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等级划分标准

如题所述

心理健康,又称为精神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正常状态。对于心理健康的等级划分,以下是详细的说明:
一、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的界定标准在心理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许多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基于各自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在笔者从事临床心理学实践的过程中,综合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提出了一种简明的评估方法。该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个人不感到痛苦: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如一周、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快乐的感觉超过痛苦的感觉。
2. 他人不认为有异常: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不出现与环境不和谐的现象。
3. 社会功能良好:能够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在一般社会环境中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不良状态
不良状态也称为第三状态,是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过渡状态。这是一种常见的亚健康状态,通常由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以及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引起。其特点包括:
1. 持续时间短暂:这种状态通常在一周内可以得到缓解。
2. 损害轻微:对社会功能的影响较小。处于这种状态的人通常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任务,只是愉悦感少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用的词汇。
3. 能够自我调整:大部分处于这种状态的人通过休息、交谈、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方式放松自己,从而改善心理状态。长时间无法缓解的人可能形成相对固定的状态,应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由个人和外界因素导致的心理状态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其特点包括:
1. 不协调性: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生理年龄不符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
2. 针对性:对特定对象(如敏感的事物、人或环境)有强烈的心理反应,而对非特定对象可能表现正常。
3. 损害较大:对社会功能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当事人无法完成某些社会功能。
4. 需要心理医生帮助:大部分心理障碍者无法通过自我调整或非专业人士的帮助解决问题,需要心理医生的指导。
四、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个人和外界因素引起的强烈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身体不适感。这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包括:
1. 强烈的心理反应:可能出现思维判断失误、思维敏捷性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迟钝感、强烈自卑感和痛苦感、精力缺乏、情绪低落、紧张焦虑、行为异常等。
2. 明显的身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各个身体系统功能失调,如消化系统问题、心血管系统问题、内分泌系统问题等。
3. 损害大:患者可能无法或仅能勉强完成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
4. 需要心理医生治疗:患者通常无法通过自我调整或非心理科医生的治疗康复,需要心理医生的综合治疗手段,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