直对此有争议,有人认为朱祁镇的生母就是孙太后,也有人认为朱祁镇生母只是一个普通宫女。

不过,有一点还是不用质疑的,朱祁镇本人一开始是庶子。即便其母是孙氏,也不能改变其原本的庶子身份。因为孙太后入宫时最早是太孙嫔,即便儿子朱祁镇被册为太子,她还是做了一段时间贵妃。皇家一般都是更侧重嫡子的,这样的环境导致朱瞻基快死了,太子朱祁镇才出阁读书。这其中不但存在着不小的教育缺失,更让朱祁镇在幼年缺少了该有的尊重和关爱。

 

而作为嫡太子的朱瞻基就不同了,对于他,祖父朱棣可是非常上心。朱棣不但每次出征巡游都带着朱瞻基,还命令学士胡广等人给朱瞻基讲解儒家经典和史籍。简单来说,朱瞻基还在做皇太孙的时候就接受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皇室教育,更是受到了整个皇室亲属和家庭的关心关爱,这是朱祁镇所不能比较的。

一个是爷爷的万般宠爱和家庭教育环绕的朱瞻基,一个是庶出的朱祁镇,就算拿到别的朝代来说,这两个人的人生轨迹自然会变的不同,甚至后者也会在长期压抑和不被尊重的成长后,变得叛逆、特立独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虽然同样都是皇室子弟,但是朱瞻基和朱祁镇的生活环境太不一样了。根据明朝史料记载,朱瞻基之父朱高炽因为不得朱棣喜爱,常常遭到小人诬害,连朱棣身边的宦官黄俨都敢伙同朱高燧陷害他,可见东宫的处境有多危险。在这样的环境下,朱瞻基只能经常和朱棣搞好关系,利用自己的优秀和祖孙情怀来一次次拯救父亲。《明史》有言,朱高炽能够在做太子的时候,一次次化险为夷,其中少不了朱瞻基的功劳。面对着二叔朱高煦和三叔朱高燧的攻势,朱瞻基不得不变得优秀起来,还没有成年就与祖父朱棣留守北京,虽然凉薄的紫禁城让他过早地失去了快乐,但也过早地学会了人情世故和君臣之道。

相比较而言,朱祁镇明显顺利多了。朱祁镇被封太子时,来自汉王朱高煦的危机已经解除,其母孙氏是深受朱瞻基宠爱的贵妃,其对手朱祁钰还是一个乳臭小儿。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朱祁镇在宫中几乎是没有对手,拥有父皇和母亲双重的疼爱。这样一帆风顺的环境,让朱祁镇很难产生强烈的上进心,缺乏历练和干劲,对如何做好皇帝这个问题恐怕都没有仔细想过。

 

年纪大小,影响心智

同为皇帝,朱瞻基亲征兀良哈,能够创下亲自射杀三个敌军的佳话,而朱祁镇讨瓦剌却只能留下土木堡之变的耻辱,除了朱瞻基曾经跟随朱棣征讨别地之外,还因为两人心智迥然不同。

纵观朱瞻基与朱祁镇一生,我们不难发现,朱瞻基更加有主见,面对重臣杨士奇等人可谓是用人不疑。而朱祁镇则更容易被蒙蔽。从听信王振之言征讨到被石亨等人撺掇发起夺门之变、冤杀于谦,朱祁镇一直都是一个被推动者。

 

因为,自小开始,朱瞻基就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历练环境,而朱祁镇不但从小就被父母掌控,就连即位以后,权利都是被太皇太后张氏掌控。虽然太皇太后和三杨为大明出力不少,但这也从另一面压抑了朱祁镇的成长空间。

据《明史》记载,朱瞻基本就智识杰出,手段与能力远非朱祁镇可以相比。再加上朱瞻基登基的时候已经是成年,手段城府自然只能更上一层楼。而朱祁镇登基的时候还是个九岁的孩童,两人的心智见识差距就更大了。九岁孩童饱受宠爱,又骤然登基,很难不被他人冲昏头脑。这样的朱祁镇,身边自然会出现王振、石亨这样的奸人。也正是因为这样,朱祁镇才会屡屡做出错事。

 

总而言之,朱瞻基与朱祁镇这父子二人相差巨大是毋庸置疑的。论教育环境,朱瞻基多年受朱棣所教,耳濡目染为君之道;朱祁镇则是乍然为帝,熟悉做皇帝的时间非常短暂。

论生活环境,朱瞻基身处危机而朱祁镇一帆风顺,蜜罐子里长大的小太子怎么知道如何做好皇帝;论心智见识,朱瞻基成年登基,心智更加成熟。而朱祁镇则是少年登基,本就见识不多的朱祁镇自然更容易受人迷惑,因此,朱祁镇最终落得昏君之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11

朱瞻基和朱祁镇这对父子,在推动明朝历史上起着截然相反的作用,朱瞻基和他的父亲朱高炽开创了“仁宣之治”;朱祁镇则因“土木堡之变”导致明朝由盛转衰,甚至差点亡国。俗话说:“虎父无犬子”,那么这对皇帝父子怎么会相差那么多呢?一起来唠唠其中缘由。

所受教育不一

据《明史》记载,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瞻基出生的前一晚,还是燕王的朱棣梦见父亲赐给自己一个象征权力的大圭,并嘱咐道:"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梦醒之后,朱棣听说自己的孙子出生,顿感二者之间或有关联。果然,见到刚刚出生的朱瞻后,朱棣大喜道:"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所以,朱棣很喜欢这个孙子,并用心栽培。出生就带有神秘色彩的朱瞻基不负众望,从小热爱读书,刻苦学习。永乐九年(1411),13岁的朱瞻基被朱棣封为皇太孙,16岁时,朱棣就带着他体察民间疾苦、一同御驾亲征,征途中还挤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所以说,朱瞻基从小就接受了作为接班人的严格教育。

再来看看朱祁镇,他出生于宣德二年,宣德九年,朱瞻基还在和大臣商量,打算第二年春天让朱祁镇出阁读书,结果还没来得及执行,朱瞻基就驾崩了。因此朱祁镇接受正式教育的时候,就已经是皇帝了。教育储君和教育皇帝,那区别太大了,纵观历史,除了张居正,还有敢严格要求皇帝读书学习的老师吗?

从军经验不一

朱家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勇猛的因子,不然,朱祁镇也不会在面对瓦剌大军时,被王振一忽悠就坚持要御驾亲征。朱元璋打天下,朱棣五征漠北获胜,朱高炽在北平保卫战中大败李景隆十万大军,朱瞻基三番两次吊打兀良哈,朱祁镇亲征蒙古瓦剌败北。

朱瞻基还很小的时候,朱棣就为他组建了一支“幼军”,一方面保卫他的安全,另一方面训练他的军事素质。16岁就跟着朱棣一起出征,所以说,朱瞻基的军事才干是朱棣亲自教的,他有着丰富的从军经验。更何况朱瞻基身边还有张辅这样的良将和“三杨”这样的良臣,为他出谋划策,两次御驾亲征都大获全胜。

朱祁镇呢,则是长在深宫之中,压根儿就没见过战场长啥模样,更没有人带着他去实战,但他又偏偏好大喜功,总想效仿先辈们驰骋沙场的壮举,于是,王振一怂恿,他就要御驾亲征。土木堡是他第一次上战场,没经验也不谦虚,不听大明第一将才张辅的建议,反倒对毫无作战经验的宦官王振言听计从。结果被瓦剌军俘虏,给大明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

上位年龄不一

朱瞻基即位时27岁,在祖父朱棣和父亲朱高炽的培养及耳濡目染下,他有着良好的治国理政才能。他关心民间疾苦,从严治军,锐意改革,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一年,但他任用贤臣,在他的治理下,当时的大明朝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史称“仁宣之治”。

而朱祁镇呢,他9岁登基,还只是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孩子,不但三观还没有建立,就连明辨是非都困难,一下子登上皇帝宝座,再有宦官王振的蛊惑,想不长歪都难。

第2个回答  2022-02-22
好好看历史朱祁镇不过是替父背锅,明史无限放大土木堡,实际土木堡压根没有二十万人给瓦剌杀。明史上吹嘘的仁宣之治早在朱瞻基统治下埋藏可土木堡的祸根。明史轻描淡写,但明实录等其他明朝史料大量记载了朱瞻基统治期间,边关武将与周边游牧勾结,洗劫边关,由于勾结者众多,朱瞻基只能法不责众,以批评了事,这反而助长了边关腐败。瓦剌也是在仁宣时期被明朝官员扶持上去的。朱祁镇土木堡之变时,已经是明英宗第四次北伐,前三次没有御驾亲征,连敌人都没找到,全部皆以失败告终。这才有了朱祁镇御驾亲征,又因遭到反对,朱祁镇压根连二十万大军都没集结到就出发了。然后明朝边关充分发挥了通敌作用,瓦剌在哪里明军不知道,朱祁镇在哪里瓦剌一清二楚,为了对付朱祁镇提前半个多月埋伏,前锋被埋伏围歼,才是朱祁镇移师土木堡的原因,土木堡被围后,在朱祁镇营内的内奸又再次发挥作用,瓦剌假装撤走,内奸发动叛乱,瓦剌等明军自相残杀的差不多了再杀了个回马枪。好好看明史,于谦北京城保卫战前首先展开的工作就是抓捕边关和朝中的高层内奸。
第3个回答  2022-02-11
朱瞻基和朱祁镇。都是明朝历史上非常知名的两位皇帝。但是他们的管理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从而也导致了不同的结局。
第4个回答  2022-02-11
这是因为两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两个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两个人的气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后产生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一个非常优秀,一个非常懦弱,两个人的结局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