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是不是患者呼出的气体就一定形成气溶胶呢?

如题所述

新型肺炎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但是,是不是患者呼出的气体就一定形成气溶胶呢?答案是不一定。小编带大家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2月8日,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三种。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是悬浮在气体中的颗粒,形成空气中的小液滴。它并不是一直飘,很容易沉降,附着在物体表面。这和接触传播防范要求相同。

即使是飘的状态,一来我们有口罩防护,所以提倡正确戴口罩,口罩要遮严口鼻,尽可能减少面部和口罩边缘之间的缝隙。二是病毒致病也要达到一定的量,在空旷、人少的环境里,气溶胶被稀释了、吹散了,微量的含有病毒的气溶胶不太可能让人“中招”。

在封闭的空间,如电梯、办公室,气溶胶感染风险才会高一些,所以提醒大家不要聚集,排队时相隔1.5米到2米左右是个比较安全的隔离距离。正常呼吸的情况下,位于肺部这种下呼吸道的病毒没那么容易出来,倒是猛烈地咳嗽、咳痰时,更可能产生气溶胶,这和飞沫传播是一致的,其实气溶胶的传播途径也包含在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之中。气溶胶的传播对医护人员防范的意义更大。提醒他们在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时,采取空气隔离措施,比如戴防护口罩、护目镜等。小编了解到的消息是这样的,欢迎大家前来补充小编是不说废话的口水君,记得关注我或者点赞哦,小编需要你们的支持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9
需要跟空气中的一些可沉淀物质结合才会形成气溶胶,并不一定呼出的气体完全就能变成气溶胶。
第2个回答  2020-02-09
如果确诊的病人,他们呼出的气体确实有一定的可能性会形成气溶胶,但并不是百分之百,可是我们每一个人还是要戴上口罩和防护好,防止这种可能性。
第3个回答  2020-02-09
事实情况下并非如此,很多时候病人呼出来的空气大部分是普通的二氧化碳以及一些废弃物,但并不包含能够形成气溶胶的成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