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被北大挖掘培养4年,赴美留学一去不归,后来怎样?

如题所述

上世纪80年代左右,我国开始破格录取一些天才儿童,提前进入大学深造,后来还引发了一股“神童热”。而其中,有一个叫做田晓菲的女孩,13岁便被北大录取,几年后又留美深造。却在学成时,选择更改国籍留在美国。还嫁给了一个美国老头,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13岁被北大挖掘培养4年,赴美留学一去不归!

1971年,田晓菲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因此,田晓菲小时候就受父母熏陶,开始接触诗歌创作,文字积累越来越多。

在她小学时,就曾出版过诗集。后来又结识圈内名人,获得很多人的称赞。甚至很多当时的知名作家,都与田晓菲素有来往。

田晓菲13岁时,因出版物众多,文学造诣高而被北大发掘。最终,她被破格录取。在北大的学习的那几年,田晓菲依然展示出了惊人的才华。

在她16岁,北大建校90周年时,她为北大创作的《十三岁的际遇》一文,甚至被选入了中学教材。



其中有一句:“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更是被很多学子记在心中,当作勉励自己的标语。

在北大的那几年,田晓菲见到了自己的偶像——海子,还得到了海子的欣赏与夸赞。称她若是能坚持创作下去,一定会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

受到鼓舞的田晓菲,对于诗歌创作这条路,更加充满信心。但三年后,田晓菲得知了海子卧轨自杀的消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打击,还因此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无法接受偶像陨落的田晓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无法创作。对于她来说,海子不仅是自己的偶像,更是亲切鼓励自己,支持自己创作的前辈。



但为何,当初让自己坚持的人,最后反而没有坚持下去呢?田晓菲想不明白。

当她终于从阴霾中走出来后,田晓菲更加重视创作的意义,与表达的内涵。后来,除了进行诗歌创作,田晓菲还译制了不少文学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

20岁时,田晓菲选择赴美留学。1991年,田晓菲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的硕士学位,随后又前往哈佛大学,继续攻读文学博士。

1998年,她成功取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了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博士。然而,当人们以为她会报效祖国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博士,却选择留在了美国。



改国籍嫁给美国老头

这是因为,她在读博期间,遇到了她的导师——欧文。欧文是哈佛大学的一名教授,比田晓菲大了整整25岁。但他和田晓菲很谈得来,两人十分契合。

田晓菲被欧文的温柔体贴打动,在主动表白后,二人谈起了恋爱。最终,田晓菲决定加入美国国籍,和欧文留在美国。1999年,他们走进了婚姻殿堂。

然而,面对田晓菲的选择,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很多人觉得,当时国家大力培养人才,是为了这些高端人才,能够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

面对外界的质疑,田晓菲显得并不在意。从2000年开始,田晓菲受哈佛邀请。留在哈佛担任教授,与自己的丈夫一起研究文学,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诚然,我国像田晓菲一样的出国精英并不少。但仍有很多人选择回国,为祖国建设发光发热。对于这些无条件回报祖国的人,我们应该怀有敬意。至于田晓菲做得对不对,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7
后来还是回国了,因为在美国压力太大,加上受到排挤,最终回国定居和工作了。
第2个回答  2021-01-07
后来他过得非常好,他努力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每年都会去旅旅游散散心,生活得非常开心幸福。
第3个回答  2021-01-03
他后来没有消息了,因为没有信息提及了,很少出现在媒体镜头下,也没有社会媒体发出消息,而且周边消息报道也没有,所以没什么消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