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ies in Metro】(上海)在高架的尽头—愿与你驶过相同的轨道For Line 3(四)

如题所述

在繁华都市的脉络中,上海地铁3号线犹如一条优雅的丝带,穿梭于高架之上,连接着江杨北路与上海南站。全长40.3公里的线路,29个站点(24座高架,4座地面)的布局,它在市中心的高架上独树一帜,沿袭着沪杭铁路和淞沪铁路的痕迹,显得尤为独特。


首站大柏树,原名汶水东路,是路名与区片名交织的罕见之处。站台矗立于广纪路汶水东路口,高架二层的侧式设计,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城市的轮廓。大柏树站南侧的坡道陡峭,而站台低矮,形成鲜明对比;北侧,3号线巧妙地跨过中环线,又与原江湾火车站的革新—创意文化园相映成趣。


沿着3号线的轨迹,江湾镇站如诗如画地坐落在逸仙路场中路,作为高架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早晚高峰的人潮熙攘。它是临时终点站,直到3号线北延段启用,列车在此折返,而站外,丰镇凉城的公交线路繁密,连接着这片未被地铁覆盖的区域。


越过江湾镇,宝山区的大门敞开,3号线与逸仙高架路并肩而行,曾被高架公交分流的客流,随着3号线能力的提升,已逐渐减少。殷高西路站,作为北延段的起点,其狭窄的站台见证了初期的客流冲击,这里与长江南路站、淞滨路站并列为限流重地,但随着18号线的开通,淞滨路站的限流压力减轻。


长江南路站,换乘18号线的交通枢纽,它的存在让无锡的快捷旅程触手可及。这里,早晚高峰的列车密度反映了南北客流的差异,而小交路的折返策略,使得平峰时段的间隔异常拉长,成为上海地铁中最长的区间之一。


淞发路站,一度是3号线的客流尾随者,直到长江南路站分担了淞南镇的乘客。站内只有一个南向出口,而站名的选择,似乎与周边公交站名形成了一种不解之谜。接着,3号线在张华浜站达到高潮,南行列车攀越坡道,仿佛驶过一段过山车般的旅程,但站厅仅有的北向出口,揭示了这个站点独特的周边环境——远离居民区和商业区,乘客稀疏。


每一站,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3号线的风貌与故事。下集预告,我们将继续探索淞滨路站至江杨北路站的精彩篇章,敬请期待。


上海地铁3号线,承载着城市脉动,每一站都是独特的风景线,让我们在未来的旅途中,一同驶过这段高架的浪漫。


更多城市地铁探索,敬请关注:


【Cities in Metro】系列(五):淞滨路站—江杨北路站,高架上的交响乐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