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前提

如题所述

会计核算前提也称会计基本假设,它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会计假设的具体内容,会计界大多数认为有四个,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对象。这些特定对象,可以是一个企业,一个事业单位;可以是独资的、合资的或通过控股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应首先解决为谁核算的问题,这是因为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都是同特定的经济实体,即会计主体相联系的,一切核算工作都是站在特定会计主体立场上进行的。否则,如主体不明确,资产与负债就难以确定,收入和费用也难以衡量,以划清经济责任为准绳而建立的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

会计主体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一定的资金。不论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单位,凡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都必须有一定的资金。

(2)进行独立活动。按规定独立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这种活动的权利包括:①计划权,有权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方针,进行决策,编制并组织执行计划;②财权,根据本单位的资金情况,有权独立使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有权处置本单位的资产,有权支配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一部分盈利;③物权,根据市场物资供应情况,有权选购一部分物资,直接和有关单位签订供销合同;④人权,根据国家劳动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劳动者的地位和物质利益,有劳用工权和人事管理权。

(3)实行独立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和单位财务制度规定,有独立的会计机构,配备专职会计人员或兼职会计人员;在当地银行开设账户,进行往来结算;对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运用会计方法,进行全面、完整、系统的核算;进行月度结算和年度决算,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主体按其活动的内容分为:企业性会计主体,如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建筑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商业企业、对外贸易企业等会计单位;事业性会计主体,如科学研究单位、教育事业单位、文化卫生事业单位等会计单位。

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单位,也可以是非法人单位;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中的内部单位或企业的一个特定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企业设立的事业部;可以是单一单位,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联营公司或企业集团,如有若干个公司和母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等。

二、持续经营

如果说会计主体作为会计假设是一种空间界定,那么持续经营则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它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既然不会破产和清算,企业拥有的各项资产就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耗用、出售或转换,承担的债务也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清偿,经营成果就会不断形成,这样核算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因为持续经营不仅仅是人们的主观愿望,而且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客观要求。当然,无限期的持续经营是不可想象的。在会计上持续经营的概念,是假定在可以预计的将来能持续经营。这样假定,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财产估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的需要。持续经营假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必须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条件。

持续经营前提中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持续经营与会计主体、会计期间、货币计量等前提条件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会计主体确定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该单位能够存在多长时间。只有规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持续经营下去,才需要进一步确定会计期间、货币计量的前提条件,才能进一步选择和确定会计核算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

(2)持续经营是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企业在持续正常经营活动情况下,资金运动才能够表现为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周转。会计在此条件下,才能够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为管理者或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才能够进行会计预测、决策、编制计划、会计控制、检查、分析与考核,完成会计任务。

(3)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对会计信息的搜集、处理所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才能够保持稳定性和一致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才能真实可靠。

(4)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便于解决资产计价和负债偿还问题。例如,企业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对长期使用的各项固定资产,均可按其原始成本入账,对同一种固定资产,也不需要因其先后原始价值的不同而重新估价;对其所负担的各种债务,如应付账款等,可以按照原来规定的条件偿还。而在清算情况下,资产的价值必须按照实际变现的价值计算;负债必须按照资产变现后的实际能力偿还。

(5)持续经营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奠定了基础。由于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就能以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标准。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对启用的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按照其价值和使用情况,可以确定采用某一折旧方法计提折旧费用,并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成本中;企业发生的有关预付、待摊或预提、待付等项费用,能够据其受益期间进行合理分配,以保证财务成果的真实、合理。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此期间又称会计期间。这一假设是从持续经营的假设引申出来的。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持续不断的,但会计人员为了确定损益和编制报表,定期为使用者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就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会计分期的基本前提解决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时间概念。

在今年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这样规定与我国财政年度一致,便于国家财政的管理;同时也与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公历年度做法相一致。会计分期主要有以下意义:

(1)会计期间与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相互补充,不可分离。只有规定会计主体能够持续经营下去,才有可能和有必要确定会计期间。会计分期依赖于持续经营,持续经营需要会计分期。立足于企业持续正常的经营,又尽可能分清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绩,才能够连续的提供会计主体在各个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

(2)确定会计期间以便正确组织会计工作。一般说,在会计月份,月终要进行会计结算,计算盈亏或收支结果;在会计年度,年终要进行年度会计决算,反映年度财务状况,检查和总结财务计划或国家预算执行情况;总之,按会计期间的规定,要及时、正确的处理会计事项。涉及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事项与涉及几个时期(即跨期)收入和支出的事项,一定要分别处理,不得混同。

(3)会计期间的前提是一贯性原则的基础。由于会计期间前提将一个连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的划分开来,分别计量和报告,为了对比、分析各个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必须保持一致。

(4)规定会计期间,有利于企业及时结算账目和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及有关方面进行决策的需要。

(5)划分会计期间对于确定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作用。有了会计期间,才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采用权责发生制后,对一些收入和费用需按权责关系在本期和以后会计期间进行分配,确定其归属的会计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用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关键环节,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货币则是会计计量的统一尺度,企业经济活动中凡能够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能进行会计反映。

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必然结果。在会计工作中,利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是市场经济的需要。货币是核算、计量和反映资产、负债的工具。

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是与会计对象的性质相联系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对象的表现形式是各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资金是处于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因此,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社会主义的会计对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要性。

货币计量本身也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币值稳定前提,只有在本身价值稳定的前提下,货币才可以作为一种度量手段来度量其他商品的价值。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本身的价值是不稳定的,所以目前通用的一种做法就是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同时用货币来反映经济业务本身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它把那些不能用货币来度量的因素,纵然它传递的信息很重要、很有用,也一概排除在会计系统之外了,如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等等。

由以上对四个会计基本前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对于会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能够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的记录、计算和报告。该项工作要求: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企业是会计核算的主体;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是会计核算的对象;一定时期是会计核算的期限;真实、准确和完整是会计核算应达到的质量标准;会计核算的程序是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和报告。由于企业会计核算是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必须确立并遵守其相适应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2)能够顺利地对社会再生产进行核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了发展市场经济,为了对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的资金运动顺利地进行核算,就必须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确定:确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对整个国民经济、部门、地区、基层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确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即一定的年度、季度和月份进行会计核算;确定会计核算的内容,即对一定单位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确定会计核算的计量依据和方法,即采用某种计量单位、某种记账方法和某种会计处理基础进行会计核算。

(3)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确定了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才能够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综合地反映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