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如题所述

幼儿时期美术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学会几种物象概念,而在于通过艺术创作,把儿童整个身心的潜能激发出来,促进智力的发展,受到美的陶冶。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在教材中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我在教学第一册《画汽车》的时候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考虑到学生都很喜欢车,对各种各样的车都很感兴趣,我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车展,屏幕上一会儿出现一辆小汽车,一会儿出现一辆大卡车,一会儿又出现一辆公共汽车。车的款式、颜色以及它们发出的声音都大大地吸引着学生们。课堂上不时发出赞美的喊声,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车型。要求介绍它的外貌特征、性能及颜色。学生发言特别踊跃。接着直接引入课题《画汽车》,让同学们画出自己喜爱的汽车,学生通过分析汽车的结构,从而很容易地准确把握住了自己最喜爱的汽车的形象,教学内容完成得非常好。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能将这种欲望保持长久。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取得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教学第一册《漂亮的建筑》时是这样做的:导言之后让学生观看《漂亮的建筑》的录像片,使学生了解到不同风格的建筑物的美,让学生用文字描述某建筑的特色,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教师提示学生观察建筑物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时思考:各自具有什么功能?美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用废旧报纸粘贴一个凉亭及周围的树木组成的画画。”有的说:“我要用彩纸粘贴一幅由高大建筑物、绿草、美丽的花朵组成的画面。”还有的说:“我要用花布粘贴一幅太空中的建筑物。”“好!我就是要学生们展开丰富想象,敢于求新,敢于独树一帜,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出来。”由于这节课的影响,很多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创新能力有很大提高。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1.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营造一种与课堂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础。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教学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第一册《卡通明星总动员》时,我借助音乐、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营造了一个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情境来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学生们找出了自己最喜爱的卡通明星,如加菲猫、大头儿子、聪明的一休、黑猫警长、天线宝宝等,并把喜爱的明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发挥出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2.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能力。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性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教学第一册《美丽的树》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的树木。校园内有许许多多的树,有高的、有矮的、有直的、有弯曲的,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树木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表现出各自的风格。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画一棵大树和地面的小草小花,有的详细地勾画错综复杂的枝条和叶片,有的画远近不同的树木,体现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引起人们的遐想。同样是画树,通过室外写生有的学生看到的是森林,有的学生看到是树木,而有的学生看到则是树的枝叶。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观点上的差异是宝贵,这些差异丰富了学生的心智并使我们洞见其人的思维方式和内心世界。教师表达对这种差异的欣赏会对学生的自我形象的树立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当学生开始明白自己的表达得到重视时,他们才会以更大的兴趣去努力学习。人的良好素质特别是创造能力,从儿童时期得到良好培养,其意义是深远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