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育技术对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

如题所述

一.教育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能够把抽象内容具体化,便于突破教学难点
这是教育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它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技能,能够结合自己学科特点,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与选择,通过教学课件等进行知识的传送,使学生获得某些知识的感性认识[2],用计算机实现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教育功能。
特别对于生物学科,它具有其独特的微观性,例如:细胞分裂、花粉的受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这些微观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媒体演示的手段使学生获得直观且感性的认识。通过媒体演示,使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渴求知识的欲望,这是传统的媒体所无法实现的。
案例:对于苏教版七年级生物第四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这个难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没有感性认识,难记易错。利用电脑多媒体能产生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番茄花园1] [番茄花园1][番茄花园2] [番茄花园2],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
本人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设计一段动画,形象地模拟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屏幕上首先呈现一个细胞,这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等,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是一样的,在细胞分裂成多个时,我要强调发生变化了,在这些细胞中有一部分形状不变,另外一部分形状和结构发生了改变,有的变成了柿饼状的,有的变成梭形的,有的细胞有很多突起。学生看到图片可能会产生疑问:“怎么细胞变的不一样了?”老师便可自然的引入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朝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这时同学就可自然的发现通过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学生可能会好奇:“柿饼状的是什么细胞,梭形的是什么细胞,有很多突起是什么细胞?”这时老师可以带着讲解柿饼状是红细胞,有很多突起的是神经细胞,也为七下学习血液的组成和神经系统的组成达打下基础。在细胞分化后产生的细胞中,那些形态、结构和工能相同的细胞群变形成组织,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组织的概念,近而讲解动物的四大组织和植物四大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的理解了这个过程:细胞 分裂 多个细胞 分化 组织。

二.教育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能提高一节课的知识含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从构建主义理论角度分析,把教育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以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初中的学生自主分析信息、整理内化信息的能力还比较欠缺,特别是在复习课中,我通常可以采用任务式教学策略,一单元的内容较多, 可用投影浓缩单元教学内容, 建立系统科学的认知体系, 学生们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 一起讨论和交流, 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 共同对学习内容考察、协商、辩论, 这样学习者群体( 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 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案例: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复习课中,以树形图说明这节课我们的分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两大块复习,其中动物的运动包括的知识点:方式、意义、器官、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产生和能量来源,动物的行为包括的知识点包括:主要类型和生理基础。学生以看课件回忆、翻书的方法找出想关的知识,并配合着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在整节课的最后还可以设置相关游戏复习,感觉这个游戏设置的很不错,游戏如下:请一位同学举例说出一个动物的行为,下一位同学说出这个动物行为是先天性的还是后天性的,然后自己再说出一个动物的行为,第三位同学……如:甲:蜘蛛结网。乙: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小狗做算术。丙:小狗做算术是后天性行为,孔雀开屏。丁:……
这样利用教育技术一节课将第六单元的所有知识点都复习到位,树形图的知识框架简单明了,学生抢答完成大量的练习,以知识点的游戏结束本节课,摆脱了过去复习课的枯燥,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 教育技术作为提供教学资源的工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借助教育技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外部环境。书本上的教学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也不是靠几册书就可以完全概括,老师可以创建生物教学资源的平台,扩充和加深书本上的知识,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些链接的网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学习的内容、时间及方式都可以按学生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这种新的教学资源环境可以适应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教学的主导,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启发;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这种整合的形式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3]。
案例七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这节课中我带领学生调查了学校里的生物,然而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非常短暂,学生不可能将校园里的所有大部分生物都调查清楚,有很多生物他们也不认识,此时我建立起一个网站,按照科属分类介绍校园内的生物并粘贴上每种生物的照片等一些链接网址,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常用绿化植物,学生可以自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自主进行学习。

四.教育技术作为探究学习工具,可以推动探究式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探究学习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为它提供越来越有力的支持。根据生物教学的需要,我经常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
案例:在进行《植物种子的萌发》这一节中的探究实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自行查阅资料提前一个礼拜在课外进行探究,我要求学生按照探究的四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和得出结论四个步骤进行。
(1)提出问题: 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2)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实验:设计实验: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条件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对照实验。
学生通过自身生活经验以及查阅资料,小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让他们在探究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发现,课堂上只是汇报他们的探究成果,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理解并且真正意义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甚至有的学生会发现种子萌发不仅仅需要外界条件,还需要自身条件:必须是完整的有活力的胚。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完成相应的课件,甚至要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动画加以巩固,这样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到我在教学媒体创设的情景中来了,然后,我边演播刚才的实验过程边描述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感受多媒体所呈现的情景,尽量让学生自己对情景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加深对本课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控制与参与能力。

对多数学生而言,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可以在强化认知, 增加学习兴趣和动力, 强化学习效果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促进他们的自主多样化发展。相信随着我们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一定会从不同的学生的实际出发, 努力创造多种多样的促成教育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机会,更好的达成生物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