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分析你进行继续教育投资的决策过程

如题所述

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回眸整个人类文明史,劳
动力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生产要素,但是直到马
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之前,经济学家或有意、或无意
地关注的多是资本、土地等物质形态的生产要素的投
入,并不十分关心对劳动力的继续教育。马克思之后,
科学和技术地不断进步迫使人们不得不正视劳动力的
素质对社会生产的重大影响,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
运用科学实证的方法从宏观上研究了教育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并使之成为经济
学的一个流派;之后,贝克尔、丹尼森、明塞尔等人进一
步从中观层次修正并发展了舒尔茨的理论,推进了人
力资本理论向微观化发展的进程,为现代劳动经济学
从更细致的方面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铺平
了道路。这样,人们对继续教育的投资意愿也逐渐从
无到有,从感性到理性,投资意向更加明确,投资方式
更加科学,收益率更加有保障。据此,可以从人力资本
理论的萌芽、准备、形成和成熟四个阶段来研究经济学
流派对继续教育投资倾向的影响。详细列表于下:
表1 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经济学理论
对继续教育的投资倾向的影响
古典马克思主义厮古典人力资I新经济现代劳动
典型流派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学本理论蹭长理论经济学
分期萌芽期准备期形成期成熟期
研究视野宏观宏观宏观、中观微观
投资比较科学、更加理
投资影响不重视开始重视
粗放性、科学
研究重心物质相关类型的生产要素人才相关类型的生产要素
一、前人力资本理论对继续教育投资的影响
前人力资本理论主要是指在其思想萌芽阶段古典
经济学家对劳动价值的研究。在此,古典经济学
(Classical Economics)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
生之前的所有的经济学思想。
最早的人力资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柏
拉图(Plato,约前427一前347年)和亚里士多德(Aris—
totle,前384一前322年),在他们的著作中已经有对教
育的经济作用的论述,但在他们看来,教育仍是消费
品,其经济作用也只是间接的;此后,法国的魁奈
(Francois Quesnay,1694—1774年)最早研究了人的素
质,并认为“构成国家财富的是人”;英国的配第(Wil—
liam Petty,1623—1687年)最先提出并论证了劳动决
定价值的思想,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被马克思称
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经济学鼻祖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年)是第一个将人力视为资本的经济学
家,他在肯定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劳动在各种资源中的
特殊地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劳动技巧的熟练程度
制约人的劳动能力与水平,而劳动技巧的熟练水平要
经过教育培训才能提高,教育培训则是需要花费时间
和付出学费的,这可以被认为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萌芽
思想;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李嘉图(David Ricar—
do,1772—1823年)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劳动价值学
说,坚持了劳动时问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原理,并把人的
劳动分为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19世纪英国著名经济
学家和哲学家,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年,
又译作密尔)在继承斯密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上,富有
创造性地从传统经济增长与资源配置的生产性取向出
发,指出教育支出将会带来更大的国民财富;法国资产
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萨伊(Say,Jean Bap—
tiste,1767—1832年)提出,科学知识是生产力的一部
分的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贡献;19世纪末20
收稿日期:2009一09—20
项目来源: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课题“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0827009。
作者简介:毋丹丹(1985一),女,汉族,山西晋城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及政策法学研究。
万方数据
18 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世纪初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Al—
Led Marshall,1842—1924年)也提出知识和组织是资
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有力的生产力。在进一步的
研究中。马歇尔指出知识和组织是一个独立的生产要
素,他认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
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古典经济学比较注重资本、
土地、设备、设施等物质类型的固定资本的投入。尽管
古典经济学理论对劳动力以及劳动力的素质,尤其是
掌握一定技术能力、知识和信息的人才,也比较重视,
但是,并没有从普遍意义上关注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
高,以此来提高生产力,而是通过大力投入资源、能源
等物质形态的固定资本来实现经济增长,在这种经济
学理论的指导下,自然很少会从社会和社会经济发展
的角度来关注劳动力的职业发展,也就很少会专门拿
出经费来投资继续教育。
二、准人力资本理论对继续教育投资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Karl Heinrieh MaIx,1818—1883年)不仅
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的某些理论,还创造性地提出了
许多新观点。他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的精辟论
述,是发展继续教育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劳
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人类的具体劳动创造
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可以提高
人的智力和技巧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是生产力的重要来
源。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劳动力的价值构成理论,在
此基础上,他又把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
动,非生产性劳动就是指劳动者受教育、培训以及保持
劳动能力的那部分劳动。而固定资本则是产品生产中
所耗费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即已消耗的原材料、燃
料、辅助材料等;它只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转移价
值,并没有产生增殖,就是说没有产生剩余价值。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如以P’代表利润率,c代表
全部预付资本(c+秽),那么利润率P’=m/C=m/(c+
影)。其中,c为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
值,即已消耗的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秽为劳动者
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部分,即
以工资形式付给劳动者的报酬;m为劳动者活劳动消
耗所创造的价值中归社会支配的部分,即税金、利润
等。可见,资本家靠原材料等固定资本是不能获取利
润的,必须靠剥削工人的劳动才能够盈利,而训练工人
技术水平的过程其实就是继续教育的过程,这实际上
就是继续工程教育的由来。追求剩余价值或者说利
润,也就是经济效益,是资本家为工人开展继续教育的
最原初、最直接的动力。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
尽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在历史时期上晚于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它是开了历
史的倒车,一脉相承地师承了古典经济学只见物不见
人,重点关注物质资本的投入。
新古典增长理论(New—Classical Theory of Eco—
nomie Growth)主要是指美国经济学家索洛罗伯特·
索洛(Robert M.Solow)所提出的经济增长的理论。索
洛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推导出一个新
的增长模型。这个模型假定:第一,资本产出比率是可
变的;资本和劳动可以互相替代;第二,市场是完全竞
争的,价格机制发挥主要调节作用;第三,不考虑技术
进步,技术变化不影响资本一产出比率,因而规模收益
不变。用口和1一a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对总产出的
贡献,AK/K为资本增长率;AL/L为劳动增长率,该
模型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G=口aK/K+(I一口)△‖L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率G由资本和劳动
增长率及其边际生产力决定。依据这一模型,人们可
以通过调节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生产力,即调整资本
和劳动的配合比例,来调节资本一产出比率,以实现理
想的均衡增长。索洛模型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改变资
本一产出比率为常数的假定,发展了哈罗德一多马模
型,但索洛仍然没将技术进步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模型,
这是一个重大缺陷,因为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
要性是现实中的一个明显的事实。
可见,尽管新古典增长模型做了修改,但是这种理
论基本上是把技术进步或劳动力增长当做了外生因
素,其明显缺陷是:一方面,它将技术进步看作经济增
长的一个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它又假定技术进步是外
生变量而将它排除在考虑之外,这就使该理论排除了
影响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概言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找到了机制的源
泉,为对工人的继续教育投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而新古典经济学却意欲抹杀劳动力的价值,企图用
“资本和劳动可以互相替代”的手段为资本主义剥削
制度复辟打掩护,但是,最终还是将劳动力以及与劳动
力相关的技术纳入到模型中来,这样,两种理论一正一
反论证了继续教育的经济价值,为继续教育投资提供
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准备。
三、人力资本理论对继续教育投资的影响
(一)舒尔茨在宏观层面的研究
一般都认为,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
多·w·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1902—1998
年)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的演说中系统地阐述
了人力资本理论。实际上,在此之前,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年)在1906年发表的《资本的
性质与收入》一文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
万方数据
2010年第1期继续教育研究19
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
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第一次系统
地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冲破重重阻力使其成为经
济学中一门新的分支。舒尔茨还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
本的形成方式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以及教
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研究。因此,舒尔茨被
称为“人力资本之父”。
(二)贝克尔等人在中观层面的研究
与舒尔茨同时代及以后对人力资本理论做出突出
贡献的主要有贝克尔、丹尼森、明赛尔等,他们从不同
的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了论述。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1930一)弥补了舒尔茨只分析教育对经济
增长的宏观作川的缺陷,系统地进行了比较微观的分
析,研究了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贝克尔
学术研究的特点在于他把表面上与经济学无关的现象
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进行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增长核算或增长原因分析之父,爱
德华·富尔顿·丹尼森(Edward Fulton Denison,1915
年一)对美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计
量,他认为美国经济增长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属于生产要素投入量方面的有两项:劳动在数量
上的增长和质量上的提高;资本(包括土地)在数量上
的增加。属于生产要素单位投入量的有三项:资源配
置的改善;规模的节约;知识进展和它在生产上的作
用。丹尼森认为。知识进展能使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
量的产品只需更少的投入量,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技术
的采用,只是在知识有所进展时,才有可能实现。其
中,“知识进展和应用”包括“知识进展”和“知识应用
的迟延时间缩短”,它属于生产要素单位投入量中的
项目。
出生于波兰的犹太裔人雅各布·明塞尔(Jacob
Mincer,1922—2006年)首次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分
配联系起来,并给出了完整的人力资本收益模型,从而
开创了人力资本研究的另一个分支。明塞尔对人力资
本理论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提出了人力
资本理论,并用这一理论解释个人收入差别与人力资
本之间的关系;第二,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劳动力供给
问题,尤其是妇女劳动力供给的行为;第三,工资差别
与工作转换之问的关系。
至此,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已经
形成并发展起来,把它运用到企业中,特别是与我国国
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统筹
城乡发展等大政方针结合起来,会起到开源节流、激励
企业员工成长、技术创新和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可持
续发展轨道上来。从宏观研究到中观研究的进步,使
继续教育的投资者,尤其是国家政府,更加有信心投入
资金,支持全社会企业员工的技术和知识的更新工程,
为社会的永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新经济增长理论
尽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
导人了外生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
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持续经
济增长的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罗默(Paul Romdr)
和卢卡斯(Robert Lucas)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
(New Growth Theory)的出现,经济增长理论在经过20
余年的沉寂之后再次焕发生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重
要内容之一是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
义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即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
力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
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
等,这些统称为“人力资本”。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
默1990年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增
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
新增长理论模型中的生产函数是一个产出量和资
本、劳动、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相关的函数形式,即
Y=F(K,L,H,t)。其中,l,是总产出,K,L和H分别是
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量和人力资本(无形资本)
存量,t表示时间。对此有影响的模型有阿罗提出的边
干边学模型以及罗默提出的收益递增增长模型。在罗
默等人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充分地重视了知识
的作用,将技术进步完全的内生化。他们认为,增长的
原动力是知识积累,资本的积累不是增长的关键。另
外还有人将资本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认为资本不仅
包含物质资本,而且也包含人力资本,因而资本仍然是
增长问题的关键。但这两者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
强调知识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决
定性的作用,都认为知识或者知识的载体——人力资
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而且存在着投资(即资
本的积累)刺激知识的积累,反过来知识的积累又促
进投资的良性循环。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
长理论鼓励新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在经济中的广泛运
用,促进了高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
来。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已
让位于知识和技术进步。
归纳宏观和中观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经济学界
给继续教育的启示是,对工人或者社会适宜人群进行
继续教育会有较高的经济回报,但是,具体的人群却没
有细分,对于投资者来说,究竟如何选拔受训人员,还
没有可操作性的指标。
。四、后人力资本理论对继续教育投资的影响
(一)现代劳动经济学在微观层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20 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现代劳动经济学在微观层面做了大量研究,对员
工的培训收益的年龄、性别、学历和学力差别都有详实
的数据支撑,使继续教育的投资走向了细致入微的境
界。通过对“生命周期中的在职培训投资”的研究,给
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以启示:企业用户在推选继续
教育学员的时候要多关注年轻职员、男性职员、高学历
职员和参加工作十年左右的职员,这样企业用户在继
续教育中投资收益最高,而且对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
的培训质量更加容易保证,而且能够产生更加良好的
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是,也要兼顾公平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通过
继续教育来应对我国由于即将进入老龄化阶段而导致
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根据劳动经济学的理论,
我们要延伸参加继续教育的年龄极限,推迟职业衰老
期的到来,使年龄较大的员工也要有机会参加继续教
育培训,这是因为,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能够延缓他们职
业衰老期的提前到来。另外,要从精神上全面树立员
工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要求他们时刻保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拼搏精神和“我不下地狱谁
下地狱”的主人翁精神,最终才有可能人人都能上天
堂,也就是说解决现有的问题,达到新的发展阶段。当
然,天堂也有天堂的问题,但是,有了解决现时代问题
的经验,面临新发展阶段的问题,就不会一筹莫展了。
总结经济学的整个发展历史,人力资本理论从无到有,
从宏观、中观研究到微观研究,人们对继续教育的投资
也逐渐由不愿意投资到愿意投资,从普遍员工投资到
重点员工投资以及普遍员工投资与重点员工投资相互
兼顾上来,使投资更加理性、投资意向更加明确,投资
方式更加科学,收益率更加有保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