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面试了一家公司,当时谈好的薪资是七千五,下午收到的邮件写的六千,感觉现在很多公司完全没有信用,

如题所述

这种公司就是辣鸡,搞不好签合同还不写明薪资。
我朋友以前就是这样,去了做了一周,才签合同,发现合同上薪资写的是什么B级薪资,不写具体数额。
你说你是为了避税,那也没有任何附录或者薪资协议表什么的。

更可笑的是很多人还默认这种现象,还说很普遍,是对的,不知道是不是斯德哥尔摩亚种。 来自职Q用户:匿名用户
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过程中虚拟承诺很多东西,最后不兑现。这样的公司不管多大都属于私企,一切的根源在总经理,总经理看谁好就答应,及时好也不好,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在加上现在的公司帮派问题影响公司员工发展,站队站不好未来很渺茫。一个放在大局观企业观的总经理太少,大多都是私信居多。所以所谓的试用期不过是私企中的托词。我之前的企业运营总监,运营经理招聘时对外宣传工资加业绩分红,店没有开张所有应聘者都是抱着共同发展在跟随,结果试用期工资6000元,从三个月延迟到半年,业绩做上去了,由于业绩超额太大,总经理就私自调整了业绩标准从几万改为几千。跟房地产的业绩对比真的是小老板思维,结果总经理看好的人相继全部离职,每一个在离职的时候全部答应涨工资,但是大家还是选择了离开,私企没有发展起来承诺不兑现,成为企业流失重大原因。骨干离职就是动根基伤体系,但是在薪资对比无法正比的时候一切虚幻的承诺都是错误的。 来自职Q用户:曹先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23
这种公司就是辣鸡,搞不好签合同还不写明薪资。
我朋友以前就是这样,去了做了一周,才签合同,发现合同上薪资写的是什么B级薪资,不写具体数额。
你说你是为了避税,那也没有任何附录或者薪资协议表什么的。

更可笑的是很多人还默认这种现象,还说很普遍,是对的,不知道是不是斯德哥尔摩亚种。 来自职Q用户:匿名用户
7.5k的80%好像正好是6k,建议先冷静下来,问下是否是实习期薪资(国家规定实习工作为为80%好像)。如果不是实习期工资就是正常薪资建议跟HR沟通下是否有什么理解上的误区。总之遇事先冷静,不要盲目下结论。 来自职Q用户:柳先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