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是怎么划分等级的?

如题所述

濒危物种的等级划分主要基于两种体系:
1. 两级法:
这种方法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分类标准。它综合考虑了物种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资源数量、濒危程度以及是否为中国特有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和论证。
- 级别I:涵盖了中国特产、稀有或濒临绝灭的野生动物。
- 级别II:包括数量稀少、分布范围狭窄、面临绝灭危险的野生动物。
2. 六级法:
该法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其《红皮书》中提出,并在中国的部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得到应用。
- 绝灭(Ex):指在自然状态下已经不存在,但仍有人工饲养或放养的物种,例如麋鹿。
- 国内绝迹(Ex):指在中国境内野生状态下已绝迹,而国外仍有存活的物种,如高鼻羚羊。
- 濒危(E):野生种群数量已降至濒临灭绝或绝迹的临界水平,且威胁因素仍在持续,例如朱鹮、华南虎。
- 易危(V):野生种群数量显著下降,如果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将可能变为"濒危"物种,或因接近"濒危"级别而需要保护,如金猫、云豹。
- 稀有(R):自分类命名以来,记录数量极少的物种,例如沟牙鼯鼠。
- 不足(I):情况不够明确,但有迹象显示可能处于濒危或趋危状态,如普氏原羚世姿、假吸血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