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几套试卷?

如题所述

高考一共有三种试卷,分别是 全国Ⅰ(乙)卷 、全国Ⅱ(甲)卷 、全国(Ⅲ)丙卷


三种试卷的难易程度不一样,在参加全国卷考试的省份中,按照区域划分成1.2.3卷。3套试卷的差异有如下几个方面:
使用1卷的省份: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主要是东部(自主命题省份天津,北京,上海,浙江,江苏除外)和中部省份使用。
使用2卷的省份: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宁夏,陕西,重庆,吉林,辽宁,海南(语文,数学,英语,文理综委托教育部单独命题,也称为全国4卷),主要是西北,东北地区的省份使用。
使用3卷的省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主要是西南地区的省份使用。


不管考生做的是什么难度系数的题、得的分数高低,最后录取的依据是高校在学生所在
地区的招生计划,以及学生在所在地区的排名。面对不同难度的试卷,考生需要适当环节自己的压力。第一,要调整自己对于高考的预期。你全力以赴备考,没有浪费时间,天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努力学好每一门课,成绩是一个自然的结果,并不会因为你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成绩就会变得更好。减压的好办法,我建议你记住曾国藩的一句话:“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不要让过高的目标给你带来太大的压力和痛苦。
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试卷有以下优势:
老师和学生先明确自己所在的身份是考哪套试卷,明确备考方向。考全国卷的省份的考生不要去准备北京卷、浙江卷等地方卷,考地方卷的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整全国卷,因为题型不同。


老师和学生做好试卷定位之后,找近三年的高考题来做,准确掌握题型。根据题型分析考点,不考察的知识不用花时间去准备。考生做好考点定位之后,突破考点,大量做统一题型的题,增强熟练程度。考生在板块知识夯实之后,多刷套卷,练习做题速度。考生应根据做题情况,整理错题集,查缺补漏,经常复习错题,加强对知识的掌握。考生本人应该在历次考试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错误进行梳理,总结经验教训,以免犯同样的错误。
考生在高考后填报志愿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考生在具体操作时,宜结合使用两种以上筛选方式来确定自己的目标院校,这样筛选出来的结果,相对来说更科学。

2.在进行数据对比时,生不能仅仅盯着某一两年的数据, 而是要对比分析近三四年的历史数据。
3.在寻找"与自己分数相匹配的院校”时,应留足上下浮动的空间,以便为下一步设计志愿梯度作准备。    

全国各省高考改革方案解析

高校招生考试科目与分值 【均不分文理】 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

【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 (1)均实行学考纳入高考评价体系 前一个“3”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 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2)均实行必考与选考的结合 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后一个“3”为选考科目。

【高中学考科目的考试实施和赋分办法】

高中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

浙江做法: 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选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 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 题”(满分100分)。 

“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可用于“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职提前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

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省级行政区域思路: 其他省级行政区域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 

其中,山西、河南和青海,与浙江一样,不称为“等级性考试”,而分别称为“选考科目”、“选考科目考试”和“选科考试”。 

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 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 

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可用于高职分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2、科目数 

高中学考的总科目数

高中学考的总科目数均覆盖高中阶段全部教学科目,包含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有的把音乐和美术合称为艺术。有的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称为技术。有的把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单列为考试或考查科目。

大多数把音乐、体育、美术(个别省如宁夏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授权市、县级教育管理部门考核。其他科目均实行全省级行政区域统考。 

供学生选考的科目数

浙江“7选3”,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科中任选3科参加“必考题+加试题”的考试,计入高考招生总分。 

其他省级行政区域“6选3”,不含技术。海南省在文件中明确争取从2020年起把技术纳入,实行“7选3”,山东也表示创造条件把技术纳入,实行“7选3。

3、等级和赋分办法

有的省级行政区域表示在特殊情况下,把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形式使用。如宁夏明确:“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中毕业或高中同等学力认定依据时,以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方式呈现;作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依据时,以原始分提供高校录取使用”。

等级性考试的级别和赋分

除先行试点的上海、浙江均采用按等级赋分的办法外,28个省级行政区域有的(如天津、宁夏)在文件中明确表述等级性考试按ABCDE 5等21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每科满分100分,高考招生总分满分750分。

有的未明确分几个等级,但明确了计入高考总成绩的3科每科满分100分,高考招生总分满分750分; 有的文件中没有明确表述,但可以推论出同样的精神实质。西藏和上海一样,计入高考 总成绩的3科等级性考试“每门满分70分”、“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总分满分为660 分”。

【外语科目】 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外语科目均与语文、数学一样,满分为150分。外语科目均实行每个考生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科目考试次数】 根据国务院《实施意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 会”的精神,在“3+3”科目设置里,浙江除外语科目外,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 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